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將軍令 第227章 舌戰大儒

《將軍令》第227章 舌戰大儒

 “殺佞?”

 宋桓愣了愣,心里卻是暗暗再講,你不就是大淵朝最大的佞嗎,可臉上還是故作姿態道:“攝政王說笑了,大淵朝一派祥和,四海升平,那來的佞。”

 “一派祥和!”

 “四海升平!”

 李安徹底被激怒了,當即回道:“靜塞邊關狼煙四起,金韃亡我大淵之心不滅,陛下口中的一派祥和和四海升平是從哪里得來的?”

 宋桓臉微微一變,頓時心頭怒火中燒,咬牙切齒的瞪著李安。

 堂堂皇帝竟然被一個臣子指著斥責,放眼歷史上也只有那些亡國之君了,難道自己注定就是亡國之君不

 宋桓堂堂一國之君竟被李安懟的啞口無言,滿朝文武大臣也是一臉無奈之

 一時間,大殿氣氛愈發詭異,所有人大眼瞪小眼的,面面相覷。

 就在這時,門外傳旨太監喊道:“靠山王宋慶云請求覲見!”

 宋桓聞言大喜,急忙道:“請靠山王進殿。”

 大淵朝的救命大臣到了。

 宋慶云氣勢滔天的走了進來,進殿后,先是高呼萬歲,隨后起怒道:“李安,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在大皇宮殺害軍護衛,還殺了四大天王和那麼多的士子,你該當何罪,莫非你要做大淵朝的臣賊子!”

 李安傲然一笑,抬頭著宋桓,拱手道:“陛下,臣乃是為了大淵朝才殺的他們,他們才是大淵的臣賊子!”

 “胡言語!”

 宋慶云表凝重,怒視而先現,拱手道:“陛下,按照大淵律法,大皇宮中行兇,已經與謀反無異,請陛下做主!”

 可李安渾然不懼,反而出一抹譏諷的冷笑來,“既然剛剛靠山王說的大淵律法,那我問你,你懂法嗎?”

Advertisement

 宋慶云一甩袖,冷哼一聲,用一個極其蔑視的眼神著李安,似乎在說,今日看你如何開臣賊子的名頭,他故意的昂起頭顱,大聲回道:“本王不才,曾經在吏部待過。”

 “這麼說來,靠山王是懂法的?”

 李安一副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隨后厲喝道:“既然靠山王懂法,為何還要誣陷本王,莫非是與這些臣賊子已經同流合污了!”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著實把靠山王宋慶云嚇得不輕。

 他也算是武道高手,可面對李安,他卻不敢造次,只能按耐住心頭的暴怒,“攝政王,你這是什麼意思,本王何時與臣賊子同流合污了,今日你若是不拿出證據,本王與你沒完。”

 “證據當然是是有,在吏部侍郎上。”

 說完,他向眾多大臣,高聲道:“吏部尚書呢?”

 此話一出,眾多大臣下意識的全都將目落到了隊列中的一位老臣,只見那位老臣渾哆嗦個不停,剛要邁出一步,卻突然覺眼前一黑,撲通一聲摔到了地上。

 一時間,整個大殿又是一陣飛狗跳的了。

 靠山王宋慶云見狀,當即指著李安怒道:“李安,你看看,這就是你的證據嗎,你這是在故意活活死朝廷大臣,你究竟是何居心?”

 李安看都懶得看他一眼,當即再一次高聲道:“吏部侍郎呢,出列?”

 列班中,一個年輕人慢慢抬起頭,吏部侍郎是個年輕人,模樣俊俏,是個白面書生。

 吏部侍郎眉頭一皺,猶豫著,終于還是鼓足勇氣走了出來,“見過攝政王,靠山王,在下吏部侍郎,不知攝政王喊臣有何吩咐?”

 年紀輕輕,已經做到了吏部侍郎,由此可見,此人要麼是才富五車,要麼是皇親國戚,顯然他是前者的多。

Advertisement

 他能先開口問候李安,而不是靠山王宋慶云,就已經暴了他寒門弟子的份,只有寒門弟子才對李安無比尊敬。

 李安點頭致意,道:“本王的證據就在你們吏部上,就麻煩你了。”

 吏部侍郎搖頭道:“小臣不明,還王爺指點迷津。”

 李安冷眼瞥了宋慶云一眼,隨后道:“本王之所以說證據在你們吏部上,就是因為你們是掌管大淵律法的大臣,而本王的證據就在這律法中。”

 “本王問你,阻攔邊關十萬火急的軍者,按照律法,如何論罪?”

 吏部侍郎抬頭道:“按照大淵律法,十萬火急的邊關軍,事關天下邊關安穩,乃是大淵之本,膽敢阻攔者,誅殺九族!”

 一聽這話,在場眾多大臣,包括皇帝宋桓和靠山王宋慶云都反應過來了。

 尤其是宋桓不心中暗罵道:“壞了,讓他鉆了空子!”

 剛剛李安可是高聲呼喊,十萬火急的軍,還不止一次的喊過!

 如此一來,那些死在大皇宮中的軍,士子,還有四大天王可都白死了,不止是白死,還要扣上臣賊子的帽子。

 宋慶云也是被氣的不輕,臉難看到了極點,心里暗暗罵李安太過狡猾了,可卻也沒有辦法。

 讓他有些不明白的是,李安這十年變化也太大了,若是換了十年前的李安,一定是會憤怒反駁,甚至大打出手也說不定,絕不會如此言辭鑿鑿的辯論,還贏了!

 就在這時,他突然昂頭大笑一聲,“十年不見,攝政王倒是變化不小,竟是變得這般牙尖利了。”

 “本王只是據理力爭而已,只不過這年頭,當朝某些員皆是大似忠,是看是看不出來的。”李安言外之意很是明顯,暗指之意更是骨。

Advertisement

 “那本王倒是問攝政王一句,就算是守衛宮門的犯了律法,那四大天王呢,還有那些孔家士子,他們呢,他們難道也該死,你這又作何解釋?”

 宋慶云寒聲怒視道。

 孔祥云也是趴在地上,哭訴道:“求陛下和靠山王給臣做主呀,我們孔家千年傳承,乃以忠君國之相傳承不衰,而那些士子更是個個飽讀詩書,是大淵朝飽讀詩書的大儒,是治國安民的良臣,可李安冷,二話不說直接就殺了他們,難道他們犯了律法?”

 孔祥云幾哭昏過去,整個大殿上皆是他的哭泣聲。

 李安卻是不慌不忙,仍舊是問道:“吏部侍郎何在?”

 “臣在。”

 “本王問你,按照大淵律法,污蔑本王該當何罪?”

 吏部侍郎臉微變,抬頭看了一眼當今陛下宋桓,又頗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李安,這才說道:“王爺乃是超一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是有人敢污蔑王爺,且屬實的話,按照大淵律法,污蔑王親貴胄,也是誅滅九族的大罪。”

 宋慶云和孔祥云對視一眼,有些吃不準了,不暗暗懷疑,莫非李安有證據?

 不等在場的文武大臣反應過來,李安又繼續問道:“倘若對方是皇親國戚呢?”

 吏部侍郎這次也不淡定了,猛地抬起頭,下意識的看向靠山王宋慶云,“王爺乃是一人之下,普天之下,除了陛下,王爺的份最尊貴,因此,皇親犯法,與庶民同罪。”

 宋慶云徹底愣住了,他沒有料到李安還有這一手,可隨即笑道:“多說無益,有本事就拿出證據來。”

 李安傲然一笑,“孫謙大人,本王遇到四大天王和那些士子時有沒有說過是十萬火急的軍。”

 “王爺的確是有。”

 孫謙點頭道:“老夫可以用自己的名擔保,攝政王的確是說了。”

 “名算什麼,也能擔保,你……”

 孔祥云下意識的反駁,可馬上臉就變了。

 或許換了別人,那怕是靠山王宋慶云都不能用名擔保什麼,滿朝文武中,也只有孫謙可以。

 并非是孫謙居一品,而是他本,三朝元老,大淵重臣,為大淵朝嘔心瀝一生,是這些就足以傲世天下。

 就是滿朝的文武大臣中,起碼有一半都是出自孫謙大人的門下,若是到了軍中,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整個大淵朝的軍隊要麼是孫謙大人的顧臣舊部,要麼是門隸學生,要麼是老友子弟。

 而剛剛孔祥云快速的閉的原因,就是滿朝文武大臣都出怒意,甚至連宋桓都眉頭一皺,面帶不悅。

 孫謙大人的份太敏了,若非他一手撐起這個天地,這大淵早就改姓了。

 這下,宋慶云和孔祥云徹底無語了,兩個人的表已經變得跟鍋底一樣了。

 宋桓的臉也好不到哪里去。

 明明可以給李安加個罪名,即便是無法制服他,讓其為千古罪人,萬人唾罵也好,可現在好了,自己反而了千古罪人。

 李安冷哼一聲,“諸位都聽到了吧,侮辱當今攝政王者,滿門抄斬,我沒記錯的話,孔祥云孔圣人剛剛也污蔑過本王吧,既然如此,作為圣人之后,可別辱沒了圣人這兩個字,國法無,圣人自然也不能避免,所以,請孔圣人伏法!”

 這下,孔祥云徹底嚇壞了,當即怒指著李安,半天沒有發出聲音來。

 不過,堂堂圣人之后,自然是聰明伶俐,突然眼珠一轉,當即匍匐在地上,哭嚎道:“陛下,求陛下給臣做主呀,我孔家千年傳承,可不能到了大淵朝斷絕了呀!”

 不等宋桓開口,只聽李安點頭道:“好像說的有道理呀!”

 “孔家千年傳承,可王朝更替已經不下百個了,如此看來,孔家對各朝各代并沒有忠心可言,要不然為何不跟隨那個王朝覆滅,以表忠心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