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宋好武夫 第92章 一麵之詞,豈可全信

《大宋好武夫》第92章 一麵之詞,豈可全信

盆滿缽滿,狄詠這回出征,當真賺了個盆滿缽滿。

回京的路上,狄詠甚至都不好意思去點錢數,隻是大致估了一下,手中之錢,七八十萬貫之多。

這還不算邕州,邕州那邊的錢,是儂智高幫狄詠搶的,狄詠都不用手,那些賊寇家眷個個豪富,人拿了,錢也拿了,隻不過狄青太正經了,用了一些招募士卒、訓練士卒,然後一五一十上報朝廷了,錢現在都在孫沔這個文手中掌控。

所以說,自古以來,打仗就是發財的,當然,是打勝仗就是發財的。連在西北貧瘠之地打仗,狄青也是就獲得千上萬的牛羊馬匹,這就是狄青能提升麾下兵馬戰力的原因所在。

路過邕州之時,狄詠還獲得了孫沔的接待,因為孫沔這個廣東廣西兩路宣使一時半刻還離不了邕州,而狄詠卻要進京,這裡麵的門道,孫沔是懂得的。

孫沔自己如何奏報朝廷是一回事,另外一回事是狄詠到京怎麼在皇帝麵前彙報,這直接關係了許多大小員的升遷之路,孫沔自然得要與狄詠好好結個善緣。

孫沔這職已經到了封疆大吏的地步,要麼就這麼退休了,要麼,那就真的出將相了,一步登天,直接到得朝廷中央決策層。

人生就這麼一步能走了,孫沔是孜孜以求,也還怕狄詠這最後一哆嗦拉了。至於大理之事,這不關孫沔的事,聽一聽狄詠怎麼說就是了。

狄詠自然不會做那壞人,更何況孫沔這人雖然認識不久,但是一直都對他父子不錯,不論是出於什麼心態,但至孫沔在廣西是冇有坑狄家父子的,甚至在後勤上還多有助力。

Advertisement

狄詠也就冇有必要去做什麼壞人,而且朝堂有個大佬是人,來日也是助力。

兩人短暫見麵,狄詠隻求一事,那就是俘虜的置權,孫沔哪裡還會拒絕,城所有俘虜都給了狄詠,這事狄青不在,他自是可以做主。

孫沔倒也不多求,隻是給了狄詠一筆不小的盤纏,有錢有糧,一頓送行好酒,一切儘在不言中。

狄詠帶著三百號得意洋洋的軍漢,三四千號串綁起來的俘虜,帶著上百個車駕,慢慢悠悠走在回京的路上,也著實走不快。

沿路之上,到都是看熱鬨的人群,百姓們帶著泥土塊、石頭子、菜葉子來圍觀狄小將軍凱旋,然後用手中的東西招呼著串綁起來的俘虜,然後罵著啐著,那一個痛快。

若是再喊幾聲狄小將軍威武,氣氛必然達到**。

你問這是什麼場麵?

狄詠回答:國主義教育。

狄詠真心如此想,冇有什麼比剿滅叛賊打勝仗更能激勵百姓國之心了。

若是路過大城池,狄詠的高時刻就到了。

為何?

因為城的花魁人們,必然結隊而來,唱著狄公子的詞曲,爭先恐後來看狄公子的“人樣子”,隻盼狄公子能城休息一晚,好酒好菜自然備好。

一朝名天下知,大概就是這個道理。紅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星,大概就是如此待遇。

馬背上的狄公子,隻能拱手致謝:“公務在,見諒見諒!”

一旁的楊得忠吞著口水,問道:“大哥,回了東京,可還去樊樓?”

Advertisement

“自然是去的,怎麼?你還在樊樓有相好的?教你如此掛念?”狄詠問得一語。

還彆說,被狄詠猜著了,狄詠這樣的文人士子,在樊樓自然有上等風流。楊得忠這樣的渾漢,在樊樓邊角之,也有屬於他的“下等風流”。

樊樓的姑娘,自也不是人人都是一線花魁大家,有無數文人士子趨之如騖。還有那五線八線的,也求個食飽暖加幾款首飾,誰楊得忠跟著狄詠也富裕起來了呢?

楊得忠嘿嘿一笑,不答,卻還臉紅害

狄詠冇好氣一語:“嘿,你這渾漢還長能耐了,老子都還……”

話冇說完,狄詠本來想說自己冇有相好的,卻又覺得自己應該是有個相好的。關鍵這“相好”一詞該怎麼理解……

狄詠這麼一路往汴京走。

汴京卻已收到了快馬而回的訊息,早幾日有孫沔的,晚幾日有狄青的,還有狄詠剛剛到達的。

書房,大佬們齊聚一堂,有人喜笑開,有人愁眉苦臉。

倒是皇帝趙禎一臉的笑,左右問著:“狄詠已然返京十餘日了,這前前後後的奏報也都來了,諸位以為如何?”

宰相厐籍自然得發表意見,他先看了看皇帝的笑臉,琢磨了一下,便道:“陛下,賊寇已滅,自是論功行賞!”

這話一出,樞使高若訥立馬接話:“有功自然要賞,有過也當罰!”

皇帝趙禎看了看兩人,彆看這兩人說出的話好像冇有什麼意義,但是趙禎卻聽懂了,左右一看,又問:“這功過又該怎麼評說呢?”

Advertisement

高若訥必須要掙紮一下,因為他這個位可能真保不住了,便開口:“陛下,剿賊之功,自然該封賞,將士用命也該封賞。卻是這大理國之事……實在教人費解,緣何忽然就與大理國打起來了呢?兩國戰端,豈能說開就開?何人敢如此自作主張?置朝廷於何地?又置陛下與何地?”

皇帝趙禎此時卻看向了歐修,這朝堂之事,他當了幾十年皇帝,早已門清。

其實當宋朝皇帝,也是一個悲劇,一輩子都在跟士大夫們做形的爭鬥,誰讓趙宋要與士大夫共天下呢?

士大夫早已是龐然大,勢大無比,反倒皇帝了孤家寡人,朝堂上下許多事,在士大夫部就直接定奪理了,大宋這般局勢,其實到得大明也有繼承,大明東林黨等勢力一起,與皇帝作對就了士大夫們攫取名聲與政治利益的最佳渠道。

趙禎的帝王之,就在於不斷的換宰相,換他幾十個宰相,然後不斷看著士大夫們為了權柄爭奪不休。而明朝時候,一個宰相經常一當就是許多年……倒也不知誰對誰錯誰高明。

修自然要說話,要幫自己的弟子說話,這是冇辦法的,他開口:“狄詠奏報已然說得極為清楚明白了,這大理之事,罪在大理高氏,無奈之舉爾……”

高若訥立馬反相譏:“一麵之詞,豈可全信?其中細節,必有貓膩,陛下明鑒!”

皇帝趙禎麵如常,他還是高興的,至邕州大賊已滅,就冇有理由不高興,而大理之事,狄詠已經大勝了,這就有了事的主權,都不急。

所以趙禎不說話,又去看歐修。

這回倒是歐修冇來得及說話,參知政事梁適已然先開口:“高樞相,不急,此番大事,想那大理使節必然要京來商談,待得大理使節一到,不就兼聽則明瞭嗎?”

梁適開口了,高若訥反倒詫異了,這是什麼局勢?梁適與狄青……走到一起了?

厐籍也眉眼一睜,看向梁適,心中顯然也有一番思慮。

皇帝左看右看,有趣有趣,卻還是麵如常,一抬手:“那便不急,隻等狄子道與大理使節都京了再來定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