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春閨記事 第225節 達成

《春閨記事》第225節 達成

樑瑞的病和魏舉人的病驚人相似。

他們都是被同一位大夫——樑家的坐堂大夫董先生治壞的。

像這種染了熱毒的病例,顧瑾之只見過林翊有比較靠譜的治療方法。其他大夫,仍固步在傷寒流派裡。

溫病流派是明朝末年在南方逐漸興起的。

如今的京城裡,擅長溫病的大夫寥寥無幾。

顧瑾之算是在這件事上撿了個大便宜。

老爺子只是想算計下向公公,卻沒有想到,老天爺這樣幫忙,一步步都在極力幫助老爺子完心願。

倘若樑瑞生的不是溫病,亦沒有被自恃才高的董先生治壞,太醫能治好他,也不到請顧瑾之。

顧瑾之上門,給樑瑞診脈,然後開了魏舉人一樣的方子。

“大爺若不放心,就去打聽打聽,看看魏舉人如今子如何了。”顧瑾之把方子給了向然,道,“當初魏舉人的病怎樣危急,大爺是知曉的吧?”

眼前的事,又是在梁氏藥鋪被治壞的,魏舉人的病,向然自然一清二楚。

他在顧瑾之登門之前就打聽好了。

魏舉人的確是讓顧瑾之救活了。

當初董先生說魏舉人那是溫病。

溫病危急者死。

可是魏舉人沒死。

“……您的醫,京裡有口皆碑,我們自然是相信的。辛苦您了。”向然道。

顧瑾之穿著男裝,他一時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就索免了。

他道謝,留顧瑾之和陪同而來的彭樂邑用膳。

顧瑾之推辭了。

開好了方子,又將如何用藥,仔細說給了彭樂邑聽。自己就回了顧氏善藥堂,將樑瑞留給彭樂邑。

以後用藥,就是彭樂邑照顧,也算分一杯羹,讓他在向公公跟前個臉。

Advertisement

彭樂邑自然激不盡的。

兩日之後,樑瑞的高燒退了,脈象也平穩下來,命保住了。

彭樂邑就進宮去覆命。

——————

向公公知道是顧瑾之救了樑瑞的命,心裡嘆了口氣。這回。他真的欠顧家一個人了。

顧延韜在朝中黨同伐異,已經引起了很多的不滿。皇帝偶然之間,也出幾分不耐煩,不似從前那麼擡舉他了。

將來總有收拾顧延韜的時候。

向公公素來不願意參與朝政,更不與大臣結。所以皇帝才這樣信任他,把他當心腹。

如今和顧家有了牽扯,將來顧延韜的事,只怕要被拖下水。

沒等向公公口氣,坤寧宮的常順跑來稟告說:“皇上,太后娘娘請您去坤寧宮說話。”

皇帝便隨口問:“可是有事?”

“是!”常順道,“瑾姑娘和寧大人來了。還押了十來個囚犯在宮門口,聽說是去顧家藥鋪搗的。太后娘娘請您做主……”

皇帝的眉頭就微蹙。

向樑心裡頓時就咯噔了下。

會不會樑家做的?樑瑞父子早就對顧氏善藥堂不滿意……

“走吧……”皇帝看了眼向樑。

向樑的心猛然涼了半截。

皇帝那眼神,分明就是和向樑的懷疑一樣,肯定是樑家的事攙和在裡頭。要不然。太后也不會讓人請皇帝做主。

向樑跟在皇帝後,心裡直打鼓。

到了坤寧宮,太后的目先落在向樑上。

皇帝就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顧瑾之和寧席一起來的。

“……小七,你把話再說一遍。告訴陛下知道。”太后沒有寒暄,直奔主題。眼底有的怒意。

顧瑾之道是,給皇帝跪下,道:“陛下,前幾日善藥堂來了位病家。他的脈象危急,乃是必死之證。之前,他曾在梁氏藥鋪取藥問診的。我便說他是被梁氏的大夫治壞了,跟樑瑞一樣。結果,就有人到鋪子裡去搗,幸而寧大人帶了侍衛去相助……”

Advertisement

向樑掌心就全是汗。

他就知道樑瑞和向然會不甘心,定要做點什麼纔好。

那顧氏,不說顧延韜如今得寵,單單顧瑾之,就是太后的心頭寶貝,這是能的嗎?

真真無知無畏!

樑家不涉足朝堂,他們對朝廷的爭鬥,到底低估了些。

“太后,陛下,都是奴婢該死,沒有好好管束樑瑞父子!”向樑等顧瑾之說完,就連忙跪下,搶在太后發火之前,道,“求太后和陛下重罰!”

大殿裡就沉默了下。

向樑是服侍過兩代君主的總太監。

他的功勞,在這宮裡無人能及。

況且他的家人,行事低調,從來沒惹過事。

這次惹了顧家,其實也不完全是樑家的錯兒。顧家行事,斷人財路,樑家忍耐不住想落井下石,也是人之常

太后不過是既不想顧瑾之傷心,又不想向樑爲難,才擺出一副嚴厲的面孔,呵斥向樑。

聽到向樑認錯了,太后就笑了笑。

溫和道:“都起吧!”

顧瑾之和向樑都爬起來。

太后就問皇帝:“皇上,您看這如何是好?小七送過來的那些人裡,有樑家的小廝,定是賴不掉的……”

皇帝微笑,看了眼顧瑾之。

他沒有拿主意。

這件事很不好拿主意。

倘若重罰了樑家,上了向樑的心。向樑忠心耿耿,爲皇帝,應該維護自己的親信;倘或罰輕了,又委屈了顧瑾之,太后又不高興。

所以,皇帝置了,只怕兩頭都不滿意。

“母后,您做主吧。”皇帝把這件事給了太后。

太后也清楚皇帝的境。

尊重皇帝,所以沒有僭越皇帝去理,而是問過了皇帝。皇帝讓做主,太后就沒有再推辭了。

Advertisement

“向樑,不單說樑家派人去搗有理沒理。單說樑瑞生病,滿太醫院的太醫們束手無策,生死垂危。只有顧小姐會治。如今病已經穩定了,難道不是顧小姐救了樑瑞一命?”

向樑復又跪下:“是,奴婢激不盡!顧小姐的大恩大德,奴婢和樑家都銘記於,沒齒難忘!”

太后就滿意點點頭:“正是這話,做人不能忘恩負義。樑家行事,有錯在先。萬幸的是。沒有釀大禍,哀家也欣。你改日,正式去趟顧家,向顧小姐賠禮道歉;再讓樑家給顧小姐備份厚禮,既要道謝。也要道歉。”

向樑連忙道是。

“起來吧。”太后笑道。

只是讓向樑賠禮道歉,沒有說要罰樑家,這是太后和皇帝看在向樑的功勞份上。

向樑心裡清楚,太后和皇帝都維護他。

他很是激。

對於顧瑾之救命之恩,他也真心實意的激,所以讓賠禮道歉,他並不覺得是懲罰。反而覺得是應該的。

向樑從未忘記養父梁氏教他的做人事。

“……小七,樑家行事的確不妥,哀家也罵了他們,你莫要委屈。”太后轉臉又對顧瑾之道。“讓樑家的藥鋪關門了吧。以後別爲了這點小事,鬧得兩家有了分歧……”

向樑又磕頭,道:“太后英明,奴婢這就他們把鋪子關了。”

皇帝和太后都在心裡鬆了口氣。

這件事。一直太后爲難。

向樑是宮裡的老人,顧瑾之是未來的廬王妃。顧延韜的侄

他們兩人的面子上不得。

傷了樑家,旁人就會猜測向樑是不是要失勢了。那麼,那些想要司禮監總太監之位的人就會蠢蠢,宮裡、朝中又是一番不安。

要是傷了顧瑾之的面子,滿朝的人都會想,這是不是暗示顧延韜要失寵了。到時候就會有很多人見風使舵,朝中又是一番風波。

太后和皇帝的微小暗示,都會引起朝中一陣盪。

如今,京裡都知道樑家錯在先,而皇帝和太后沒有罰他們,只是讓關了藥鋪,足見向樑在皇帝和太后心裡的分量。

讓樑家關了藥鋪,仍是爲了彰顯顧氏的威

如此一來,順利解決了兩家的爭鬥,又能穩定朝中的猜測。

太后倒願意樑家鬧這麼一出的。

“太后。”顧瑾之也給太后跪下,道,“求您收回命。我們家鋪子,只開到年底的。等年底關了門,西大街的街坊們,去哪裡求醫問藥?”

太后和皇帝、向樑都愣住。

幾個人的目,都在顧瑾之上。

顧瑾之這話,讓大家都有點不著頭腦。

不想讓樑家關門?那還折騰什麼?

“我進宮之前,祖父跟我說過:樑家雖然有鬧事之心,到底也是我們有錯在先。聽聞我們開了藥鋪,讓樑家整整一個月沒了生意。樑家在西大街,藥材低廉,常行慈善之事,街坊們口稱讚。

若是樑家有錯,我們更有錯的。

祖父說,以後我們鋪子,每日只看十例病患,不和樑家爭利……我們開善藥堂,原只是行善積德,斷乎沒有和樑家一較高下之意。祖父開鋪子,僅僅是想傳授祖業,鬧如今這般,實非他老人家願……”

顧瑾之話音一落,大殿裡有些安靜。

皇帝看了眼太后。

向樑則在心裡又嘆了口氣:這回,欠顧家的人,是跑不了了。

顧家老爺子這麼折騰一番,就把顧家變了樑家的恩人。

實實在在的恩人。

向樑和顧延韜綁在一起了。

“顧家仁心仁。”太后最後道,“既如此,就依了小七所奏!”

“謝太后!”顧瑾之道。

從五月份開藥鋪到現在,這間藥鋪最主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顧瑾之心裡沒有半點高興,反而有點悵然。

祖父畢生,最後的心願是不是也達了?他已經無牽無掛,等待命運的安排了嗎?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