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家兄典韋,開局硬剛呂布典默曹操 第204章 麒麟出手,徐庶的感慨

《三國:家兄典韋,開局硬剛呂布典默曹操》第204章 麒麟出手,徐庶的感慨

典默走出大牢的時候,徐庶還沒出來,便讓張遼先把陳到安頓好,他徑直回到府上去等候徐庶的消息。

相比于李嚴,陳到顯然更重要一些,所以此刻的典默,心也比較放松。

沒多久,徐庶就回來了。

“怎麼樣?”

或許是有了一定的相時間,又或許是徐庶的心已經開始偏向典默,他已經不那麼拘束了,直接坐到了典默的旁邊,喝了口茶后才沉聲道:

“有條件。”

“你說。”

“把城里的六千多荊州俘虜全部釋放了。”

典默似是而非的笑了笑,并沒有立刻表態。

在荊州沒有到手之前,其實這些俘虜是不太可能真心實意的投誠,也就是說要來也沒用,除非此刻的荊州如同北國一樣,于敗亡之際。

眼下的荊州可還是完全掌控在劉家的手上,所以這些俘虜,如果在大戰結束后沒能達到人質的效果,大概率是要被坑殺的。

李嚴應該也是看到了這一點,他對劉備是絕了,知道他肯定玩不過典默,所以才會提出這個要求。

用這些俘虜,換李嚴,倒也不算過分,畢竟如果是由典默做主,他不太喜歡把這麼多人都給坑殺了。

這不是圣母,在這片華夏的大地上,大家只是信仰不同,又不是面對外族侵,沒必要趕盡殺絕。

典默深吸了一口氣,道:“可以,不過要等戰斗結束以后。”

Advertisement

徐庶點了點頭,拱手道:“荊州那些在家等待丈夫、父親和兒子歸來的百姓,一定會銘大恩。”

典默沒有說什麼,但心是有打算的,提前施恩,還有收服李嚴對于未來接掌荊州都是有莫大的助益。

歷史上的曹雖然沒有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整個荊州,可當時并不得人心,傳聞曹軍荊州后,不軍士也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

要不然司馬懿也不會說,曹的赤壁之敗有天道降罪的緣故。

“軍師、小弟。”二人閑聊的時候,張繡和趙云都走了進來。

“有事嗎?”典默抬頭問道。

張繡拱手作揖道:“明日便是與黃忠約定十日一次在羊角拗見的日子,軍師可有囑

托?”

看著張繡有些意猶未盡的樣子,典默說道:“都是自己人,想說什麼就說吧。”

“軍師,黃忠數次送來的報都沒有問題,末將覺得他是誠心歸降,加上我軍大敗劉備,此刻的荊州軍人心惶惶,莫不如讓黃忠做應,我們一鼓作氣殺進去吧!”

典默沒有回答,而是看向趙云,后者也點頭道:“小弟,我也覺得沒問題。”

從最開始黃忠吃了八十軍,到送信告知諸葛亮兵出葉縣,再到糧草路線,最后是說出了諸葛亮夜襲時間,這幾件事黃忠確實都是送來的真實報。

自然,張繡和趙云從心已經默認他是自己人了。

Advertisement

就連一開始拿不準的徐庶都有些搖,他靜靜的看著典默,想知道他會作何選擇。

典默抿了口茶后,淡然道:“不急,讓他說出從南轉運軍械的路線來就可以了,其他,不必理會。”

張繡遲疑的瞥了一眼趙云,后者沒有任何表回應,他便只好拱手作揖道:“諾。”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好的機會都不加以利用,不過典默怎麼說,自然是照著做就行了,玩腦子這種事,當然不用妄想猜他的用心。

二人退走后,徐庶好像了神一樣在沉思著什麼,典默抬眼道:“想什麼呢?”

“在下...突然想到一件事。”

徐庶回過神來看著典默,沉聲道:“軍師讓子龍將軍襲劉軍大營,并不是單純為了打擊對面的士氣,是不是在當時就已經算計好了要將他們的軍械焚毀,之后拿運輸路線做文章?”

“瞞不過你呀,剛才一說你就明白了。”

典默的夸獎可沒讓徐庶覺得榮幸,他眼神中閃過一抹驚駭,真是個妖孽,在上一場的戰爭中做出絕地反擊就算了,竟然還能連帶著把接下來的局都布下了。

“但是...這里關鍵的問題還是在黃忠,你就不擔心,他給出的是假報,也來一手請君甕?”

典默悠然的喝著茶,笑道:“我本不關心黃忠是不是真的歸降,因為我從不會把計劃落在這種不穩定因素上面。”

Advertisement

這麼說來,黃忠并不

是破局的關鍵,可是,又為什麼要通過他來收集這種報呢。

徐庶腦子有點,說不出話來,只是覺得自己思考問題似乎跟典默確實不在一個層面。

不過他很釋然,已經見識到了麒麟手腕的徐庶,本沒有想過要一較高低的問題,只能說是對這一步計劃充滿了期待。

“眼下荊州軍軍械匱乏,若是軍師出傾城之兵猛攻,大營遲早會被攻破,可是你沒有做這個選擇,看來你的計劃,遠遠要比強攻更高明。”

“這也不盡然,強攻傷亡太大,非必要,我不想走這樣的下策,且看對面怎麼應對吧。”

徐庶點了點頭,道:“臥龍出手敗了,這回到你了,我也想看看孔明能不能破局。”

......

劉備大營這邊,十幾名軍士都被了上捆綁在十字樁上,同樣著膀子的張飛須發戟張、環眼瞪大,他揮舞著鞭子朝著那些軍士狠狠的打。

“讓你們跑!看俺不死你們,膽小如鼠,逃兵,呸!”

張飛是什麼力氣?在他的全力鞭打下,那些軍士的上都被的皮開綻,慘連連。

的越慘,張飛似乎越興,灌了幾口酒助興后,接著打。

自秦朝開始,對于逃兵就是采用連坐制度,一人逃跑,伍長罰。

這套制度一直延續到漢朝,連坐的范圍就擴展到家里人都要罪。

不過自從桓、靈之后,軍政凋敝,又經歷了黃巾之,到后面諸雄并起,中原各地人口十戶九空,這一套就玩不通了,甚至要安逃兵。

而荊州,在劉表坐穩了刺史大位后,對于下面的人也很寬容,從來沒出現過連坐、罰逃兵的況。

問題是張飛哪里管這麼多,他治軍做人都一樣,只有金剛手段,沒有菩薩心腸,就一個字,打!

要不然兵如子張翼德的名號哪里來的。

一旁的百夫長實在看不下去了,哀求道:“將軍,不要再打了,他們快要撐不住了!”

“你還有臉求饒,這些都是你的人!”說著張飛就將鞭子向了百夫長,一鞭子下去服直接碎裂出一道痕,疼的他滿地打滾。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