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宋好武夫 第85章 是極是極,就是這個道理

《大宋好武夫》第85章 是極是極,就是這個道理

翌日大早,天才矇矇亮,夥頭軍已經開始埋鍋造飯了,軍中管製之事,便是連戰前這頓飯都有經驗細節,這也是狄青教給狄詠的。

那就是既不能吃不飽,也不能吃太飽,甚至還可以讓馬上要衝鋒陷陣的士卒保持一點點,戰後再來飽食。

這是很有科學依據的,吃太飽顯然不利於劇烈運廝殺,可以讓人保持頭腦工作的高負荷。

一場戰爭的勝負,都在這些細節之中。

狄詠是事無鉅細一一吩咐監督。

微微發亮,士卒們開始列隊,這一次列隊明顯速度更快,各軍各營各都,都開始有了一種有條不紊的覺。

這讓狄詠很是欣,簡易的長梯,數百之多,長梯之上還要帶一個大鉤子,用以勾住城牆。

若是在北方打仗,攻城之戰的械可就不是這麼簡單了,無數工匠會隨軍建造,雲梯車,投石機,衝撞車……

不過這次狄詠也帶了一些大殺,那就是八牛弩,也可以稱之為弩砲,或者床弩,三副弩臂結合在一起,弩臂巨大,用絞盤來上弦,箭矢如小一號的長槍一般巨大,箭羽用鐵片製作,輕易便可得二三百步之遙。

這是大宋朝手工藝的尖端之作,代表了這個時代戰爭工業的最高水平。昔日大宋與遼國澶淵之盟,就是因為大宋將軍用如此巨弩在陣前埋伏殺了遼國統軍大帥蕭撻凜。

蕭撻凜一死,幾十萬遼軍大,從此遼國被迫與宋議和,稱之為澶淵之盟,不過盟約還有規定,宋每年還得給遼國送一筆歲幣。

這筆歲幣,每年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對於宋來說倒是不多,九牛一,幾十萬貫錢的事,而對於遼來說也有了麵子。又為了照顧大宋的麵子,遼聖宗與宋真宗這兩個皇帝還結為兄弟,宋真宗為兄長。

Advertisement

這個盟約使得宋遼之間有了持續百年的和平,如今已經過去了五十年,宋遼再也冇有了戰事,不過邊境與外也還是不,特彆是關於西夏黨項的事,遼國一直在手。

所以說,宋軍作戰能力並不是許多人說的那麼差,當然,總而言,也強不到哪裡去。

狄詠帶的八牛弩倒也不多,三十多,可以拆卸運輸,也可以臨時組裝。

人馬聚好、械整齊之後,狄詠又忽然把這些人給解散了,就好像是演習一樣……

也是狄詠對麾下人馬實在還是不太放心,特彆是這種攻堅戰,總怕出錯,預案演示一遍之後,才放下心來。也為了等下再聚兵的時候更加快速!

又在營寨之前壘了一座簡易高臺,供狄詠登臺觀戰之用,也是看城牆之上的敵軍調況。

果然,不得多時,楊允賢麾下一萬多人已經開始攻城了,三麵齊攻,一麵四五千人,嗚嗚泱泱呼喊震天,羽箭如雨。

狄詠就坐在高臺上看著,孫節也隨在一旁問道:“小將軍,那楊家人當真靠得住?”

“他們比咱們更急著破城,這裡畢竟是他們的國家,不是我們的國家!”狄詠如此說著。

“那為何又要咱們主攻?”孫節又問。

“因為,人,都會覺得自己聰明,都以為自己是黃雀而不是螳螂與蟬,自古權柄人心,反倒是這大理段氏最可悲。”狄詠說著,略有惆悵,他以往對大理並不瞭解,是到邕州來之後才越發瞭解的。

若是這大理段氏真有個一指與六脈神劍,也不至於混得這麼慘。

曆史上,其實高家,從高智升開始,再到高升泰,高升泰誅殺了楊義貞之後,篡位了,接著是高升泰的兒子高泰明又把皇位還給段家了,之後還有什麼高量,高壽貞,高家世世代代把持著大理國的朝政大權,最後亡國也亡在高泰祥手上。

Advertisement

段氏就冇有擺過高家的掌控,這也難怪金庸老爺子的故事裡,段譽(段和譽)連皇位都不想回去繼承……

此時的狄詠,是真的同段家人,白白當了個皇帝,卻隻能坐看臣子爭奪。

就如此時善闡府,皇帝段思廉其實並不太在意這場仗誰贏誰輸,若真要問他有冇有一點偏向,他應該還是有的,興許就是城外攻城的楊家。

就像漢獻帝想要彆人來殺了董卓一樣,到找人誅殺董賊,被曹救的時候激不已,最後卻又被曹嚇得惶惶不可終日,又喊著要誅殺曹賊。

殺這個賊殺那個賊,隻是自己手無縛之力。

打起來了,打了許久,楊允賢急了,因為他久久不見狄詠手,便派兒子楊義貞打馬來找狄詠,也是下達軍令。

楊義貞大汗淋漓而來,隔著老遠就對著高臺在喊:“狄兄,快快攻城啊……”

狄詠低頭看了一眼,指了指城池,說道:“賢弟上來看,城頭之上,敵軍可未調,你們還得加強攻城纔是!”

楊義貞連忙爬上高臺,打眼看去,急得不行:“狄兄,你看那城頭,箭矢都在往西邊搬呢,快快手啊!”

“人還多……”狄詠答著,臉上毫冇有什麼急迫之

“狄兄,南西北三麵可戰得苦啊,那裡城頭之上,敵人無數,你這邊若是再不手,可就打不下去了,我父還指著你麾下銳一戰破城呢,隻要破城,我父有言,到時候給狄兄一筆錢財作為補償!”楊義貞這回是真急了,楊允賢必然更急。

狄詠眺著高牆,慢慢說道:“賢弟,你隻管回去覆命,就說此城必破,我這就下令聚兵列隊……”

Advertisement

“好好好,快快列隊,快快列隊,我回去覆命,便說狄兄馬上攻城!免得我父著急。”楊義貞不疑有他,下得高臺,打馬飛奔而走。

狄詠看著楊義貞遠去的馬蹄,卻又紋起來。

一旁孫節問道:“將軍不急?”

“不急,楊家人還未真正使力,急什麼……”狄詠看著城牆之上的人,搖著頭。

“將軍就不怕那楊家人鳴金收兵了?”孫節又問,這是他心真如此擔憂,一旦楊家鳴金了,那這場仗就難打了。

“那便讓他收兵就是,他是逆賊,你我又不是。他若收兵回去,我們便也收兵回去,到時候大理皇帝可是要平叛的,高家人可是宰相……”狄詠如此一語。

“將軍的意思是楊家人不會輕易收兵?”孫節又問。

“我們什麼時候攻城,不在於城頭調走了多敵人與軍備。”狄詠冇有回答孫節的話語。

“那……在於何事?”孫節實在弄不懂狄詠的腦方式。

“在於,什麼時候纔是楊家人又想收兵又不捨得收兵的那一刻。”狄詠說出了一個答案。

這個答案很明顯了,孫節沉思片刻,已然懂得,口而出就是一句誇:“將軍果真高明,末將不如也,如此一語,當真醍醐灌頂,佩服!”

狄詠淺淺一笑,落座,接著看。

孫節忽然又問:“那如何看出楊家人什麼時候纔是那又想收兵又捨不得收兵的關節?”

這句話有點長,邏輯有點多。

狄詠淺淺一答:“什麼時候楊允賢親自打馬來催了,就是咱們攻城之時。”

“哦……是極,是極是極,就是這個道理,將軍不愧是那翰林子弟,智計無雙不說,更是人心察!”孫節對狄詠,已然越來越敬佩。

頭前狄青把他托付給狄詠的時候,他還隻當是軍令來執行,而今,孫節對狄詠,已然越來越有那種打自心底的尊崇!

--

作者有話說:

這章教大,今晚可能冇有了,困得不行,明天本月最後一天,來一次暴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