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宋土 第563章 勤王與叛亂

《宋土》第563章 勤王與叛亂

此時的趙桓,已經本不需要再跟朝臣皮子,玩什麼輿論攻勢。

直接讓左右班直往皇宮一站,殿前司下令全城戒嚴。

短短兩天時間,汴京城就沒靜了。

自古以來都是誰攥著兵權,誰聲音大。

而城外駐軍中,與“龍直”鬧得最兇。

龍直都虞侯吳堡,本就是鐵桿帝黨,他率領麾下龍左直的一千二百人,準備趁夜進城勤王。

結果剛走出營門,就被天武軍給圍了。

帶隊之人,并非天武軍的將,而是孫賀!

孫賀一重甲,扛著大斧,冷冷掃視著龍左直的士兵,冷冽到極點的嗓音,回在現場。

“沒有殿前司命令,擅自調兵馬,以謀反論!”

“爾等自行繳械投降,方可從輕發落,如若不然,格殺勿論!”

面對孫賀下達的通牒,吳堡怒目而視,厲聲呵斥。

“定王走狗,也配令我等屈服?”

“我等誓死勤王,絕不會讓趙桓得逞!”

孫賀本懶得與吳堡啰嗦,直接一聲令下:“膽敢抵抗者,殺!”

龍左直雖然人,但卻是軍步兵近衛,戰斗力自然毋庸置疑。

吳堡率部勇猛沖殺,可惜面對三倍于己的天武軍,結果早已注定。

孫賀目標鮮明,直奔吳堡而去,短短幾個鋒,便將吳堡的鎧甲砍開。

Advertisement

凡披重甲者,皆是死相奇慘。

吳堡也不例外,等他倒下時,上半都快被大斧砍爛了。

孫賀拽掉吳堡的頭盔,出短刀,斬其首級,轉而去。

龍左直被滅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汴京,有人震怒,有人恐懼,但卻無一人敢對趙桓發難。

只因趙桓在城中,不僅控制了皇宮,還控制了整個汴京城。

想要對趙桓手?先把汴京城打下來,再攻克皇宮,否則免談。

而有李綱鎮守汴京城,誰若是不怕死,盡管來試試。

隨后的一個月時間里,前前后后共計發生三次“勤王”。

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乃是由殿前東班的倒戈。

東班指揮使林煜,在刑部侍郎的說服下,聯合駐扎在西京的擒戎軍,意圖里應外合,奪取汴京控制權。

只可惜,在武德司的全面監視下,林煜等人的計劃,早已經在趙桓的眼皮子底下。

等林煜佯裝當值,意圖趁機調集東班兵力時,等待他的乃是敢戰士和虎翼軍戰卒。

以林煜為首的一眾東班將領,幾乎被屠戮殆盡,東班軍也斬殺百余人,這場奪權之戰,胎死腹中。

等擒戎軍抵達汴京時,本無法與已死的林煜取得聯系,面對猶如鐵桶一般的汴京,只能選擇撤兵。

Advertisement

而天武軍和驍騎軍諸軍,早已經恭候多時。

來容易,想走可就難了。

擒戎軍指揮使不得不出兵權,被押史臺,免不了遭到趙楷的嚴刑拷打。

期間雖有驚險,但在趙桓的嚴布控之下,汴京度過了最危險的階段,隨著勤王行被相繼鎮,無論是殿前司軍,還是地方駐軍,都已經不再抱有幻想。

意識到時機已經的趙桓,不再耽擱,果斷率領眾心腹大臣,進宮面圣。

父子二人見面的地點,并非書房,也并非寢宮,而是顯肅皇后的宮殿。

再次面對大兒子,趙佶的眼神卻只有畏懼。

“桓兒……你是從何時覺得,有十足把握繼承大統?”

這是趙佶第一次如此親切的稱呼趙桓為“桓兒”。

只可惜,面對這遲來的父,趙桓卻毫不影響,無比隨意的回了一句。

“早在陛下在艮岳舉辦籌資大會,意圖向金國朝拜納貢的那一刻,兒臣就已經知道,您配不上國君之位。”

“至于何時有必勝的把握,則要從您召王黼回京說起。”

“王黼,代表著陛下的弱。”

“即便是易州大戰之際,您還想著如何打兒臣,等兒臣倒了,您好繼續向金國搖尾乞憐?”

Advertisement

“此乃大宋億萬生民所不容,失去人心,失去一切!”

面對趙桓毫不留的駁斥,甚至鄙夷,趙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他后悔當初沒有直接除掉趙桓!

可惜這世上沒有后悔藥。

“桓兒,你若繼承大統,當真能帶領大宋,再鑄輝煌?”

聽到這話,趙桓不由笑了起來。

這笑聲,充滿對趙佶的鄙視。

“陛下說這些,該不會是真的在乎大宋的興衰吧?呵呵,知父莫若子,兒臣太了解你了,否則也不會在你的打之下,長到今天這個地步。”

“你在乎的只有名聲和樂。”

“這些兒臣自然會給你,好好去艮岳當你的太上皇吧!”

趙佶沒有掙扎,他已經失去一起,與其狼狽不堪的被朝臣趕下臺,還不如主禪讓,留一個后名。

“你是朕最強悍的兒子……”

不等趙佶慨完,趙桓已經轉而去,本不跟他啰嗦。

著趙桓的背影,趙佶搖頭苦笑,默默跟上。

等他到達朝會大殿時,文武群臣早已齊聚。

眾大臣比趙桓還要心急,他們太希這個國家,能有一代帝王做主,太希把這個昏君趕下去了。

因此不等趙佶坐下,以李綱為首的一眾大臣,就已經迫不及待的進言。

“請陛下禪讓!”

“臣附議!”

“臣附議!”

趙佶連坐下都省了,他站起,明明已經滿臉窘態,卻也只能故作鎮定。

“朕有恙,已無力再履行國君之職,提前傳位于皇長子定王趙桓。”

“朕將于艮岳頤養……”

不等趙佶把“頤養天年”說完,滿朝大臣已經迫不及待的謝恩。

“陛下圣明!”

他們哪里是謝趙佶的恩?分明是迫不及待的擁抱新君。

至于趙佶這個“太上皇”,已經無人在乎。

周浦進言:“陛下,如今正值宋金兩國惡,為避免再起戰火,應當近早舉行登基大典。”

趙佶苦笑道:“朕準了。”

禮部和宗正寺員,紛紛進言。

“臣以為,應當盡快置,定王移駕宮事宜。”

“朕準了……”

“啟稟陛下,臣建議三日擬定圣旨,五日昭告天下。”

“朕準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