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之后,魏國公徐達寵信空前。當年胡惟庸一手遮天之際,唯有徐達敢于向皇帝進言,勸皇帝提防胡氏擅權,也唯有徐達敢公開對胡惟庸板,拒絕他的拉攏示好,不與他結。胡惟庸視徐達如眼中釘中刺,必除之而后快。信國公湯和雖然也不與胡惟庸絡,但到底是老好人作派,誰都不得罪。如今胡惟庸敗名裂死無全尸,當年趨炎附勢恭維胡丞相的人,又上趕著蜂擁至魏國公府。徐達卻是越發謹慎,閉門謝客,又囑咐夫人,減眷間應酬往來。
其實謝夫人倒不用他囑咐。兒隨燕王就藩在即,謝夫人哪里都不去,整日指揮下人們翻箱倒柜找東西,準備給兒帶去。又常命人請燕王妃帶著孩兒們回娘家歸省。
“都說老朱最疼他家老四,怎麼舍得放那麼遠去?北邊天寒地凍,還有韃子……”謝夫人將兒的事放在心頭掂量來掂量去,夜里睡不著,便對徐達道:“你說這封地還有沒有得換?哪怕不能放在江浙富庶之地,放在山東也好,近一些,湖南、江西也行。這幾天聽說魯王的王府建在兗州,潭王的王府建在長沙,我聽著真羨慕,地方雖不算富裕,好歹太平安定離家近吶。”
徐達困得睜不開眼,大手將夫人摟一摟,里含含混混道:“北平的王府都建好了,燕王不去誰去?換誰,皇上都不放心……咱家婿有本事,真把婿放到別去,我還怕屈了他的才哩!”
謝夫人抱怨道:“從前你在北邊打仗,我記掛你,但無非記掛幾個月,你就回來了。現在可好,兒婿還有小外孫們都常年擱在那,恁樣遠,還不知多久能回來一趟,這人怎麼放心得下?雖然不能說‘生慣養’,可到底兒咱們是從小兒當寶貝捧在手心里,婿也是深宮里長起來的,一下子遠離爹娘去了北邊,也不知道吃不吃得慣、住不住得慣……要不,我也跟著去吧?跟去住幾個月,幫小兩口張羅張羅……孩兒他爹,你說怎麼樣?”
“呼——呵——呼——呵——啊呀!”剛進夢鄉要舒舒服服打幾個呼嚕的徐達胳膊挨了夫人狠狠的一下擰。
在家聽夫人嘮叨也就罷了,被皇帝召進宮去賜膳,又要聽他嘮叨。
馬皇后也在,但馬皇后就端持得住,不多言,只說“有你家儀華那樣的好媳婦陪他,我放心著呢”。
倒是朱元璋,起初看著還很淡定穩重,說什麼“朕這個兒子,就給你了”。等酒過三巡,便碎念叨起來:“放那麼遠,我整天見不著,你駐扎在北平,他倒是能時不時見見你,這下可好,真了你的兒子……”
徐達不知道皇帝這句到底是戲言還是別有試探,因皇帝語氣隨意,他便也以隨意的語氣笑答道:“我老徐自家有四個兒子,夠用了,才不稀罕搶皇上家的。”
皇帝道:“我家老四多好哇,天底下誰不想要這樣的崽!你家,你家輝祖,小木頭人兒,你家添福,病病殃殃的,你家增壽,一萬個心眼子,你家——”馬皇后把酒杯往他手里一塞:“喝酒罷!”
湯和在旁坐著,笑瞇瞇,只聽只看,只吃只喝,不吭聲。
又喝了幾杯酒,皇帝說要和老湯也結個親家,替老十朱檀訂下媳婦。湯和道:“那敢好,皇上瞧得起臣,臣代全家謝皇上恩典。”起謝了恩。
朱元璋道:“說好了,婿是‘半子’,兒子我只給你半個,剩下半個你不許惦記不許。”這是吸取上次定親時對老徐夸口的教訓。
湯和瞇著眼笑:“臣家缺兒子,皇上賞半個也是好的。”
朱元璋忙沖徐達顯擺:“你看看人家老湯!可不像你,我家四崽,要模樣有模樣,要本事有本事,這麼多崽里頭屬他最像我老朱,當年拉著你的手賜婚給你,你還猶猶豫豫的,眼神飄……想起這茬我就來氣!這麼著,我看我家老十三和你家二姑娘的年紀差不多,你要是還想和我老朱結親,我也不是不能答應。”
皇帝的話說到這里,徐達沒法拒絕,只好笑著應承,也起謝了恩。這次好好管住自己的眼神,再沒出半分游移。
李善長的事讓眾人親眼瞧見與皇帝結親的效用,如今風頭剛過,皇帝便提出與他倆結親,這是急趕著往自己的兩個老兄弟里塞定心丸。拉攏也好,真也罷,皇帝一番意,徐達確實沒有拒絕的理由。唯一的顧慮是兩邊的孩子還太小,看不出品行,不知以后長大了合不合得來。
皇子訂親這種大事,當然是事先想好的。皇上雖然喝酒上頭,開始犯話癆的病,但到底沒醉。
八皇子潭王和十皇子魯王年紀相仿,只相差幾個月。九皇子早夭,也就罷了,但明明八皇子還在,也到了可以訂親的年紀,為何繞過潭王把老湯的兒定給了魯王?
難道外界傳言,說胡惟庸一度想謀反之后擁立潭王,竟是真的?
因皇上又牽起別的話頭,徐達不敢分心,忙將思緒打住。
儀華那頭,雖然也舍不得爹娘,但有了幾次和朱棣在練兵、遠離娘家的經歷,倒好像提前習慣了似的。畢竟年輕,向往外面更廣闊的世界。
唯一牽絆的是高熾。高熾幾個月大就抱去了大宗正院,比起姐姐,與父母見得,年前年后回到母親邊的這些日子,或許因為母子連心,他并不認生,反倒特別黏著母親。當初送他去大宗正院,儀華心里本就有虧欠和不舍,見孩子黏,又難過又高興,格外疼,花大把的時間照顧他飲食起居,教他說話,陪他游戲。朝夕相這麼久,現在又要分離,偏偏還分隔兩地,距離遙遠。本來和朱棣商量著,想狠一狠心,提前將高熾送走,免得離京時愁緒滿懷割舍不下。然而待要真手時,卻舍不得,從二月下旬一直拖著拖著,終究還是拖到了三月。
三月初十連哄帶騙送高熾走,小娃像是懂事似的,抱著母親的,哭著喊“娘”怎麼都不撒手,哭得儀華背過臉去不敢看他。朱棣連忙像人牙子似的將他一把拎起,扛在肩上,帶出門去,任高熾伏在他肩頭怎麼蹬都不松開。他心里也難,奈何沒有辦法。
“咱們往后若再生男孩兒,無論如何我要想個主意把他留在邊。”晚上回府,他跟儀華說。儀華當著高熾和下人們的面不忍哭,等朱棣回來,在他懷里委委屈屈。
但眼淚只是一時。兒長的眼淚,淹沒不了雄心壯志。
明日就要啟程,兩個人并肩躺在床上,說著暢想未來的話,都激忐忑得睡不著。儀華未婚時便聽爹爹說起北平形勝,后來又看過王蒙的《燕山雪云圖》,如今不但有機會親眼去看,還有機會與夫君攜手一同治理這秀麗山川,怎能不心澎湃?
洪武十三年三月十一日,燕王就藩。皇帝賜燕山中護衛、燕山左護衛,侍從將士共五千七百七十人,另賜鈔二萬七千七百七十一錠。徐達和李文忠負責護送。
老四穩重機敏,志向高遠,皇帝了解這個兒子,這些天便沒有嘮叨他,無非是健忘般跟徐達說了無數遍“這個兒子,就給你了”,這一日臨出發,又跟徐達念叨了一遍。
儀華也是極令人安心的,皇后沒有再囑咐太多為婦之道,只小聲囑照顧自己子:“雖然做婆婆的都盼著家里人丁興旺,可你的子是最要的。兒家,要學會對自己好。王府里的事,知道你凡事都想做好,可人的力有限,切勿多勞傷。”儀華謝過母后關懷。
太子和次妃也說了些勉勵保重的話,燕王夫婦恭謹答了。
過去親王就藩,皇帝只命文武百送至龍江關。到燕王時,皇帝覺得不夠,便修改了儀禮。
燕王臨行,皇帝與燕王先在奉天門行禮。皇帝賜酒,看著燕王將金爵中的酒一飲而干,五拜后平。皇帝只默默無言而已。他不發話,燕王自然也只能默默。
然后皇帝目送燕王出午門,燕王在門外對父皇叩頭,午門緩緩闔上。
皇后膝下的幺兒遠赴藩國,又是自己向來最疼寵喜歡的,皇帝看著兒子拔的影緩緩消失在門后,心底涌上一陣傷。按禮本該起駕回宮,他站起,命禮前引,他要登上午門城樓再一。
只見朱棣寬肩蜂腰,著青纁裳,頭戴九旒冠冕,手持玉圭,大步走去象輅前;儀華一青翟,頭戴九翚四冠,秀頎端麗,微笑候著他走來。二人目篤定,神采奕奕,相輝映,如芝蘭傍玉樹。比之剛婚時,愈發穩重、彩照人的一對佳偶。
燕王與王妃行將上車,朱元璋著兒子背影,終于按捺不住難舍之意,揚聲喚他道:“四兒,此去……”
因秦王晉王也于今日離京,皇帝猶斟酌后面的說辭,聽得朱棣高聲答道:“此去北境,為大明守國門,為百姓開太平!”并無一小兒之氣。
皇帝頷首微笑。
傳聞名門之家華氏有個貌醜口吃的五小姐,爹不疼娘不愛,這還不算,偏偏家族為她指婚的物件還是個渣男,大婚當日,新郎逃婚並背叛新孃的事搞得滿城皆知。 本該遭人嘲笑的她,婚宴上玉手一指,給自己抓了個臨時替補,完美逆襲。世人這才驚訝,原來五小姐不僅相貌傾城,而且妙語連珠,天資聰慧。隱匿多年,鋒芒畢露,天才降世亮瞎世人眼。 隻是萬萬沒想到,臨時替補的新郎竟是個大麻煩……
厲王此人生平有三厭,一厭狗,二厭邊疆匈奴人,三厭洛家小姐也就是他的王妃洛云覓。穿越來第一日,她被他打腫了臉。穿越來第二日,她被他打斷了腿。洛云覓發誓,此生她和墨君厲水火不容,勢不兩立。某夜,厲王在房門外拍著門板:“好娘子,心肝兒,為夫錯了,只要讓我進房,任憑你懲罰。” 洛云覓嬌俏的聲音傳出來:“先把自己的狗腿打斷!”無恥厲王牽著小包子再次敲門,“娘子,太血腥暴力了不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洛云覓氣青了臉,當初打斷她腿的時候怎麼就不覺得血腥暴力了?
宋朝雨是個見不得光的外室女,唯一被父親想起來的日子,便是要替自己的嫡姐嫁給毒辣寧王。 新婚之夜東窗事發,她被寧王幽閉側院整整三年。 寧王豪奪皇位之后,竟殺她,迎娶嫡姐為皇后! —— 宋朝雨飲恨蘇醒,發現自己重生回了五年前。 這一世,斗嫡姐、護姨娘、斥渣爹…… 且看她如何在這后宅之中反轉人生! 只是! 為什麼從南國回來的質子王爺竟是她從前在莊子上青梅竹馬的小哥哥? 裝瘸腿、雙面人,這位昌王殿下還有什麼秘密? 穆昌溪:好雨兒,我對你一向沒有秘密。等你嫁給我,不就統統都知道了?
面對選秀,安如意只是個小小的庶女,為了避開嫡母安排的親事, 做別人的小妾和做皇帝的小妾,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 有個金手指空間做後盾,本來她只想到皇宮去養老的,可是後宮也不安全,每個人都能欺負她, 而皇帝的寵愛更是把她推到了風口浪尖,你們不讓我好過我也不讓你們好過。 等她鬥倒了所有的人,看著虎視眈眈的皇帝,她慫了,她不想再生孩子了,都一堆了。
上輩子的謝苒拼了命都要嫁的榮國候世子,成親不過兩年便與她的堂姐謝芊睡到一起,逼著她同意娶了謝芊為平妻,病入膏肓臨死前,謝芊那得意的面龐讓她恨之入骨。一朝重生回到嫁人前,正是榮國侯府來謝家退婚的時候,想到前世臨死前的慘狀,這一世謝苒決定反其道而行。不是要退婚?那便退,榮國侯府誰愛嫁誰嫁去!她的首要任務是將自己孀居多年的母親徐氏先嫁出去,后爹如今雖只是個舉人,可在前世他最終卻成了侯爺。遠離謝家這個虎狼窩后,謝苒本想安穩度日,誰知那繼兄的眼神看她越來越不對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