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家兄典韋,開局硬剛呂布典默曹操 第136章 超時代的認知

《三國:家兄典韋,開局硬剛呂布典默曹操》第136章 超時代的認知

自從曹升為丞相后,荀彧也跟著提升了職。

他跟笮融一樣都是九卿,不過權力不可相提并論,是掌管大漢農業、人口、戶籍和財政大權的大司農,這個職位堪稱是九卿之尊的存在。

畢竟是讓曹贊為肱之臣的荀彧,戰時坐守后方的他也確實從來沒讓曹過。

兩人去到荀府,發現荀彧并沒在家,猜測就是在司農院了,于是他們再次改道去了司農院。

司農院里,士子眾多,畢竟大司農之下,設有都、平準、籍田等六十多個職都是協助荀彧辦公的。

見到曹和典默,一臉憔悴的荀彧從堆滿了竹簡的臺案上站了起來迎上,“稀客稀客,丞相和子寂今日怎麼想起到司農院來了。”

見老曹瞥了一眼里間,荀彧趕忙笑道:“坐下說話,快快有請。”

奉了茶,三人都坐下后,曹才沉道:“巡防營統領徐晃報稱近日許昌城的暗子和死士都增多了,我和子寂想著過來找你商量一下應對之策。”

像這種外來人口的管理,從歸屬權來講,也是算到司農院的。

荀彧嘆了口氣,道:“丞相,這段時間兗、豫二州多地都有天災人禍,救濟和納糧可把司農院忙壞了,加上關中一帶戰火不斷,各地人口流頻繁,我管理這些事宜可是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

Advertisement

這還不算徐州的籍田、稅收等問題,所以難免有所疏,請丞相恕罪。”

擺了擺手,“行了,我來這里也不是問罪,更不是聽你訴苦的,從戶冊管理上,可有辦法將潛伏在許昌城里的暗子和死士都找出來?”

荀彧為難道:“可是可以,就是要耗費不人力。”

他看著忙到不可開的司農院眾士子,表示自己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司農院里無閑事,哪一件都放不得。

“我在想,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戶冊制度?”

典默說完,荀彧和曹都狐疑的看著他。

典默聳聳肩,隨口道:“你們姑且聽之。”

于是,典默便開始說起了心中的戶籍管理制度。

漢朝的戶籍管理制度基本框架都是沿用了秦朝的,比如將老百姓按五戶一伍,十戶一什的辦法進行管理,分別設立伍長和什長,閑時耕種,戰時從軍。

然后再采用連坐的方式,如果有一戶出現了逃跑或者遷徙,直接拿伍長、什長問罪。

這種高態勢就是迫百姓就地營生,限制人口流

弊端就是人家一逃可能就是一個伍的人,甚至更多,而且容易出現農田被荒廢,因為你一個伍總共才五戶人,一旦征兵,剩不下勞力了。

在典默的心中,首推還是大明的里甲制。

即110戶編為一里,選出其中十戶人多財多的為里長,其余百戶分十甲。

Advertisement

在被征兵的時候,十甲每年換,由一位里長帶著十位甲戶去服徭役,次年另換一批,每戶十年一換,保證了絕大多數百姓可以有時間進行農業生產。

另外一個關鍵點就是路引,因為戶籍已經造冊,任何人要離開都需要路引,如果沒有路引就無法進城或過關,這是防范暗子和死士最好的方法了。

像這種跳出這個時代框架的制度,曹聽的有些發蒙,就連通此道的荀彧也只是聽了個大概。

“路引倒是個好東西,如果我們也在百姓中設領路引,那這些死士和暗子就無法進城了。”曹只是憑直覺認為路引的制度不錯。

不僅能更好的管理戶籍人口,也能杜絕刺殺事件。

荀彧撓著頭,苦道:“辦法確實是好辦法,就是吧...如果各州都采用這種方式,不知要先擱下多事宜。”

“這樣吧。”

出食指沉聲道:“里甲制,文若你可緩步進行,但路引要立刻開辦,至要先保證潁川能施行,否則都城許昌的安全誰來保障?”

“諾!”

如果只是一個路引,荀彧還是有辦法的,他看向典默笑道:“我只知子寂謀略無雙,于奇巧之,不曾想還對司農的事宜有真知灼見,莫不如一并到司農院來?”

“這我可遠遠不如你文若,此事不談。”

Advertisement

典默嚇的連連

擺手,看著荀彧頭發都快薅沒了就知道這司農院是什麼地方了。

東觀令不香?糜貞不香?昭姬不香?我傻到來你司農院。

“慵懶。”

典默是哪哪都招自己喜歡,唯獨這慵懶的子曹有點鄙夷,畢竟在勞模范大司農荀彧的面前,典默實在不稱職。

可他臉皮厚啊,對于曹的教訓本不當一回事。

咸魚你懂?躺平你懂?

重生這個世界可不是做社畜來了,枯等十八年的典默就兩件事,幫著老曹打天下,幫著自己找媳婦。

其他,那都是浮云。

三人聊的正歡的時候,曹昂跑了進來。

“父親,先生,荀大人。”

“火急火燎的,什麼事?”曹瞥了他一眼。

“今日太行山張燕派人上貢朝廷,負責接洽的笮融便要求高順一同用宴,宴席上高順因為不愿喝酒而被笮融破口大罵,說他不守朝廷章法。

高順一氣之下便回了府,結果笮融竟然跑到高順家門口罵了足足半個時辰,高順忍不住,沖出門將笮融暴打了一頓。

因笮融位居九卿,孩兒不敢擅斷,特來請示父親該如何發落?”

荀彧聽后當即倒吸了一口涼氣,河口關上,劉備不過被他罵了一盞茶的功夫就昏死了過去,高順竟然能扛半個時辰,真是了得。

倒是鎮定,這件事典默回來那天晚上就跟他在草坪上說過,于是他語重心長道:

“笮融剛剛升了大鴻臚就目中無人了,竟然跑伯平家門口去謾罵;不過伯平手了,肯定是不對的。

這樣吧,給他四十軍...”

他瞄了一眼典默,后者用語說出:八十。

當即改口道:“給他八十軍,以儆效尤!”

“諾!”曹昂轉跑了。

喝了一會茶,典默覺得做戲還是應該做全套,于是說道:“丞相,這件事我們最好過去親眼看著會更好一些。”

眼珠子一轉,笑道:“也對,怎麼說也是九卿大鴻臚了欺負,去看他高伯平吃軍,也理所應當。”

二人站起來,跟荀彧道了個別便轉出去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