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天眼:鑒寶無雙 第681章 郭正撿漏

《天眼:鑒寶無雙》第681章 郭正撿漏

有錢好辦事,孜的作也很快,大扎邊上本就有古玩店,所以一般的東西都能買著。

下午六點,大鼎被抬到了樓下,沒做停留直接就上了貨車。

幾個師父也沒想著停留,打算跟著專機一起回京城。

大師父臨上車時把趙軒到了邊:

“我這段時間在京城不走了,看看你費師父有沒有本事讓老子再站起來。

等你回京,我有一件事要告訴你。”

“現在不能說?”趙軒問了同樣的一句話。

“哈哈,好事,等你回京告訴你。”說完,又極為認真的道:“小軒,謝謝你。”

趙軒笑著道:“您是我師父,那就是一家人,這話就太見外了。”

劉浩歌哈哈大笑道:“對對對,一家人。”

趙軒又好奇道:“大師父,您發現眼中的時,就沒有打過玉的主意?”

“想過,但翡翠已經夠吃夠喝了,也沒再折騰,況且那個時節不管是安全還是通,都沒有現在方便。”

趙軒又相繼和車上的吳老及眾師父一一招呼。

目送著車子離開,他這才長長的松了一口氣,心中還蠻自豪的,

誰說烏市沒有好東西!

抓了一個在逃的逃犯,撿了一個國之重,還想咋的。

三人回到酒店,好好洗了一個澡,隨即陸續就有人過來了,李曉帶著小良卿,董立倒是和郭正馬思夏一起進來的。

Advertisement

“小軒,看我上午和董叔一起逛古玩城買的。”郭正拿出的是一個長盒子。

趙軒和董立對視一眼,后者微笑著點頭。

趙軒明白,這個東西老郭買對了,董立已經看過,之所以現在拿出來,倒不是不信董立,純粹只是想顯擺罷了。

看著盒子,趙軒頗新奇,這能是什麼好玩意?

難道和良卿家所的那一樣,是大煙袋子?

所及,轉瞬之間涼意就被吸引殆盡,真是真的,但年代應該不遠。

打開盒子,趙軒一愕。

這是一龍頭拐杖,通長在一米一左右,手把約有十五公分,手把即為龍頭,龍盤繞往下不足二十公分即止。

龍臉蒼古,額頭厚,,鱗片小,無爪。

從龍的形象可以看出,這是典型清時期的龍,與明元龍都有較大的區別,

無爪則說明,此并非皇家或王公之用,乃是民間所用之

清時期,對百姓的錮很多,倒是對龍紋龍飾等,并沒有完全止民間使用。

但也有相應的要求,比如說不能用多爪龍,用四爪和五爪,那是逾制的大罪,就是找死,

其二,則是在上有所要求,如明朝民間不得用紅、黃、紫三龍,清時期不說其他,黃肯定是皇家專屬。

拐杖整暗黃,從紋理看出,應該是黃揚木所制。

中節,還刻有字款。

Advertisement

‘贈稚存吾兄:男兒作健向沙場,自登臺不鄉。’

底下留款乃是仲則二字。

“是個頂好的東西。”趙軒笑道。

郭正大喜道:“我打算送給我爺爺,你說合適不?”

趙軒點頭,這個送給老人自然最是合適不過。

“小軒,這兩人你知道吧。”董立指著款識部分道。

這兩人說有名也有名的,說沒名氣,不知道也正常,畢竟整個清朝,也沒有出現一兩個像樣能流傳千古的文人,

當然那個‘一片兩片三四片’的同仁除外,人家作詩講究的率,萬詩,萬詩,

同樣因為他的詩,毀掉的東西也不

董立應該對兩人不,這也正常,因為這兩人都不止這一個字,而另一個字就非常的有名了。

此刻董立這樣說,一是想解,反正在他看來,雖然趙軒年歲輕,但問他沒什麼好丟臉的,

其二則是提醒趙軒,如果此二人歷史風評不佳,送給家中長輩并不妥當。

打個比方,你送足球運員一件高逑的,那說不得運員會非常高興,

但若是將同樣的東西送給為的,就是在罵人了。

趙軒笑道:“董叔,我如果說這是黃漢鏞送給洪君直的,你就清楚了吧。”

董立一愕,隨即笑著點頭道:“原來是這兩人,兩人風評都很不錯,算是較為傳統的文人。”

Advertisement

黃漢鏞名為黃景仁,毗陵七子之一,歷乾、嘉兩時期,年孤苦,一生都在為生計奔波,年時即負詩名,

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即在貧病加中客死他鄉。

清書畫大家,包拯二十九世孫包世臣評曰:

仲則先生豪宕,不拘小節,既博通載籍,慨然有用世之志,而見時流齷齪猥瑣,輒使酒恣聲,譏笑訕侮,一發於詩。

這個評價雖然用詞不致大雅,但也還算不錯了。

這個拐就是黃景仁,送給洪亮吉的。

洪亮吉是與其同時期文人,與黃景仁一樣,頗有詩才,年孤苦,但比他好的是,這家伙在乾隆五十五年時,也就是他44歲時中了進士,

而且還一甲及第,獲得了全國的第二名,也就是榜眼。

拐應該是兩人都還落魄時,黃景仁偶得所贈,正值壯年送拐有點不合適,

所以在趙軒看來,或許黃景仁所要送的只是拐上刻的兩行字。

這是黃景仁的所寫的‘年行’,開頭就是男兒作健向沙場,很像李太白的俠客行,

這也正常,畢竟黃景仁可是老李的忠實

送給洪亮吉,趙軒想著應該是想表達,讓對方不要灰心,也就四十歲,咱還年輕著呢。

不過這個洪亮吉,是個有名的炮王者,沒當幾天,就開始找刺激了。

他上書嘉慶道:“數十年來,以模棱為曉事,以弱為良圖,以鉆營為進取之階,以茍且為服之計,

由所遭者,無不各得其所而去,以定缽相承牢結而不可解……士大夫漸不顧廉恥,……”

直接中了嘉慶的痛

其實說來,嘉慶還不錯,從勤政的角度看,他比乾隆要好。

但此人稍弱,又信奉康熙時的寬松管理政策,殊不知,國已不同。

洪亮吉此話,如果放在雍正時期,就算說的很對,但估計也是人頭喂了狗,

但嘉慶沒有,他連兵部大印丟了一事,都可以輕輕放過更別說被大臣刺了幾句,當然洪亮吉畢竟是漢臣,

所以還是到了懲戒,然后就被發配到了新疆,時間不長,也就百日,嘉慶居然又想起他來,把他給召回了。

……

PS:這章寫的太爽,一時沒剎住車,寫了一章四不像。

刪了重寫,又有點舍不得,好在番茄不需要訂閱錢,否則山峰就罪過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