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天眼:鑒寶無雙 第792章 來到現場

《天眼:鑒寶無雙》第792章 來到現場

幾人找了個小館子,趙軒點的菜,好死不死的,他給每人都點了一碗糜蒸蛋,

當曹瑞將蛋挑開,看到里面淡糜時,直接跑到門口瘋狂的吐了起來。

你丫的一直追問。”趙軒嘿嘿一笑,惡作劇得逞。

不過當他看到自己面前的那碗,隨即嫌棄的搖了搖頭,把碗推到了侯健的面前。

侯健微微一笑,他可沒什麼顧忌的,

在他看來,趙軒所說的還不夠惡心,完全沒有挑戰

如果抱著一把狙,一槍頭之后,

再端著一碗豆腐腦,站在倒下之人旁邊,能心平氣和的將豆腐腦喝完,那才算稍稍的有點格。

曹瑞最終要了一碗水餃,而且還一個勁的強調,要全素的。

……

清晨,趙軒三人在公園里跑了一會,算是熱了熱,回到酒店剛好吃早餐。

“幾點鐘,在哪?”曹瑞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昨晚沒吃飽,現在自助餐盤上已經堆了小山,坐到趙軒對面問道。

“就在城隍廟南門的一個茶樓里,上午九點不急。”

飯吃到一半,吳老的電話又來了,一是提醒他別忘了,其二則是強調,一定不要謙虛。

趙軒笑著答應。

他是晚輩,自然不能遲到,吃完飯后,換了一服,讓侯健在賓館留守,他這才往目的地走去。

Advertisement

到了地方也才八點半,等到他進了茶樓,發現樓上已經坐了不人。

見他進來,眾人的目齊刷刷的向他掃來,似乎知是正主,眾人的目各異,

有欣賞,有懷疑,有帶敵意的,更有不屑一顧。

趙軒一個都不認識,看了一圈眾人,好嘛,最低年歲估計都和劉叔差不離,

當即彎腰一躬,起雙手一抱道:“末學晚輩趙軒,給各位前輩請安。”

俗話說,手不打笑臉人,他姿態放得低,眾人自然不會再拿強,其中一個七旬老頭起

來到他面前,先是上下打量一眼,這才哈哈笑道:“小吳倒說的不假,果是一表人才。”

然后手拉著他胳膊,就坐到了旁邊的桌子,接著道:

“不急,等人到齊了,我再給你介紹,我徐國勝。”

趙軒起道:“徐老好。”

老頭再度把他拉著坐下,又指了指旁邊的空桌,讓林國棟和曹瑞兩人隨便坐。

老人家比較健談,人還沒到齊,所以就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

趙軒這才知道,老人家早在60年代初,就是滬市友誼商店的總經理,還兼著拍賣行的總經理,專研古玩鑒定的。

“那時候,傅抱石啊,張大千這些人的畫作,也就兩三百刀就能買到,唉,現在被炒得沒邊了。”

趙軒心中暗笑,就算滬市是國家經濟最發達地區,但在60年代,平均月工資估計也就50塊左右,

Advertisement

再加上匯率,兩三百刀也不算便宜了。

“你那個九歌我之前去京城出差去過,東西真不錯啊,都是你一人撿的?”

趙軒笑著搖了搖頭道:“哪能啊,我打的第一份工是在潘家園的博古齋,掌柜姓劉,人特別好,他幫我挑了不

還有就是王老、顧老、吳老他們,都對我幫助很大,

現在所售的大部分,都是從全國幾個大的古玩市場收集的,還有就是之前從國外換回來的一些。”

徐老的目變得和了些許,早先聽說都是一個小年輕撿的,他嗤之以鼻,

現在正主這樣說,才符合邏輯嘛。

古董的鑒賞不像其他,不是說你智商高就能學得會,需要大量的時間沉淀,

趙軒如此說,在徐老看來不管水平怎麼樣,倒是個極坦誠的孩子。

“我看了你三樓和四樓的劃分,什麼能賣,什麼不能賣,你的標準是如何斷定的?”

徐老又開口問道。

趙軒神一愕,要說標準還真沒有,在這一塊全是在人為控制,

他會篩選,他不在時,王顧吳包括劉叔也會幫著挑選。

但今天是來亮的,自然不能說的太隨,他略一沉道:

“首先依法依規,國家明令止買賣和流通的件,自然不會放在三樓售賣區;

其二,則是據流通量的大小,如是孤品或者存世量較,也不會拿來售賣;

Advertisement

最后自然是據個人喜好,我喜歡的東西,我肯定舍不得出手。”

前兩點徐老不置可否,聽到第三點時他則哈哈大笑起來。

“從底下就聽到你的笑聲,什麼事這麼高興?”

樓梯口走上來幾人,當先一人對著徐國勝打趣道。

徐老起笑道:“人到齊了。”

然后又拉著同樣立在旁邊的趙軒道:“這就是正主,今天正式拜山頭,禮節周到是個好孩子。”

說此話時,老頭的目在四周掃了一圈,而且在右邊區域停留的時間較長。

趙軒有點明白了,在場的人大概分三撥。

第一撥,自然是徐老還有最后來的這幾人,他們是滬市鑒定協會或者研究院的;

第二撥,則是一些資深的藏友,民間人士;

第三撥就比較特殊了,而是滬上從事古玩經營的人員。

趙軒的到來,或者說九歌在此開店,與第一撥和第二撥人并沒有什麼關系,但和第三撥人存在著競爭的關系。

每個地方都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對于九歌的到來,第一撥和第二撥人自然不好明著支持,

而九歌又急切需要第一撥人幫忙坐鎮。

所以才有了今天這麼一場考驗,如果他表現的好,那麼第一撥人支持他也無可厚非,

假如他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那麼第一撥人也犯不著因為他或者吳老等人的面子,與本地的這幫經營者對著干。

之所以九歌在京城的店沒有這個原因,一是因為他本腳就在京城,

而且在九歌未開之前,他已經有了一個相當不錯的人脈網,

黃金玉店這塊有馮老幫他擋著,潘家園有劉叔,報國寺有董立,鑒定收藏半方這塊,有吳、王、顧等人,

再加上沈福、胡宏深等商場老油子的鼎力相助,

所以雖然可能有一部分人對九歌不爽,但也不會擺在明面上。

但滬市不同,趙軒毫無基。

他心中喟嘆,之前還是把問題考慮的簡單了,以為自己有個門市,有好貨就能開業賺錢了,

各行各業都有這樣那樣的潛規則,尤其是古玩這一行,水深著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