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云鬢楚腰 第107章 第 107 章

《云鬢楚腰》第107章 第 107 章

 翌日, 四月四,下了細細的春雨。

 陸勤出發去宣同,他回京,不過帶了百余人的隊伍, 京城畢竟是帝室所在之, 外駐的軍隊, 是不可越界進的。陸家親眷送至府外,宣帝也派了人來相送。

 走到門口, 一盔甲的陸勤袍, 給陸老夫人磕了個頭,眾人自是都避開了去,唯有陸老夫人得。忙俯去扶他,抓著長子的手臂, “起來。”

 陸勤隨之站起, 站于陸老夫人面前, 任由細細打量著。

 陸老夫人抬著眼睛,仔仔細細看著長子,眼睛里既有滿滿的驕傲,也含著擔憂。哪怕兒子再厲害, 當娘的總歸是不放心的,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一輩子, 除了在閨中無憂無慮過十幾年,十七歲嫁到陸家起, 前十幾年替夫婿擔憂,后幾十年替兒子擔驚怕。

 在閨中時,并不求神拜佛, 偶去寺廟道觀,也不過跟著母親去。如今卻日日都要抄經念經,一日不做,就不得心安,從來不是替自己,不過是替兒子罷了。

 但怕歸怕,從來沒攔過他們,因為心里知道,陸家的男人,注定是離不開那方土地的。他們不會貪生怕死,在繁華的京城,圖個安穩度日。陸家男人骨子里,就流著這樣的,伴著開國圣祖戎馬倥傯,守著邊關悍勇廝殺,保衛一方太平。

 陸老夫人掩住眸中強烈的不舍,轉過臉,朝站在側的永嘉手。永嘉見狀,上前一步,扶住的胳膊,低聲喚一句,“母親。”

 陸勤的視線,也隨之挪到上,二人目撞至一。誰都沒說話,永嘉朝他輕輕頷首示意,垂下眉眼,只小心扶著婆母。

Advertisement

 陸老夫人就那樣扶著永嘉的手,讓和自己并肩站著,然后抬起頭,鄭重看著長子,開口道,“去吧,家里有你兄弟叔伯們,你放心去。我和你媳婦,等你回來。”

 陸勤沉聲應下,后退一步,如從前那樣,抬起眼,掃一眼陸家眾人,落至一時,輕輕一,旋即垂下眼,轉邁著沉沉的步子,踏了出去。

 他穿著沉沉的盔甲,翻上馬,坐在高大的駿馬之上,細細的春雨,落在他的肩頭。

 雨幕中,陸家眾人著他漸漸遠去的背影,一直遠到看不見了,陸老夫人才依依不舍收回視線,收起那些離愁思緒,朝眾人道,“都回去吧。”

 眾人齊聲應是。

 永嘉公主陪老太太回福安堂,仆婦收起漉漉的油紙傘,歸攏至立柱邊的傘筒子里,雨水順著筒子底部開的小孔,流了出來,順著臺階,又流到庭院里去,滲進泥里。永嘉扶著老太太進了屋,陸老夫人卻沒讓走,握著的手,抬眼慈祥看著,“公主陪老去敬一柱香吧。”

 永嘉自然不會拒絕。

 同陸勤之間,或許有誰對不住誰,但陸老夫人對,卻只有恩。當年進陸家的門,為婆母的陸老夫人,本該最可能為難的人,卻是第一個、毫無芥地接。這份恩,永嘉永遠銘記于心,哪怕后來與陸勤離心,但對陸老夫人,只有激。

 仆婦準備好后,來請二人。二人進去,陸老夫人沒嬤嬤手,自己取了一柱香,就著三清神像前左側的蠟燭點燃,雙手輕輕前迎,火苗便滅去了。將手里那一柱給了永嘉,自己又另取一柱。

 二人恭恭敬敬拜過神像,永嘉起,接過老夫人手里的活,用浮塵輕輕掃去神像前的灰,其實此每日都有人灑掃,哪里來的灰。不過是陸老夫人的習慣。

Advertisement

 二人忙完,出了門,沿著廡廊往正房去,沿途沒什麼仆婦,庭院里一棵參天的銀杏,兩人合抱。小池塘里栽種的荷,還遠沒到開花的時候,青瓷碗大小的荷葉,碧綠碧綠,浮在池塘水面之上,撥開綠藻一般。

 到正房的門口,陸老夫人停下步子,回看了看伴在側的永嘉,想到自己初次見,是在七八歲的時候。宮里子嗣不,養皇子公主便格外細,怕夭折的緣故,三周歲之前,連名諱都輕易不得提的,怕被閻王爺聽了去,故而雖很早就知道,先皇后生了位公主,卻是在五六年之后,才真正見到傳說中的公主。

 還是個的小姑娘。五六歲的年紀,白白小秀氣,穿著件杏紅對襟寬袖的襖,斯斯文文,脖子上掛著鑲了寶珠的銀項圈,子好得出奇,見人就笑。皇后得不行,一直抱在膝上,不舍得放下去。

 生長子的時候,傷了子,不能生了,一直想要個兒,只可惜幾個姨娘停了藥,生的卻也都是兒子,便格外眼饞旁人家的小娘子,尤其模樣好,子也好的。當然,小永嘉是皇家貴,自不是眼饞得來的。

 那個時候,怎麼也沒想過,永嘉會了自己的兒媳婦。

 人跟人的緣分,真是說不準的東西……

 陸勤不過見了永嘉一面,便忤逆他祖父,執意要尚主,挨打、罰跪……祖孫兩個比誰執拗,最后,還是老的服了,低了頭。當時正要豁出去,替兒子求一求公爹,兒子就被放出來了,一瘸一拐來找,肆意張揚,“娘,兒子的婚事,就勞您持了……”

 當時又生氣又心疼,替他藥。子,膝蓋腫得不樣子了,后背全是鞭痕,看得出不是一回打的,有的已經潰爛,有的還是新傷,疊在一起,沒有一了。

Advertisement

 后來,他如愿娶了新婦,尚了主。

 看著夫妻倆琴瑟和鳴,心里其實是高興的,和夫君公爹不一樣,是當娘的,兒子有沒有出息,不是那麼在乎,平安、開心,對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但男人的想法,終究和人的想法不一樣。忽的一日,陸勤來找,求相看幾名子,氣得打他,看得出,陸勤喜歡永嘉,甚至是,只要在的地方,他的眼睛就本容不下別人。

 打完他,跟他說,“是你求來的,你不好好待,卻要這樣作踐人的心看似,實則對你傷了心,就再不會你了。”

 陸勤埋著頭,沉默聽著,半晌才抬臉,“母親,已經答應了。兒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如此。”

 在男人心里,終究是握在手里的權力,更為重要。雖覺失,卻終究是他母,替他相看了幾名子,而后他擇了一人,納妾、生子,眼睜睜看著夫妻二人,從新婚時的你儂我儂,變為如今的相敬如賓。

 ……

 憶及過往,陸老夫人心中長嘆一聲,握住永嘉的手,喚一聲,“公主。”

 永嘉抬起眼,眉眼溫嫻靜,著婆母,“母親有什麼吩咐?”

 陸老夫人只慈祥一笑,搖搖頭,“也沒什麼,只是近來晨起,覺得子甚重,請了大夫來瞧,也看不出什麼。他們不敢說,我自己心里卻是知道的,也沒什麼,就是老了。人老了,都是這樣的,哪一天,說不定就起不來了。”

 永嘉微微皺眉,回握住婆母的手,“母親,我請宮中醫來給您看看。”

 陸老夫人并沒駁的好意,只笑了笑,用力握住永嘉的手,誠懇道,“今日送國公出門,我想起自己年輕時候,送公爹、送老國公,到如今送國公,送了幾十年,黑發都送白發了。哪一日,我要是送不了,這事,就托付給公主您了。”

 永嘉眉眼輕垂。良久,輕輕應了一聲,“好,母親。”

 這并沒有什麼。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和陸勤分開,這無關他或者不他,嫁給他起,就注定了的。除非劉皇室沒了,或者衛國公府沒了,但一個是的母家,哪怕幾乎不上氣,一個是待了幾十年的地方,哪怕曾經帶給很多不好的記憶,仍然希,兩方能夠長久地共存下去。

 蒼生社稷,黎民百姓,經不起戰是公主,一一食,都來自于公主的份,了旁人所不能的,自然該承擔起旁人所不能承擔的。

 “好孩子,母親多謝你了。”陸老夫人牢牢握住永嘉的手,握得的,一如當年被病重的婆母囑咐和托付。

 人終究有私心,縱使知道,陸勤不對,很不對,他做錯了事,傷了永嘉。可是陸勤的母,還是偏心兒子,豁出一張老臉,替兒子求一求,討一討。

 ……

 送走衛國公,府里很是無事了一陣子。到四月底的時候,耽擱了近兩個月的婚事,終于還是辦了。

 陸致娶妻,裴婉進門。新婦進門,很是熱鬧了整整一日,明思堂自然也是修葺好了。

 江晚芙和陸書瑜兩人,一個是弟妹,一個是小姑子,與裴氏年紀相近,自然是最適合在房陪的人選。

 陸書瑜是個心的,雖之前因陸致和林若柳有染,很是生了長兄一陣子氣,甚至是不肯理他了,可后來林若柳被送走,又從祖母得知明思堂起火的事,便又生了幾分同,總之,到如今,也想,表姐都作了二嫂了,和二哥琴瑟和鳴,大哥也娶新婦了,也沒什麼可生氣的了。

 遂見著一襲婚服的裴氏,親親熱熱喚了聲,“大嫂。”

 裴氏生得頗。面容白凈,五秀氣,最主要的是上那子書卷氣,斯斯文文的。出笑,今日笑了一整日,臉都有些僵了,但仍是盡可能笑得親切,應著陸書瑜。

 江晚芙也跟著喚“大嫂”。

 看得出,裴氏很有些張,腰背得直直的,那麼重的頭飾在脖子上,連頭都不敢晃一下。不過新婦多是如此,也沒有說什麼,只笑著道,“膳房準備了吃食,只是我吩咐他們,等人散了才送來,這會兒估計已經過來了。”

 頓了頓,又沖裴氏眨眼一笑,含笑道,“大嫂若得慌,先抓把桂圓紅棗,填填肚子便是。我那時得心慌,又臉皮薄,不好意思說,也悄悄剝了幾顆……”

 裴氏本來心中很是張,被這一句俏皮話,弄得一愣,下意識看了眼床榻上,四散落著的干桂圓和干棗。教導規矩的嬤嬤,倒是沒說過,這干桂圓和棗子不能吃,但也沒說能吃啊……

 沒說不能吃,不就是能吃麽?

 裴氏也不糾結,真的抓了一把在手里,抬起眼,見陸書瑜眼看著,想起自己是大嫂,還分幾個,就連江晚芙也沒落下。

 陸書瑜也真就接過去,剝了吃了,末了笑瞇瞇地害道,“甜的。”

 這麼一打岔,幾人之間原本生疏的氣氛,倒是一下子拉近了些。

 幾人說著話,仆婦送了膳食進來,是江晚芙安排的,考慮到今日是裴氏親的日子,兒家就并沒有點什麼辣的、有味、油膩的菜,而是一份粥、一份清炒蝦仁、一份炙菠菜、一份豆腐丸,再加一碟子腌過的小菜,幾個菜有葷有素,也很清爽可口。

 裴氏也吃得很好,還是早上起來,被嬤嬤喂了幾口豆沙湯圓,現下早就了,剛才繃著,尚不覺得,如今一松下來,只覺得食指大

 把一整碗粥都吃完了,幾樣菜也都吃了小半,尤其是那道豆腐丸,一口咬下去,彈彈的,浸滿了湯,格外特別。

 也有意同江晚芙和陸書瑜示好,便主道,“這道豆腐丸做得真好,一點兒沒有豆腥味,又味,又沒煮得爛爛的。”

 江晚芙聽罷,也含笑回,“是浙菜的做法,用的豆腐選的是老豆腐,做了丸子,先炸過一遍,再用湯燴一遍,這樣既吸了湯,咬上去也還是韌韌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