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米爾斯規範場的存在問題?
看著林曉在上面寫下的數學式,在場的理學家們反應過來了,畢竟這是他們這些理論理學家一直研究的東西。
當然,數學家們也同樣在之後反應過來了,不管如何,雖然這個問題屬於理中的問題,不過既然被列了七大千禧年數學難題,那麼對於這些頂尖的數學家們,哪怕不會去研究,簡單地去看看,了解一下什麼的,也還是會的。
所以此時此刻,在場的這些科學家們,都對林曉此時所做的事到了無比的不解。
這是要做什麼?
他上一刻不是剛剛結束那篇論文的講述嗎?
接下來是不是應該要到提問的環節了?
在場的人剛才雖然在林曉的講述下,已經明白了他的那個方法是如何來的,但是對於整篇論文他們還是有一些問題的,所以有不人正打算提問呢。
結果林曉怎麼轉頭就寫起了這個?
在場的每個人心中都不由生出了一種不敢相信的猜測,難道,林曉在這場報告上,還想連帶著將這個問題也給解決了?
「威滕,你應該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吧?」
底下的座位上,馬爾達西那一臉嚴肅,看著林曉接下來的步驟的同時,問向了旁邊的威滕。
他回想起在報告開始之前,他和威滕聊天時後者說的事,十分吃驚地問道:「你可別告訴我,這就是林要給我們的驚喜?不對,應該是大驚喜?!」
威滕笑了起來,說道:「咱們往下面看著就行了,就現在來說的話,我只能給你說,這只是驚喜,而不是大驚喜。」
「這還不算大驚喜?」馬爾達西那表示有些難以相信,如果這都不是大驚喜的話,那得是什麼才是大驚喜?
證明楊-米爾斯規範場的存在問題,絕對已經算是他們理論理界的大事了,雖然不至於去和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統一相比,但是對於許多理學家來說,這仍然有著巨大的意義和作用。
畢竟這個問題是針對強相互作用力的,而研究強相互作用力的理學家又那麼多,到時候因為這件事而振的理學家或許也會相當多。
那麼,比這個驚喜還要大的驚喜是什麼?
馬爾達西那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後面的那個問題,也就是質量間隙問題。
「你的意思是,難道除了這個存在的證明,林還要把質量間隙問題也給解決了?」
聽到馬爾達西那的猜測,威滕只是微微一笑,並沒有回答,而是指了指上面的林曉,說道:「看下去吧,也就一兩個小時的事了。」
看著威滕的樣子,馬爾達西那心裏面的,雖說確實只是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而已,但是這種事,又哪是想忍下來就忍下來的?
不過當他抬頭看見了林曉接下來的步驟時,注意力卻頓時就被吸引了過去。
「這……這是?」
他瞪大眼睛,看著林曉此時寫下的東西。
「這是直接用上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統一的結論來進行的推導嗎?」
一瞬間,他就將心思投進去了,此時林曉在證明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將會為他們這些理學家們接下來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論意義上的指導,特別是數學方面的指導。
所以儘管馬爾達西那心中到十分的,卻也開始認真看了起來。
畢竟,就數學方面,他雖然自信還是比較厲害的,不過面對林曉這位拿到過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的頂級數學家,他也還是要去學習的。
當然,也不只是他,就連旁邊同樣拿過菲爾茲獎的威滕,也同樣認真的看起了林曉的過程。
雖然他知道林曉證明了這個問題,但是他並沒有看過林曉的證明過程,所以當此時此刻看到林曉的證明時,他的眼前也不由為之一亮,到了一定的啟發。
於是乎,全場的人,便都安靜地看著林曉在臺上的演繹,每個人都陷了沉默中,沒有誰開口說話。
在場的那些過來圍觀的學生們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畢竟他們絕大多數連林曉在黑板寫的一個公式都也看不懂,不過此時此刻他們卻也知道,他們的林神大概率又做出了什麼令人到不可思議的事了。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過去,林曉在黑板上寫的東西越來越多,同樣的也越來越複雜起來。
一塊黑板用完,就換下一塊黑板,而即使進行了更換,林曉也並沒有開口進行解釋,只是自顧自的寫著。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便導致能跟上他的人也越來越了。
即使是一些著名的理學家,甚至是諾貝爾理學獎的得主,思考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當他們還沒有思考出來的時候,林曉就已經寫到了下一步。
這讓他們心中都不由到無奈,寫這麼快乾嘛,而且一句話也不說,一點時間都不讓他們思考的。
但是又總不能抬頭觀嘛,到時候被朋友發現了,指不定就猜出自己沒有看懂林曉的步驟,那回頭不得被朋友給笑話一番?
於是他們就強忍著跟不上的痛苦,讓自己的大腦運行到極致,去跟上林曉的計算。
就這樣,偌大的京大禮堂,幾乎坐滿了座位的上千名觀眾,一時之間如同在看著默劇,而這場默劇的唯一主角,就是臺上的林曉,以及他手上的筆和那幾塊黑板。
時間過去了二十分鐘,林曉也在黑板上寫了半個小時。
筆跡停在了第四塊黑板的中間,四塊被寫滿的黑板,充滿了令人到眼花繚的數學以及理的符號。
而全場的人,99%以上的人出了「總算結束了」的表,而剩下的那不到1%的人,則出了「原來如此」的表。
存在的證明,已經完了。
那剩下不到1%的人,都是能夠跟上林曉思路的人,此時的他們,心中除了對林曉做到這一點的驚嘆之外,就是由衷的佩服。
林曉剛剛完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統一,卻轉眼就能將其用於接下來的證明當中,這種融會貫通的能力,是他們怎樣都學不來的能力。
而此時此刻,林曉也開口了:「不好意思各位,讓大家等久了。」
他的聲音打破了這場默劇的延續,同時也讓在場的人們都重新將目投在了他的上。
「我知道,大家可能都疑,我為什麼突然要去研究引力子和相對論之間的關係,為什麼又突然將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統一起來。」
「實際上,這些目的就是為了大家看到的這個,沒錯,它就是楊-米爾斯規範場的存在問題。」
林曉笑了笑,隨後接著道:「呵呵,這樣說起來的話,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居然只是為了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倒是有些……嗯,怎麼說了,殺用牛刀?呵呵,不說那麼多,反正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倒是沒有想那麼多,也就是這麼想了,然後就這麼做了,最後呢,也不小心功了。」
底下的人頓時都狂翻白眼。
咱們知道你厲害了,但是,現在是說這個東西的時候嗎?
難道不是說另外一個問題的嗎?
楊-米爾斯規範場的問題可是分為兩部分,還有最關鍵的質量間隙問題。
這兩個問題組合起來,才是一個完全的千禧年問題。
至於兩個問題哪個更難嘛……在場的人也不清楚,畢竟他們也沒有做過。
不過,接下來,林曉也並沒有讓他們失。
「當然,想必大家也都清楚,楊-米爾斯規範場問題,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質量間隙問題。」
「坦白的說,這個問題我還並沒有解決——」
當林曉說到這裡的時候,在場的理學家們都出了憾的表。
看來,他們不能在今天見證第二個歷史了,而是只見證了1.5個歷史。
而底下的威滕也出了憾的神,似乎大驚喜沒有了啊……
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從昨天到今天,也只有一天時間而已,林曉沒有解出來,也完全有可能。
只不過,林曉所說的要給他的驚喜呢?
而就在他的心中疑的時候,臺上的林曉此時卻又說:「但是,在這場報告會上,我想挑戰一下當場證明出質量間隙的存在!」
在場中剛剛到有些憾的人們,又一次被林曉的這句話給驚住了。
挑戰當場解決質量間隙問題?
「這是能做到的事嗎?」
在場的人都在心中發出了這樣一個疑問。
這可不像林曉當初在報告上提出兩個猜想那麼容易。
雖然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都很重要,但是在難度上,卻顯然不一樣!
威滕也到驚訝,林曉確定要這麼做嗎?
他相信,林曉肯定是有了一定的思路的,但是到最後關頭上被一個問題給卡住十天半個月,甚至是三年五載,都不是不可能。
而林曉如果挑戰失敗,不就等於將自己的思路給說出來了嘛,到時候要是別人知道了他的思路,搶先完了證明,那可就不好了,而事實上,這件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哪怕是當年佩雷爾曼證明龐加萊猜想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事,當初因為佩雷爾曼的證明過於簡潔,以至於很多人看不懂,於是就導致有些人生出了竊取之心,去按照佩雷爾曼的思路搞出一個更加完善的版本,奪走這個榮譽。
而現在林曉無疑也會面臨這種況。
當然,其他人此時的心中也是這麼想的。
而京大院和數院的教授們就著急了。
雖然林曉現在沒有證明出來,但是說不定過段時間就證明出來了呢?
而如果他現在把思路說出去,最後這個「挑戰」又失敗了,被其他人撿了便宜的話,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要是林曉證明出來的話,那到時候新聞上可就是【京大數院(院)教授林曉功證明世界級難題了】。
然而,不管他們如何著急,此時也總不能站起來阻止林曉,他們又不可能把林曉當什麼「不懂事的晚輩」或者說是「不會來事的下級」。
而就在這個時候,林曉也已然拿起了筆,開始在黑板上寫了起來。
【φ(0,t)φ(0,0)~∑Anexp(-62nt)…】
看到林曉的作,那些從國外而來的理學家和數學家們都是心中一振,開始提起了神,院和數院的教授們則無奈地嘆了口氣,算了,只能在心中期待林曉真的能夠完證明了。
另一邊,馬爾達西那則不由慨一聲:「這時候才讓我想起來,咱們的這位林教授還是一位年輕人啊,這樣幾乎可以稱之為不可能完的挑戰,大概也就林教授敢了吧?」
威滕微微搖搖頭,「或許是因為年輕吧,但我想,更多的其實和林的天賦有關。其實在昨天的時候,我看到林其實才把第一個存在問題證明了,而質量間隙問題,他才開始手。」
「什麼?」
聽到威滕說的這個消息,馬爾達西那頓時就到了不可思議。
昨天的時候,林曉居然才開始證明質量間隙問題?
但當他剛想問一些細節況的時候,卻見到威滕忽然出了一臉驚訝,以及些許的喜悅,看著上面。
馬爾達西那疑地抬起頭,並沒有看出什麼來,但是威滕的表卻告訴他,似乎沒有那麼簡單。
但其實,威滕做出如此表,是因為他收到了林曉給他的驚喜。
那就是林曉正在寫的數學推導。
林曉此時的數學推導方法,和當初他給威滕提供的幫助中的那些數學推導方法有些類似,但此時的方法,卻要更加的直指本質。
而這對於威滕想要找到弦的存在的目標來說,有著十分大的意義。
所以,他到了無比的驚喜,並且提起了比之前更多的注意力,仔細看起了林曉的證明過程,同時還在心中分析著林曉這些方法中所現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