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宋土 第548章 險些宮變

《宋土》第548章 險些宮變

如果說,大宋有哪個員,可以承得起“言無罪”這個特權,那麼周浦絕對算一個。

長福理解不了趙桓和周浦這種“亦敵亦友”的關系,他唯一關心的就是趙桓的利益能不能得到保障。

“周浦確實是個好,可問題是,他整天去彈劾你,現在沒人理他也就算了,萬一哪天有人把他的話當了真,該怎麼辦?”

面對長福的關切,趙桓會心一笑。

“周浦一天彈劾本王八遍,以至于陛下聽到有人彈劾本王,就心生厭煩。”

“周浦這看似令人厭惡的舉,實則卻是在幫本王分攤力。”

聽到趙桓這番話,長福不了沉思。

分攤力?

難道周浦的所作所為,非但對王爺無害,反倒有利?

片刻過后,長福不由眼前一亮。

“王爺,我知道了!”

“您的意思是說,周浦整天去彈劾,那些真正意圖對王爺不利的歹人,反倒就沒機會彈劾了。”

趙桓背著手,笑而不語。

周浦這家伙,雖然乍一看之下,對趙桓一百個不待見,但每次出手都對趙桓極為有利。

一次兩次是巧合,每次都這樣,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趙桓剛舉薦周浦擔任禮部尚書,周浦反手就安排趙桓參加兩國和談之事,這便是默契!

Advertisement

“長福。”

“王爺,有何吩咐?”

“金國使團即將抵京,本王要讓他們氣勢洶洶的來,著屁回去!”

“傳本王命令,王府親兵,虎翼軍,楊家軍,敢戰士,全部派出代表進京,本王要上演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閱兵!”

大閱兵?

長福雖然不知道趙桓要干什麼,但以趙桓的格,必定是驚天地的大作。

長福不敢遲疑,立刻領命去辦。

想要在談判桌上獲得好,即便是把皮子磨爛,也不如直接亮拳頭效果顯著!

這場大閱兵至關重要,不僅決定了大宋的未來,更決定了趙桓能在金國上撈多

至于繼承大統一事,正于外談判的風口浪尖上,還不便出手。

一旦國祚有變,金國必定會大做文章,到時候趙桓可就被了。

所以集中力籌辦閱兵,同時削弱架空趙佶的權力,此乃正道。

“陛下!陛下!”

傳令太監匆匆跑進書房,跪倒在龍案前。

“啟稟陛下,就在剛才,定王下令,召集虎翼軍和楊家軍的部分兵力進京。”

“就連敢戰士都被召回。”

“王府親兵正在披掛……”

什麼?!

趙佶猶如電,直接站了起來,眼神盡是難掩的恐懼。

Advertisement

“那……那個逆子,果然要發難了!”

“快!快召集軍,傳令殿前司集結大軍,鎮那悖佞之徒!”

隨著一聲令下,皇宮軍紛紛涌出,昔日里威嚴莊重的皇宮,轉眼就變了武裝到牙齒的要塞。

殿前司都點檢,接到命令,也被嚇了一跳。

“定王謀反?!”

“這怎麼可能?金國使團馬上就要進京了,就算定王要謀反,也絕不會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

“到底是怎麼回事?”

面對都點檢的質問,負責傳令的軍也是一頭霧水。

“剛剛從宮里傳來的急命令,屬下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只是奉命傳旨而已。”

都點檢雖然覺得里面有問題,但他不敢違抗圣旨,只能下令集結兵馬。

就在傳令即將沖出殿前司的要關頭,李綱及時出現,攔住了傳令

他第一時間找到都點檢。

“大人,定王絕無謀反之意,集結兵馬,那是為了向金國使團施。”

“請大人立刻進宮,向陛下稟明實。”

聞言,都點檢臉難看至極。

“定王為何不提前向陛下報備?若是惹出大子,他能負的起這個責任嗎?”

面對都點檢的呵斥,已經為殿前司二把手的李綱,話鋒一轉。

Advertisement

“王爺剛立大功,如今全心全意應付金國使團,怎麼朝廷卻防王爺如防賊?”

“稍有風吹草便杯弓蛇影?!”

都點檢一陣語塞,沒辦法,只好立刻親自進宮,將來龍去脈匯報上去。

得知是虛驚一場,趙佶這才如釋重負的坐了回去。

“這個趙桓,沒有提前向朕報備,就敢擅自在京中集結兵馬!”

“他分明是在故意試探朕的底線!”

“劉卿,你實話告訴朕,你有幾把握,能夠強行拿下定王?”

趙佶已經夠了這種心驚膽戰的日子,哪怕是冒著和談失敗的風險,他也要先拿掉趙桓這個逆子!

都點檢沉默良久,這才有氣無力的回答。

“只怕是……三機會都沒有。”

“李綱乃是殿前司指揮使,有他在,臣必掣肘,無法在短時間集結大軍。”

“宮中軍,只能保證皇宮安危,卻無法出宮降服定王。”

“包括王府親兵,調回來的虎翼軍戰卒等等,現在定王麾下大概有兩千兵力。”

“這兩千兵力,足夠殺出汴京,護送定王抵達易州。”

聽到這話,趙佶眼睛睜得老大,盡是駭然。

“什麼?!此乃我大宋京畿中樞,囤積兵力何止數萬?竟拿定王那區區兩千兵力毫無辦法?”

都點檢也長嘆了口氣:“事實便是如此……”

“這兩千兵力,可都是從易州帶回來的戰卒,全都有以一敵百之勇。”

“再加上定王在汴京的威,以及各路黨羽,只怕是……”

不等都點檢說完,趙佶已經揮手打斷。

趙桓的兵,太強了,而且都是鐵桿死忠之輩,一旦有變,他們會毫不猶豫的為趙桓拼盡最后一滴

無論是來的,還是來的,趙佶都已經拿趙桓沒什麼太好的辦法了。

“退下吧。”

隨著都點檢離宮,這場“意外”卻在朝中掀起軒然大波。

那些本來于觀狀態的大臣,也紛紛倒向趙桓。

原因很簡單!

趙桓都特娘的擅自集結兵馬了,陛下都能忍。

這哪里是什麼忍?分明就是慫!

無論對還是對外,都這般弱,明眼人都知道,趙佶大勢已去,大宋之未來,在于儲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