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春閨記事 第142節 臘八

《春閨記事》第142節 臘八

顧家三房所行之事,讓朝野上下震驚不已。

那四百斤黃金的價值,換個不世襲的奉國將軍,是虧大了的。

可又是捐獻行軍,衝爲軍資,其心純善,乃是爲百姓造福。

這樣捨己爲公,其蒼生。

京裡到都有讚揚之聲。

大伯顧延韜也連聲說好:“贏得如此名,大助我顧氏聲威。老三從小就愚鈍,這次卻辦了件敞亮事!這回讓我在皇上和百面前,也了大臉!”

大伯母聽了,笑了笑,心裡卻也驚訝不已。

自負比旁人有點小見識,卻也做不出三房那樣的大手筆。

那麼多錢,就這樣捐獻給了朝廷……

想一想都覺得心疼不忍。

而換來的奉國將軍,食邑一年才六百石,還不能世襲。

這是私,自然不能拿出來的,此刻京裡到都在贊顧家深明大義,大夫人也要如此:“三房這次行事,真人意想不到。不過朝中行軍,國庫空虛,填補這些爲天下計,也是他們的仁慈善心。”

大老爺纔不管三房什麼心。

目的到了即可。

三房這次給顧家漲了臉!

二房也聽說了。

二老爺有點牙疼:“那麼多金子,說捐獻就捐獻……”從指點給他,他也能緩緩家裡的拮據。

早知道三房這樣大方,他就開口去借點來花花,也好過三房這樣打了水漂。

二夫人何嘗不是?

“一羣敗家的!”也捂住口,恨不能要哭了。

那麼多錢呢,說沒就沒了。

給他們一點也好啊。

“宋氏那個敗家娘們!”二夫人氣得罵起來,“那麼多錢,換個什麼奉國將軍。自己也得了個淑人的誥命。有那麼些錢,就算沒有淑人的誥命,也能橫著走了!”

Advertisement

只講利益,不講名聲。

三房這邊,倒也高興。

宋盼兒聽了顧瑾之的利弊分析,覺得這些錢在手裡,反而是禍害。

捐獻出去,也沒指能換來什麼。

這原本就是皇上賞賜的,又不是顧家自己掙的,宋盼兒並不是很心疼。

如今能解了顧延臻的讀書之苦。也能得了淑人的誥命,心裡還覺得賺了。

最高興的莫過於顧延臻了。

讀書無非是尋條出路。

如今有了爵位,能做個逍遙將軍。他就再也不想讀書了。

“……只是不能世襲。”高興之餘,他也有點擔心,“雖能封妻,卻不能蔭子,將來孩子們……”

宋盼兒倒在一旁笑了。

從來就沒想過有一天顧延臻能耀門楣。封妻廕子。

從前只指他考個進士,圖個出,將來兒嫁娶不至於讓人挑出大錯兒來。如今有了爵位,宋盼兒的心思也達到了,還奢什麼?

“好男不吃分家,將來孩子這點出息也沒有。你就算世襲了爵位給他們,遲早也要敗的。”宋盼兒笑著道,“再說。你有四個兒子,留給誰?將來還不打破頭?沒有就沒有,反而不生事!”

就算讀書,能掙個爵位的也是之又

顧延臻就哈哈笑。

他很喜歡宋盼兒這種態度。

人總是眼前瞧著遠,難以知足。

顧延臻是個沒什麼遠大理想的。他很知足。而萬幸的是,宋盼兒也不貪心。

得到了妻子的肯定和安。顧延臻就把這點小不如意丟到了腦後,開始在外頭宴請幾個相的朋友吃酒。

國有戰事,到底不適合大肆宴請。

顧家家裡不辦什麼,宋盼兒卻也不拘顧延臻在外頭和朋友們慶祝。

Advertisement

過了兩日,大伯母帶著大堂嫂和三堂嫂,親自送了份賀禮。

宋盼兒留們吃飯,還故意問:“二嫂怎麼不來?我是不敢出門的,子還不太好。二嫂也不肯金降貴地……”

大夫人和大、三都只是笑。

而後,胡澤逾的太太江氏也帶著胡婕,拿了賀禮來恭賀。

胡太太瞧著,心裡頗不是滋味。

從前在延陵府,他們兩家境相差無幾。怎麼到了京裡,顧家放佛一步登天了呢?

先是得了太后的寵,賞賜那麼快寶地住著;而後,又是封了爵位,宋盼兒也得了誥命,再也跟胡太太不是一類人了。

回去的時候,胡太太跟胡婕嘀咕。

胡婕看著也眼熱,嘆了口氣道:“顧瑾之有本事。好,這也是應得的。”

這倒是句公道話。

顧瑾之對胡婕有恩。

胡太太雖然眼紅嫉妒,卻也沒再說什麼難聽的話,帶著兒回了家。

看著自己家窄小的庭院,兒子又因爲運氣不好,連個秀才都沒中,胡太太滿心失落,回家倒頭就睡下了,晚膳也沒吃。

心裡頗不是滋味。

胡澤逾則跟顧延臻喝酒,到了夜裡纔回來。

沒過兩天,隔壁的南昌王妃,也人送了份薄禮,來祝賀顧家得了封賞。

這是示好之意。

南昌王妃也不好降低份,先過來拜會宋盼兒。

收到了人家的賀禮,宋盼兒也不好再清傲什麼,第二天就帶著顧瑾之,去拜訪南昌王妃。

朱仲鈞非要跟著去。

南昌王妃也是江南人,一口的吳儂語,和宋盼兒口音很相似。聽慣了京裡的話,倏然聽到鄉音,南昌王妃表就變得親切起來。

Advertisement

今年也不過二十來歲,辦事卻沉穩得很。

“我在京裡的日子不長。”南昌王妃笑著說,“先前住了半年,就跟著王爺去了江西。跟衆人又不,王爺又不太喜歡我到行走。咱們兩家住著,經常來一說說話兒。”

“我也是纔會京的。”宋盼兒笑著,忙把自己的經歷也說了一遍。

南昌王妃驚訝,和宋盼兒的經歷。居然如此相同。

兩人的話就多了起來。

顧瑾之坐在一旁聽著。

朱仲鈞在人前就是個傻子,吃著點心,拉著顧瑾之的袖,安安靜靜呆在顧瑾之邊。

“上次顧小姐送過來的餅,我家世子爺非常喜歡。”南昌王妃笑著道,“王爺嚐了一塊,也說好吃。等過了年,得了空閒,您教教我。”

“幹嘛等過了年?”宋盼兒很熱心,“那餅。是我那邊個服侍的丫頭做的。您這邊有擅長糕點的婆子丫鬟,派個過去,學學就會……”

南昌王妃沒想到宋盼兒這麼幹脆爽快。

愣了愣。而後說好。

果然當天就派了個婆子去,給慕青學做餅和其他小點心。

慕青的手藝是家傳的。

外祖就開了小小的糕點鋪子,手藝是出了名的好。不過外祖去世之後,舅舅沒學會,生意就落寞了;慕青的娘倒是會。卻不想去做那營生,寧願到大戶人家尋個差事。

慕青就是跟娘學的。

把梅花餅和其他幾個小點心的作法,給了南昌王那邊的婆子。

那婆子是南昌王妃的陪嫁,從江南來的,也教了慕青幾個江南的小手藝。

一來二去,就有了點

到了臘八。太后娘娘終於尋到了藉口,招廬王和顧瑾之進宮。

皇帝也想著自己在京裡的另一個兄弟,就下旨。讓南昌王帶著王妃和世子爺進宮,陪太后娘娘吃臘八粥。

二品以上的妃子也來了。

今日不用上朝,皇帝也早早就到了。

五歲的大皇子,三歲的大公主,一歲的二公主。也有各自宮裡的嬤嬤陪著,安靜座。

顧瑾之就見到了六姐顧琬之。

是二品德妃。妝容緻,比在家裡的時候放佛豔了些。

顧瑾之的份就尷尬了,不知道該怎麼座。

朱仲鈞只拉著的手不放。

這個年代,已經夠等級森嚴了。既然他要裝傻子,就應該把傻子的好都撈回來,比如拉著顧瑾之不守規矩,隨心所

最後,顧瑾之就跟南昌王妃一樣,坐到了廬邊。

大家看著並不奇怪。

王拉著顧瑾之,宮裡誰不知道?

習慣了,就見怪不怪。

太后說可以,誰敢言不是?

就算覺得不合禮數,也只敢在心裡嘀咕,表面上不敢出半分。

喝了臘八粥,陪著太后略微坐了坐,就要散了。

太后又留了朱仲鈞。

“……你們家的事兒,皇上都跟哀家說了。”太后提起顧瑾之家辦得那件事,語氣裡滿是欣,“這很好,帶了個好頭!只是,那些金子原本是皇上賞賜給你的,你又送了回來……”

“家裡不短吃喝。”顧瑾之笑著道,“國有戰事,原應該傾家產出分力。咱們不過是借花獻佛,將皇上的賞賜捐出來,不值什麼,反而又得了個爵位,都是皇恩浩。”

太后就知道,顧瑾之心裡非常明白自己和廬王的境,嘆不已。

顧家不知是誰在後面出謀劃策。

是顧世飛嗎?

能有這份睿智,廬王算是得了賢妻,將來能安位穩。

太后就滿意點點頭。

太后又問朱仲鈞好不好。

朱仲鈞都說好,往太后懷裡鑽。

太后喜歡不已,是留著他們吃了午膳,直到下午才放了朱仲鈞和顧瑾之回家。

顧家送到了不人家送來的臘八粥。

還有宮裡賞賜的。

宋盼兒也一一回送了。

“……今日胡太太和胡婕來了,說了半日的話。”宋盼兒跟顧瑾之道,“聽說永熹侯爺得了痢疾,快半個月沒好。胡太太跑來告訴我,難不我聽了再告訴你,你跑去瞧了?”

顧瑾之笑了笑。

宋盼兒認真拉著顧瑾之的手,道:“宜延侯寧家的事,你還沒漲記?京裡的這些人,個個是人,不像延陵府,民風淳樸。治好了他,也難得一句謝,反而惹了一事,不值得!”

“娘,我記下了。”顧瑾之道,“我聽您的。”

宋盼兒這才滿意一笑。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