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太子大婚後,慕容賦便向皇帝明晟提出了要與大燕聯姻的誠意。
皇后與月銘一黨當然是極力附和,甚至有從不站隊的朝臣這次都站出來表態——用聯姻換取兩國長久的和平友好共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有贊同的自然也會有反對的聲音,比如江國公等理智尚存的文臣,認為以大燕的國力實在沒必要讓九齡郡主下嫁南蠻。雖說慕容賦提出日後登基要實行「帝后共同治國」的條件是很人,但萬瞬息萬變,人心更是莫測,這幾年十年後的事誰又能說得準呢;
又比如秦國公等義薄雲天的武表示,侯爺與郡主的婚事是皇上親自下的旨意,如今若是出爾反爾,豈不寒了忠臣良將的心?
太子的擁躉一聽就急了——這以後怎麼就不能作數了,你也說了咱們大燕實力雄厚,十幾年後南蠻不還是得靠大燕庇護,慕容賦屆時作為一國之君,難道還敢言而無信?
剛說完轉頭就懟武將,你們不是號稱銅牆鐵壁麼,心就那麼脆弱?再說了這樁婚約本就是先月夫人背著首輔大人許下的,作不得數。而且兒私哪有國家大事重要?顧侯爺作為大燕統帥,當以作則,大局為重!
於是這幾天朝堂上吵得是熱火朝天,朝堂之下其影響,也都紛紛參與議論此事。
黎民百姓里不贊同讓九齡郡主同南蠻聯姻的居多。
一來是大家有目共睹,這些日子發生的每一個大案都是郡主一刀一刀地檢驗,再剝繭,把那些潛伏在邊窮兇極惡的殺人兇手抓住,確保了他們命無憂的!在他們心中,郡主已經是保護神一般的存在了,比拜關二爺還要好使;
二來若是顧侯爺真因婚約被退而心灰意冷,不願再帶兵守衛大燕疆土,那還談何干預他國?簡直就是得不償失啊!
皇城百姓都快萬人書上表民心,絕不能讓九齡郡主出嫁南蠻了——自慕容賦提議已經過去好幾日了,聖上看著群臣爭論卻久久未作定奪,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
時值五月下旬,已經有早蟬在院中鳴了。
此時的午後還不算炎熱,有細風穿堂而過,蔥鬱的大樹下搭了個別緻的小棚子,支架上爬滿了綠油油的綠葉,有了枝葉遮擋,棚里涼如秋,有兩位妙齡圍著藤木製作的桌椅對坐。
這時,放下手中的蓮子湯,一張小臉憤憤不平:
「阿齡,他們把你當什麼了?真是太過分了!」
如今皇城裡什麼樣的流言都有,江言憶作為月九齡最好的朋友都聽得坐不住了,這才跑來竹心院,心想雖然無法替好友排憂解難,但陪阿齡罵一罵出出氣還是可以的。
但江言憶還是低估了友的承能力了,來到竹心院后不僅沒在阿齡臉上看到一苦惱,反而悠閑地在新搭的棚子里悠閑悠閑地吃著蓮子湯讀著書,剎那間都忘了自己為何跑來了。
竹心院的這個涼棚是夏時才搭建的,其實月九齡沒有很喜歡在院子里待著,但也不喜出門,戚神醫說了,不能老待在屋裡,得曬曬日氣。所以顧墨玧才命人過來搭的,這樣月九齡既能在院里氣,也不用擔心日頭毒辣曬傷了細的。
江言憶乍一看到如此心的涼棚都愣了,沒想到傳聞中冷漠不近還有寵妻的潛質。
於是一邊嘖嘖稱奇地坐下打量,一邊端起給呈上的蓮子湯吃了起來,吃了半碗才想起此行目的,
「阿齡你怎麼一點兒都不知道著急,就不怕,不怕你與侯爺有人不能眷屬麼?」
月九齡笑了笑,也沒有想到,離與顧墨玧的婚禮只剩一個月了還能出這種意外。
「不會的,皇上分得清輕重緩急。」
江言憶一頭霧水,「啊,那皇上舅舅為何不當場回絕?」但阿齡氣定神閑的樣子又不像在哄。
月九齡見一臉茫然,避重就輕:
「來者是客,總得給客人一些面子不是?」
更何況,慕容賦在開口之前未必沒料到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作者有話說】
寫南蠻是有原因的,但是現在不能提前劇,你們信我不是在水就行了哈哈。這一章短了點,還有一章。
。
「皇上許我后位,世子一往情深,王爺勝在何處?」 她俾睨天下,踩血為花,站上權利之巔。 郡主謀刺太后?他命人將太后架走:「郡主箭法不精,還需勤加練習」 郡主將小侯爺扔進護城河?他輕笑一聲:「堂兄妹之間互相打鬧,無傷大雅」 郡主要殺未來皇后?他滿眼寵溺:「放手去做,出了事,我給你兜底」 她自信可以壓住任何風浪,偏有個人要寵她驕縱任性。 他薄唇輕挑,眸色幽邃逼人:「不管你有多少選擇,最終只能是我」
傳聞謝家二姑娘空有一副好皮囊,卻膽小懦弱難當一家主母。 一朝沖喜嫁進景國公府,竟真讓一腳踏進鬼門關的世子爺轉危為安。 福星命格傳遍京城,謝雲禧更是一改往日怯懦之相,橫掃后宅陰謀,助夫君匡扶大梁江山。 世子爺得福妻相助,在官場上步步高升,直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一品誥命披上身,謝雲禧此生富貴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