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伊始,禮拜二。
新時代集團首先宣布發行可換債券10億元,比預期的多了一倍。
可換債券,是債券持有人可按照發行時約定的價格,將債券轉換公司的普通票的債券。如果債券持有人不想轉換,則可以繼續持有債券,直到償還期滿時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場出售變現。
當天,新時代集團委托百富勤為財務顧問,在中環的大廈會議大廳舉行認購儀式;一些本地投資者趕往現場時,發現很多外籍投資者,頓時到林祖輝先生的魅力。
在認購儀式尚未開始之前,一些投資者紛紛談起來。
“大家都很看好新時代集團的前景啊!”
“當然看好啦,林祖輝先生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便將兩家公司躋香港第五大地產開發商、第三大置業公司(前面是置地和九龍倉),這份能力還需要懷疑嗎?”
“對!重要的是,人家在地產大勢的分析上,也非常把握準,并預測出災,這個才厲害!”
“看來大家與其說是投資新時代集團,還不如說是來投資林祖輝先生呀!”
“可不是嘛!他是香江最賣座的商界大佬!”
“這個嘛!如果考慮年齡,林祖輝先生確實如此!但實力其實還和李超人差很遠!”
“現在差得遠,不代表將來還會差,李嘉誠24歲還在慘淡經營,連職員工資都發不起!”
“好吧,我承認!”
今天來了不歐日的投資者(投資公司),新時代集團也派出了很多高級職員招待;發展至今天的新時代集團,早已經在海外聲名鵲起,吸引了不海外投資者加盟。
此次發行可換債券,其實也就相當于一次供集資,林祖輝本人相信,在債券規定的時間里,不人一定會選擇以債券規定的價格,進行換新時代集團的普通。(票時價太高,也是需要補差價的,但債券相比較供集資,屬于穩賺的)
此次發行可換債券,是新時代集團的第一次這種商業行為,林祖輝本人亦在現場和一些歐日大型投資機構談,并推介新時代集團。
他從香江地產未來整走勢談起,而新時代集團擁有龐大的土地儲備,可以在將來獲利更大,畢竟土地本大大的減。
一名日籍投資者拋出問題,說道:“林先生,在香江經營地產,就不得不考慮ZZ的影響,請問你們是如何規避這個問題的?”
林祖輝信手拈來這些問題,立馬說道:“據我所知,在1986年至1988年,日本投資者在香港大約投資了近300億,是香江僅次于東南亞華人的第二大投資團隊。這充分說明,你們是看好香江的地產走勢的。而且,我們的債務率兩多一點,擁有足夠抵風險的能力!”
今年地產升值4的話,那麼新時代集團的儲備土地也將升值兩至三,這是一筆龐大的財富。正因為如此,就是新時代集團什麼都不做,其債務率都會下降得很快。
特別是寫字樓大廈升值更快,不到兩年前,華置中心值19億,而現在它值35億。賺了八賬面盈利不說,租金每年還可以收3億多(非純利,純利一般是七至八,管理好的況下)。
日籍投資者很滿意林祖輝的回答,不過還是繼續追問道:“今年新時代集團的盈利能突破15億,是否是真的?”
林祖輝笑著說道:“本來我們預期就是12億,不過地產升值太猛,我想15億是沒有問題的!”
隨著林祖輝的親自推介,不投資者都到他本人的魅力,那就是相當的自信,說的理由也非常讓大家信服。這些投資者便更加堅定購買新時代集團債券的想法,一些更是臨時加碼投資的額度。
大禮堂足足有幾百名投資者,這些投資都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最低認購額度為50萬債券的實力。當然了,絕大數投資者都是幾百萬、幾千萬的準備認購。
而林祖輝也準備了幾億資金,在認購不足的況下,他本人會選擇認購。
不過,今天大概率是用不上了。
認購儀式開始,首先還是梁真勛這個執行董事,開始做匯報工作,通過用詳細的數據來加深大家對新時代的印象。
地產不用說了,在酒店領域、置業領域亦表現非常的不俗,頓時迎來場下的一片片掌聲。
結果認購開始時,大家的熱非常高昂。
當天,新時代集團一共是發行了12.3億的可換債券,再比預期高兩多!
下午四點,新時代集團的管理層又召開記者會,公布了此消息,打算明天就見報,以此來刺激價。
.......
翌日。
新時代集團發行可換債券12.3億的消息,立馬飛到了各大地產商手中。
.....
信和地產。
黃廷芳在辦公室里,對兒子說道:“以后,我們在拍賣會就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了,這個對手比新鴻基、恒基、新世界更厲害,和長實亦不多讓!”
黃志祥點點頭,說道:“新鴻基和恒基是樓宇制造工廠,但是他們不會花太高的價格去發展收租業,對于優質商業地皮,他們都比較謹慎的拍賣。新世界和長實其實也還好,他們會考慮買得貴不貴。反倒是林祖輝這個人,是為了優質業和地皮,是可以溢價很多進行收購的!”
黃廷芳說道:“我們就怕和這樣的人,在拍賣場見,畢竟我們不知道他的底線是多!不過,想要擊敗我們也是難事,我們家族視香江為大本營之一,一定會全力以赴!”
“好的,父親!”
.....
新鴻基地產。
郭德勝和三個兒子也在討論林祖輝這個人,香江的地產市場本來是幾家大型地產‘半壟斷’質的,他們是不歡迎新地產崛起的。
不過,林祖輝背后有傳集團做后盾,所以一開始就沒有人敢聯合起大家,來針對新時代集團。再加上,當年鄭裕桐看好自己的小老鄉,并參與,也不可能讓幾大地產聯合起來。
可如今,新時代集團的強勢崛起,已經將四大地產家族都進行了。
新鴻基自然也不例外,八七災后,新時代集團率先反應過來,在市場瘋狂購買‘平價’土地,讓這些老牌地產商都暗嘆‘一步遲步步遲’,等他們決定買土地時,價格已經稍微有上升,而且土地資源也不是那麼多了。
就連強大的長實,都損失了一塊大型屋邨的土地——藍田地鐵站上蓋業。
“你們記住我的話,發展要在香江,不要將資金投資太多去海外。將資金都去拿地,增加我們的土地儲備,這樣一來,我們在將來就擁有大量的廉價土地可以供開發,利潤也會大增!”郭德勝叮囑三個兒子道。
不像其他三大家族在海外有很多投資,郭德勝是很將資金撒向海外,因為他覺得投資回報率不劃算;當然了,投資肯定是有一些,但是不多。
郭氏三兄弟紛紛表示,遵守父親的意思來發展公司。
新鴻基也是在明年完班,和新世界一樣的時間。
郭炳湘問道:“那我們現在還需要大量購買土地嗎?”
此時,郭德勝本能的想緩一緩,不過一想起林祖輝在行,以為新時代集團又要購買地皮作為儲備,頓時有些迫。
要知道,新時代集團的土地儲備,已經直恒基,雖然還威脅不到新鴻基,但未雨綢繆還是有必要的。
“買土地不能停!今天看似我們買得貴,那麼兩三年后,你們就會發現我們買的是便宜地!”
“好的,我們知道了!”
新鴻基此舉,無疑是買地買貴了,也買多了!
大家都以為新時代集團發行債券,又在籌備供集資,會是在地皮上掃貨,因此多多會到影響。就連香江的地產業,可能都會到微弱的刺激,比前世漲得多一點。
不過,漲得越多,明年跌得越狠!0元錢漲三,變了13元;13元跌三,變了9元。
實際上,明年地產跌幅30~35%,估計是相當于跌至災后的水平。
......
林祖輝也在辦公室里,考慮該如何進行減債,以及又能拿下‘地王’。
他據港府歷年的做法判定,地產升溫后,港府一定會拿出‘地王’拍賣;第一,可以刺激地價,港府可以在其它地拍賣上獲得更多;第二,可以將‘地王’賣出更高的價格。
說實話,林祖輝還以為是11月12月的事,不過現在還沒有消息流出來,估計得明年1月份了。
此時,他的腦海里開始播放記憶中的中環、灣仔的地圖,意圖預判港府會拍賣那塊地皮。
突然,他想到了前世的‘中環廣場’,連忙找出地圖搜尋。
最終,他在灣仔瀕海地段找到了一幅地皮,瞬間想到了一種可能。
香港島不大,林祖輝的記憶力又變T,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的地形和建筑,林祖輝清清楚楚。
“應該是這塊地皮了!”
“我記得這幅地皮有7萬平方尺左右吧!”
林祖輝開始計算起來,1985年拍賣的中環地王(恒生銀行總部),拍出了37000元每平方尺的單價;如今來看,灣仔這幅瀕海地段,拍賣場40000以上是絕對沒有問題。
也就是說,這幅地皮需要30億以上才有可能拿下!
新時代集團目前負債已經減至50.5億元,預計年底僅憑發展樓盤銷售,就可以減至48億左右。
當然了,也就相當于今年的15億~16億的盈利(賬上本來還有流資金),花了7億購買地利德閣三權益,又還債了7億多,還在期指合約上投資了3億。
投資的期指合約指不上了,3億資金12月期指割后,還得轉明年4月的期指合約。
所以,新時代集團只能通過發行債券和供集資,來籌集資金。
這樣一來,新時代集團可以籌集資金27億多(12.3+15)!
當然了,灣仔這幅地皮是商業地皮,預計可建140萬平方尺的超級大廈,也不是新時代集團一家公司可以完的。
而且又是收租業,所以還得讓華人置業來參與。
華人置業目前市值100億,通過供集資可籌集10億,華人置業的債務只有20億,可以再舉債10億。
這樣一來,華人置業可籌集資金20億,新時代集團供華置后,還剩下22億。
兩家公司擁有42億的現金流,可保證地王不失!
想到于此,林祖輝滿意的點點頭!
倘若能用35億拿下這幅地皮,那麼兩家公司的債務相當于沒有增加,而全部是采用的發行債券和供集資。
至于明年第一季度的發展計劃和暴跌后的計劃,明年年初他會據況來提前制定。
總之,這一波機會,他的力將集中在地產上;而八七災,他的力集中在證券上。
最強兵王轉戰都市,成為冷艷美女總裁的貼身秘書,不曾想卷入了無數的是非當中,伴隨著這些是非,又有無數的美女蜂擁而來…… 狡猾對手?一拳搞定。 詭異高手?強勢碾壓。
這家餐廳位於蓉城的一個小吃街,在眾多臨街的店鋪中毫不起眼,但是一旦走進之後你會發現,這家餐廳的價格至少是外面的10倍! 這家店的神秘招牌菜屬於限量供應,需要提前預約,不是有錢就能吃得到的。 凡是吃過這家神秘菜品的人都回味無窮,據說這些菜都是早已失傳,而店主將它們復原才得以重現。 據說很多貴族、明星以及名人等等,都紛紛排隊等候預約,但是老闆的預約標準據說特別奇葩,也不知道什麼條件才能預約得上。 「什麼?正宗的川菜是以不辣的為主?你這是顛覆我對川菜的印象嗎?」 一位好不容易預約到的客人,在品嘗了之後透露了這條信息......
大四學生張通求職不順,一怒回農村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