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
「自從去年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江畔便一直臥病。
潯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弦奏鳴。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
在這裡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儘是杜娟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
難道這裡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實在難聽。
今晚上聽了你用琵琶彈奏的樂曲,像聽了天上的仙樂,耳朵也頓時清明。
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為你創作一首新詩《琵琶行》。
被我的話所站立了好久,回坐下再轉琴弦撥出急聲。
凄凄切切不似剛才奏過的單調,在座的人重聽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
江州司馬的青衫已被淚水浸!
各位直播間的朋友們,這就是這段容的解釋了。
我已經給大家翻譯了過來,現在我想各位知道這是一首什麼樣的作品了吧?
我只想說,我黃綸何其有幸,我他麼的走了狗屎運了還是怎麼的,竟然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一首琵琶行?
呵呵呵,真他麼的嚇死我了,也真他麼的死了這首詩了。
我現在整個人腦瓜子都充了,我本不知道說什麼好。所以接下來,大家讓我休息一會兒。
還有,我要說的是,今晚的這些文學界的人,不瘋兩個我怕是對不起這首詩了。
該死的,我覺自己都快要瘋了,我現在什麼都不想說。」
說完,黃綸直接停下了說話,然後去找了一瓶酒過來,一邊喝酒一邊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
可是,面對這樣的作品,誰能冷靜下來啊?
葉為道此刻,也一屁癱坐在椅子上,整個人獃獃的看著,看著這首詩收尾了。
看著這首,無比偉大的作品的誕生。
他葉為道,在這個世界這麼多年了,活了這麼大歲數了,他第一次被震撼這個樣子。
說真的,他覺得自己都要哭了。葉夫人也是第一次見到,自己家這個老頭子這個樣子。
「說真的,這首詩比得上他的那首春江花月夜,我一點都不開玩笑。」
最終,葉為道說出了這番話來。
隨後,他似乎想到了什麼,急忙安排人打開了直播。
他太激了,他要和所有人分,自己對這首詩的看法。
所以,葉為道出現在了筆站,開始了直播。
也讓很多人跑了過來,打算看一看葉為道的解說和分析。
因為今晚這首詩,實在太令人震撼了。這首詩,讓好幾個文學家此刻,都開始說胡話了。
「各位朋友們,我來說一說這首琵琶行吧。
琵琶賦大家都知道,這首賦一直都被認為是我大漢的一代絕賦。
一直到劉南先生的幾首賦出來以前,他都可以說的上是數一數二的。
因為這首賦,講述的是一個琵琶的故事。
只不過,今晚我想說……算了,我什麼都不想說了,大家心有自己的評價,我想不用我多說了。
接下來,我這個老頭子來接班,帶大家分析一下這首詩吧。這首……千秋絕唱之作。
首先本詩的詩眼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沒有錯,我的認為就是,這首詩的主旨就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個主旨,在詩中多有現。而八子的琵琶賦,更多的是在說那個時代的熱鬧和對於琵琶技的一種讚賞。
兩張對比,這個立意高低一下子就能看明白了。
各位可以想一想,劉南的這首詩,讀完以後,讓人只覺惆悵悲切。
是不是大家都和我一樣,都在為這首詩中的人的人生而到惋惜啊?
這個,就是立意高低的問題。
雖然琵琶賦,也很不錯,可是和琵琶行相比,差的太多了。
劉南通過寫琵琶生活的不幸,結合琵琶賦中人在宦途所到的打擊,寫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
可以說,這一刻劉南先生比他們這兩個當事人都要更加的了解他們。
這首詩,簡直就是現實主義最巔峰的作品,沒我快任何作品可以比擬的那種。
同時社會的,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對自失意的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都一起傾於詩中。
它在藝上的功還在於運用了優鮮明的、有音樂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
蕭瑟秋風的自然景和離別緒,使作品更加人。
劉南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
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
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於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過「千呼萬喚」,然後歌才「半遮面」地出來了。
這種回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接著以描寫琵琶彈奏樂曲來揭示的心世界。
先是「未曲調」之「有」,然後「弦弦」「聲聲思」,訴盡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無限事」,展現了琵琶起伏回的心。
然後進而寫琵琶自訴世:當年技藝曾教「善才服」,容貌「妝每被秋娘妒」,京都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然而,時流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描寫,與上面的彈水,「暮去朝來故」、最終只好「嫁作商人婦」。
這唱互為補充,完了琵琶這一形象的塑造。
最後寫詩人的波濤為琵琶的命運所激,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嘆,抒發了同病相憐,同聲相應的懷。
詩韻明快,步步映襯,點綴。
既層出不窮,又著落主題。真如江澎湃,波瀾起伏,經久不息。
反覆誦,盪人懷,味無限。
語言鏗鏘,設喻形象。
「如急雨」
「如私語」
「水漿迸」
「刀槍鳴」
「珠落玉盤」
「鶯語花底」。
這些讀來如聞其聲,如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