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天眼:鑒寶無雙 第748章 喜結良緣二

《天眼:鑒寶無雙》第748章 喜結良緣二

所謂的誠意,自然就是紅包。

趙軒看著曹瑞和郭在軍笑道:“家教不行啊,誰家的誰自己領走。”

老曹清咳一聲嗓子上前兩步,想表現一下男子風范,結果顧靖靖雙眼一瞪道:“退回去。”

曹瑞腰一彎,答了聲是,就打算退下。

這一番作,又讓所有人哈哈大笑,曹瑞幾兄弟番打趣。

完淑悅看著郭在軍手上的紅包道:“來,你先上。”

郭在軍老實的將紅包給遞了過去。

“行了,劃下道來。”李曉看著幾個人道。

完淑悅幾人正忙著看紅包呢,聽到此話道:“紅包了,聽說新郎上有寶貝,貢獻出來,我們就走開。”

昨天趙軒就接到了小曉的電話,所以他提前有準備。

一方打劫把條件開出來,趙軒這個被劫方,按照要求把東西準備好帶上,就是這麼和諧。

他從襟口袋里,掏出幾塊翡翠,鴿子蛋大小,都是磨好的戒面。

“一人一個,可以上去了吧。”

東西遞出,幾個人心滿意足,正想著讓開,完淑悅雙眼一轉道:“催妝詩還沒念呢。”

趙軒一愕,這個昨天小曉可沒告訴他。

他看了看左右,曹郭等人皆是笑著搖頭道:“這得靠你自己。”

催妝最早源于北朝時期,北方婚禮必用青布幔為屋,謂之青廬。

于此拜,迎新婦。夫家百余人挾車俱呼曰:“新婦子,催出來。”其聲不絕,登車乃止。今之催妝是也。

Advertisement

至唐朝時,文人客賦予了更多的詩畫意,所以衍生出了催妝詩。

趙軒自然也能說出幾首,但這玩意他一個新郎念出不合適,一般都是迎親的人高喊。

他把所有人聚攏過來,開始低聲說起來,連說了幾遍,見眾人點頭,這才罷休。

曹瑞清咳一聲,笑著道:“不就是催妝詩嘛,我們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怎麼可能怕了。”

說完,當即開口念道:“不知今夕是何夕。”

眾人隨著他這一聲,齊齊吶喊起來:“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臺近鏡臺。”

就這一句已經念得慘不忍睹,不說整齊了,至有一半是只張沒聲音的,就沒記住。

“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里一枝開。”最后一句,眾人都閉了,只剩下良卿高的聲音。

念完后,發現就自己一人的聲音,臉騰的一下就紅了,然后,憤怒的瞪著雙眼看著曹郭等人。

“不行,一點都不齊,而且聲音也太小了,樓上新娘子本聽不到。”顧靖靖當先道。

“就是,我都沒聽清,來,重念一遍。”完淑悅也跟著起哄。

曹瑞看著趙軒,趙軒沒好氣道:“誰家的,誰負責,好男兒展示雄風就在今日。”

曹郭再加上趙繼儲,三人相互看了一眼,然后一起發狠沖了上去。

各自抱著自己的老婆,直接將障礙給掃清了。

Advertisement

趙軒上樓,其實還是見不著新娘的,也沒有現在什麼穿鞋之類的,而是拜謝新娘父母和人。

接下來,在這里暫歇,吃上一頓。

然后再接上新娘,小曉則由家里長兄背著上車,眾人一起跟著就算是完了迎親。

到了胡同口,鞭炮就響了起來。

其他車子全部停在了胡同口,只有婚車到了大門口,此刻中門大開,

良卿和笑笑兩人,各提著一個紅燈籠,站在兩邊,趙軒下車,將小曉抱起,進家門。

到了后院,趙軒忙著換,小曉那邊,完淑悅也在幫著

服換好,來到前院廳前,儀式才算正式開始。

觀禮眾人讓開位置,個個面上含笑,看著場中。

中間有一席,趙軒和小曉站在席上,有人端來一個小桌子放在中間,

兩人相互微一施禮,然后圍著桌子對立而座,即為同席之禮,這一禮說明夫妻同心,以后要同榻抵足。

有人端來一盆水,一個致的木勺,

趙軒拿過木勺舀水,小曉出手接在盆中,開始洗手,待洗好,接過木勺,同樣舀水讓趙軒洗,此為沃盥。

其實這一道禮儀存議,明之前記載的禮儀中,婚禮并未有這一道,反正崔師父加進去了,估計是為了增加儀式

凈手之后,水盆收走,開始往上邊擺菜碟。

三品菜,即黍(高粱),稷(谷子)和葷菜(肺),菜上齊后,有專門的侍者,

Advertisement

給兩人每樣菜各夾一點,兩人分食。

當然只是淺嘗,意思一下就行。

同牢禮,牢即家畜,意思就是夫妻共食一牲,此禮大概是想表達夫妻一,同甘共苦之意。

菜撤掉之后,就到了上酒的環節。

兩個杯子,擺在桌上,酒杯底有紅綠的彩線拴在一起,彩線的中間挽了一個同心結,

隨即有人給兩個酒杯各倒了酒水,兩人正襟危坐,同時端起酒杯一口飲盡即可。

趙軒嘗了嘗,還不錯,應該是五糧

小曉原本就是,這一杯酒喝下去,兩邊的臉頰頓生紅暈。

合巹禮,后來的杯酒,便是從此禮演化而來,在古代自然不能當著高朋之面,夫妻挽手喝酒,

所以采用的繩代替,現代人嫌麻煩,直接就挽著胳膊來了。

接下來,就同結發禮了。

趙夢玲(趙軒小姨)拿著一把剪刀上前,先從小曉的頭發上剪下一縷,然后又從趙軒的后邊剪下一點,

用紅繩將兩縷頭發編織在一起,放一個半開的葫蘆里。

結發至白頭,寓意相依相守。

最后則就是拜堂禮了,廳前擺著四把椅子,分別是李銳墨夫婦和朱子哲夫婦,拜天地、高堂,夫妻對拜這一套。

其實整個禮儀,就是一個大雜燴。

這麼說吧,同牢、合巹兩禮,自古有之,但一般不示外人,即在新房中由夫妻完即可,頂多有個伺候的老嬤子觀禮,

而沃盥禮,則是明之后才有的,而且可有可無,并不在正常的婚禮之中。

最后的拜堂,唐以前是沒有拜堂一說的。

唐時所說拜堂,是指婚后第二天,一對新人拜舅姑,此為拜堂,

而至北宋時,則在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鏡臺鏡子于其上,上展拜,謂之新婦展拜。

直到南宋,才漸漸形了新人對拜之習風。

當然,大家也只是圖個熱鬧,沒人在此刻指出,這一禮不符合漢禮規制之類的。

接下來,趙軒和小曉起,對著所有禮觀之人再是三拜,這里就是鞠躬了,謝眾人來觀禮和送上祝愿。

接著,在眾人的起哄和掌聲中,兩人進房。

……

PS:如果在唐朝的電視劇里,看到拜堂一說,大家就可以放心的噴了,噴編劇沒文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