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宋土 第562章 欲登頂

《宋土》第562章 欲登頂

定王府夜宴辦的極為熱鬧,為了把靜鬧大,趙桓甚至還從紅燕館調來一群歌姬,歌舞助興。

趙桓就是要讓整個汴京都知道,殿前司已經效忠于他。

凡是意圖與趙桓為敵者,都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究竟是否有膽量,為了那個弱無能的皇帝,與他這個大宋最強悍的皇長子作對。

這場專門宴請殿前司員的盛會,唯獨李綱沒有到場。

紅燕館的二樓雅間,李綱和周浦以及趙石巖,這三位趙桓最信任的大臣,正把酒言歡。

趙石巖已經微醺,他搖晃著酒杯,眼神著對未來的憧憬,時不時便發出一聲嘆。

“李兄,周兄,我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決定,就是在王爺最落魄時,選擇支持他。”

“現如今,王爺已經不僅是王爺,大宋江山由王爺做主,只是時間問題,而且這一天不會太久了。”

“我大宋忍氣吞聲的日子,也終將一去不復返。”

此時縱觀整個朝堂,最得意的人當屬趙石巖。

他不僅是皇室宗親,趙桓的宗族勢力,更是趙桓最初的盟友。

可以說,整個大宋,沒有人比趙石巖更能得到趙桓的信任。

待到趙桓登絕頂,他這個開封府尹,自然也能再上一步。

當然了,與個人仕途相比,真正令趙石巖激的是大宋即將雄起!

Advertisement

他堅信,在趙桓的帶領下,大宋將重鑄輝煌,再次迎來漢人帝國的巔峰!

李綱同樣興為宋臣,他最大的愿,就是奪回幽云十六州。

當他親眼目睹,大宋屈服于金國足下,甘愿納貢稱臣時,李綱的心里別提有多絕了。

因為他知道,屈服只會帶來毀滅。

大宋不奪不回幽云十六州,相反,其余大好河山,也會在金國的步步蠶食下,土崩瓦解。

但是隨著趙桓的出現,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李綱舉起酒杯,眼神變得前所未有的堅定:“我泱泱大宋,若非臣當道,昏君做主,又何懼于金賊?”

“唯有真正的帝王,才配得上大宋之主的威名。”

“我等想要救國,便要助王爺登絕頂!”

趙石巖沒有任何遲疑,舉起酒杯,沖李綱示意,他將誓死追隨定王,不功便仁。

三人之中,唯有周浦最為平靜。

面對李綱和趙石巖的盛邀約,周浦的反應卻顯得有些冷淡。

就在二人一度認為,周浦立場不堅之際,周浦卻輕嘆了一聲。

“王爺由衰轉盛,從當初的落魄王爺,在如此短的時間長為大宋的脊梁,確實稱得上奇跡。”

“而本,也從當初一個小小的員外郎,步步青云,高坐禮部尚書之位。”

Advertisement

“對于今日之就,本自然心知肚明。”

“當初的滴水之恩,換來王爺今日的涌泉相報。”

“不過……本依舊對王爺的行事做派嗤之以鼻,王之一言一行,有辱斯文,敗壞禮數!”

聞言,李綱直接質問:“但周大人不可否認,正是因為王爺的暴戾癲狂,才使得我大宋重振國威!”

周浦緩緩舉起酒杯,沖趙石巖和李綱一推。

盡管他沒有正面回答,但此舉,已經相當于承認了趙桓對大宋的價值。

“本終究當不了王爺的心腹,永遠都是王爺最厭煩的那個人。”

趙石巖和李綱異口同聲:“但王妃最欣賞你。”

周浦苦笑著搖了搖頭,三人舉杯共飲。

其實凡趙桓邊之人,都能看得出來,朱璉乃是王府約束趙桓的賢助,而周浦則是在王府外約束趙桓的錚臣。

如果沒有朱璉和周浦,以趙桓的格,必然會將大宋攪得天翻地覆。

三巡酒后,李綱深吸了口氣,滿懷深意的眼神在周浦和趙石巖上掃過。

“明日,陛下將冊封我為殿前司都點檢。”

“殿前司和武德司,將會為王爺之臂膀。”

“同時,趙大人將會繼續出任開封府尹,同時兼任門下省侍中。”

Advertisement

“周大人,出任禮部尚書,樞知院事。”

“此番調任罷,必定會引起朝野震,不過我相信,王爺必定帶領我等,度過此番。”

三人再次舉杯共飲。

次日清晨,朝會大殿上,趙佶有氣無力的坐在皇位上,整個人已經失魂落魄。

他最信任的武德司,竟然毫不猶豫的倒戈。

鎮守皇宮的班直軍,也在殿前司的影響下,紛紛轉而效忠趙桓。

盡管皇宮依舊戒嚴,但卻不再是保護趙佶,而是將趙佶視為階下囚,沒有趙桓的命令,任何人都無法私自接趙佶。

正如當初王黼和吳敏的進言,趙桓解決了易州之戰,扭過頭來,必定會對他這個父皇下刀。

王黼和吳敏預見了結局,卻沒有撐到結局。

整個大殿,靜悄悄一片。

所有員都低著頭,悶不吭聲。

趙佶明白了,大多數朝臣已經選邊站,支持皇長子,繼承大統。

帝黨無力對抗大,選擇了沉默。

而且隨著趙楷和趙樞,兩大皇子,堅定不移的為趙桓的擁躉,皇子一派也翻不出任何浪花。

趙佶角盡是苦,原來在面對這個大兒子的時候,就連他這個父皇,都如此不堪一擊。

雖不甘甚至怨恨,但趙佶也只能選擇識時務,按照趙桓送來的信,進行委任調

“朕宣布……封殿前司指揮使李綱,為殿前司都點檢。”

“開封府尹趙石巖,兼任……”

趙佶一口氣把趙桓的心腹大臣全都封了一遍。

甚至連趙楷和趙樞都沒有落下,雙王一個兼任史臺察院大夫,一個兼任大理寺卿。

至于趙桓,由于“同中書省門下平章事”這個職已廢,再加上趙桓已經是儲君,再封宰相顯得沒必要。

所以干脆封趙桓為中書令,此職本就由“親王”兼任,到尚書省分權,所以實權不大,但這卻是趙桓登頂必須要走的一步。

不嫌多!

封的越多,趙桓登頂就越順利,越夠格,越毋庸置疑。

正如趙桓所料,確實有很多大臣對此不服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