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宋土 第675章 退位之心

《宋土》第675章 退位之心

氣數已盡,再反抗也是徒勞,高量著眼前這些倒戈相向的叛徒,苦笑道:“為什麼?”

元義眉頭一挑:“你問的是我們為什麼歸順趙桓?”

高量搖了搖頭,苦笑更甚:“為什麼叛變的這麼快。”

元義眼神深沉,直截了當道:“因為我們在你上,看不到半點功的跡象。”

“作為楚雄領主,大理國名將,你本該帶領我們與趙桓決一死戰,而不是在威楚府當頭烏。”

“你錯過了唯一能夠與趙桓對抗的機會!”

“或者說,從本上,你就畏懼趙桓,對不對?”

面對元義的反問,高量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元義也沒有跟高量啰嗦的意思,既然歸順了趙桓,那就干脆利落一些,免得虎頭蛇尾,在最后關頭讓趙桓心生懷疑。

元義轉離開時,沖旁的幾位首領使了個眼

眾人會意,邁步朝高量走去。

半個時辰后,威楚府大門被打開,所有守軍,全部繳械投降。

趙桓則率領親兵衛隊,大搖大擺的進

元義直接提著高量的項上人頭,來到趙桓面前,單膝跪地,高舉頭顱,嗓音洪亮道:“雄楚領主已經被我等斬首,其項上人頭,請陛下過目。”

Advertisement

趙桓瞥了一眼元義的腦袋,云淡風輕道:“高量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與金人勾結,搞我大宋瀘州。”

“既然威脅到了我宋土安,那麼就必殺之!”

“將高連城的尸首,掛在威楚府城門示眾,以此警醒所有人,這就是與金人勾結的下場。”

到趙桓上散發出來的凌厲氣勢,元義不控制的吞了下口水,不敢有半點遲疑,連忙回應。

“遵命!”

就在趙桓收復威楚府之際,消息也傳到了羊宜咩城。

段和譽高興地手舞足蹈,站在皇宮前廳,不斷的向漫天神佛禱告。

“陛下是我佛如來派來的救星。”

“大家都要記住,陛下對段氏的恩。”

“傳我命令,在大理國境,為陛下修建十二座廟堂,世代供奉陛下神像。”

不止皇宮興高采烈,整個羊宜咩城都沉浸在平定叛的喜悅之中。

在段和譽的帶領下,全城張燈結彩,等待迎接著大宋陛下的歸來。

結果足足等了五天,也不見趙桓的蹤影,最后等來的卻是趙桓已經回國的消息……

趙桓離開汴京,出發大理國平叛時,共計帶走兩千五百人。

而回來的時候,除去零頭,邊還剩兩千四百人。

隨著趙桓回歸朝會大殿,重新坐在龍椅上,滿朝文武看待趙桓的眼神,炙熱到了極點,滿心滿眼盡是崇拜。

Advertisement

就連之前極力反對趙桓前往大理國的周浦,都無比敬畏的行禮。

“陛下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平定大理國叛,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

“最難得可貴的是,陛下驅虎吞狼,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損失,擊敗叛軍,我大宋之威必定震懾四海。”

李綱連連附和:“周大人此言極是,陛下武功蓋世,無論是大理國,還是金國,都將畏懼陛下之鋒芒。”

“只要有陛下高坐龍椅,必定保我大宋昌盛數十年。”

盡管李綱的盛贊令趙桓也暗暗得意,但是對于“高坐龍椅幾十年”這種事,趙桓就不興趣。

這才過去多久?趙桓就已經夠夠的了。

等到金國被掃平,趙桓必定要功退,否則被變毫無的治國機,那麼與趙桓一直以來所向往的生活,無疑是背道而馳。

最關鍵的是,趙桓必須搶在當爹之前,搞定一切。

掌控天下,站在權力巔峰?

這種狗屁生活,哪有老婆孩子熱炕頭舒服?

為了完自己的夢想,在文武群臣還沉浸在平定大理國叛的喜悅中時,趙桓直接潑了他們一盆冷水。

“朕決定,對金國展開決戰!”

此言一出,整個大殿為之一靜。

Advertisement

周浦臉上的喜悅表,瞬間然無存。

“陛下,以現在的局勢,只要穩步經營下去,優勢完全在我們這邊。”

“現在金國不得跟我們進行決,貿然出擊,萬一戰爭失利,之前積累的所有優勢,都將付諸東流。”

“臣不同意貿然開戰!”

別說周浦不同意,文武群臣,有一個算一個,全都不同意。

盡管朝堂之上,一大半朝臣都是鷹黨,趙桓的鐵桿支持者。

他們反對的不是戰爭,而是貿然擴大戰爭。

大宋的國力雖然在穩步恢復,但是突然傾盡國力,與金國進行決戰,這種行為實在是太過冒險。

說白了,明明穩住能贏,卻非要著頭皮一波,這種行為無疑是愚蠢的。

趙桓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是花費幾年甚是十幾年時間,與金國進行對峙消耗,這完全超出了趙桓個人的承范圍。

“朕為了大宋,已經傾注了無數心,甚至為此,犧牲了陪伴家人的寶貴時間。”

“你們也休要跟朕啰嗦,重復那些陳腔濫調,什麼先國家而后小家,個人榮辱應當放在國家之后。”

“朕無論是為一國之君,還是與金兵作戰,都是為了能夠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朕,對皇位,一點興趣都沒有!”

趙桓直接攤牌了,不裝了。

這番話,對于滿朝文武而言,簡直是個重磅炸彈,一石激起千層浪。

朝臣睜大了眼睛,看向趙桓的眼神盡是不可置信。

周浦剛要出言呵斥,但話到邊又咽了回去,忍不住苦笑起來。

這個家伙,連皇位都不興趣,即便是對他磨破皮子,又有什麼用?

周浦反倒了整個朝堂最冷靜的人,他著趙桓,沉聲問道:“陛下究竟是如何打算?”

趙桓已經做出了決定,因此也無需拐彎抹角。

“待到朕擊敗金國后,便宣布退位讓賢。”

“朕將帶領家眷遷出汴京,從此不問政事國事。”

“朕已經帶領大宋走到了終點,接下來的路,就由其他能人賢士帶領大宋,繼續前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