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家兄典韋,開局硬剛呂布典默曹操 第220章 荀彧的末路

《三國:家兄典韋,開局硬剛呂布典默曹操》第220章 荀彧的末路

典默回到了許昌,出征時候是四萬人眾,回來的時候,勉強三萬上下。

打仗是會死人的,哪怕與荊州軍的幾戰都是自己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不得不說,手頭上這批兵馬的質量不怎麼高。

不過一萬人換了對面五萬人,已經算是碾了。

劉協當然沒有出城迎接,就算是上次,如果不是被曹要求了,他也不能出宮。

而現在老曹又不在,出來迎接的就是留守的荀彧。

他已經準備好了慶功宴,軍士的設在許昌城外的軍營,至于將的,就設在了許昌城的典府。

大家喝的都盡興,趙云、張遼他們一直拉著第一次到許昌的陳到和李嚴灌酒,起初還是拘謹的,后來就徹底放開了。

也不知道為什麼,典默再回到許昌的時候,心里并沒有想象的高興,有些空落落的。

大哥二哥不在,老曹也不在,就好像回到家里,只有自己一個人的覺。

只是象征的喝了幾杯,就有了醉意,典默干脆就讓他們瘋,自己一個人來到了廳外的院子里坐著。

“子寂,怎麼一個人跑出來了,有事?”荀彧跟了過來,他還拿著兩個酒壺,坐到了典默的旁邊。

“沒事,出來換換氣。”

典默扭頭看向他,隨口道:“你怎麼也出來了。”

“找你聊聊天。”他的心好像不錯,從頭到尾臉上都帶著笑容。

荀彧將其中一壺酒遞給了典默后,道:“這一仗你可算是延續了麒麟的輝煌,兩破諸葛亮,讓人拍案絕。

Advertisement

不過我以為,你最高明之,并不在與諸葛亮的智斗上。”

典默挑眉道:“文若是說放了荊州俘虜一事?”

荀彧點了點頭,然后拿起酒壺與典默了一下,灌了一大口后豪氣道:

“此計實為上上之策,不僅可讓劉備在荊州再無立足之地,而且他們回去后,定會將戰場之上的事詳述,荊州人人自危,我們或可不戰而盡收荊襄九郡!”

荀彧也是立志拯救天下人的志士,他的心也是不希打仗的。

像天下之腹荊州這樣的富庶之地,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他覺得很痛快。

“希吧。”典默笑了笑。

“對了,前幾日丞相來了信,他已經收復了冀州大部,等民完后,便

會同時向青州、并州和幽州進發。”

青州和并州的軍閥與豪強不算多,最難啃的是幽州,那里地偏遠,民風彪悍,哪怕是一方豪強有時候都敢于占了座縣城后,過上土皇帝的日子。

山高皇帝遠,沒人會擔心朝廷大軍跑這麼遠去立威。

也有聰明一些的,遞個詳表,你就別來了,我聽你話,逢年過節我也朝貢,比如遼東的公孫康他們。

他們不想完全的依附朝廷是可以理解的,萬一你回頭派其他的太守過來,這平衡可就徹底打破了。

所以即便是戰勝了袁紹,要想完全消化了他全部的地盤,至需要幾年的時間。

見典默沒有說話,荀彧又補充道:“民的事丞相只會在冀州開展,其他州郡應該是給地方要員了,所以我估計最多兩個月丞相就會回來了。”

Advertisement

典默忽然了一下,眸子微微蹙起。

老曹從北國回來后,應該也清楚荊州就是一塊邊的了,雖然歷史改變了,可人的野心是不會變的,他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荀彧的末路。

典默和荀彧沒有太深的,如果可以的話,他倒是不希荀彧自己往絕路上走。

看著眼前快到不之年的潁川大才,典默心中有些容。

“文若,我們認識多久了?”

“有四年了。”

荀彧笑道:“不過我們這幾年來往不多,除了上回談起戶籍制的更改,你好像也沒主找過我啊。”

典默恍惚的點了點頭,“四年,四年了呀,過的還真快,有件事我想請教下你。”

荀彧朗聲大笑,“麒麟才子竟然也會需要有我解的地方。”

典默也不介意,只是正道:“文若,丞相已收復七州之地,很快就連荊州也會重歸版圖,我相信,數年間,其余州郡都會再度歸一,你覺得,到時候天下將何去何從?”

“當然是延續大漢國祚的輝煌,天下重歸太平,似子寂這般社稷之臣,必然會名留青史的。”

“可是,陛下多年來,并無施政經驗,我擔心...”

“不會的。”

荀彧連連擺手,道:“朝堂之上,有社稷之臣輔佐,天下既已歸一,只會四海升平。”

典默似是而非的點了點頭,又道:“那...文若此話的意思,莫非桓、

靈時期,滿朝皆佞臣?”

Advertisement

荀彧眉頭一擰,退去了臉的笑,嚴肅的看著典默,“子寂到底想說什麼。”

“沒什麼,只是想不明白,這天下到底要怎樣才能真正的長治久安。”

每個人長的經歷不同,認知也不同,像荀彧這樣的人,從小到的熏陶就是忠君,典默只能是試探著跟他討論。

如果行得通,那是最好的。

若是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理念,吃席的時候典默要坐人多的那一桌。

荀彧沒有立刻回答,他在沉思,并不是沉思典默所謂的治國之道,他也知道典默說的重點不在這。

過了好一會,他才沉聲道:

“君臣綱常乃國之禮也,若是失了綱常倫理,天下更會大。”

聞言,典默啞然失笑,道:“商周已重禮,春秋有大義,但這都是一套唬人的玩意,行得通的話,不至于改朝換代了。”

荀彧捋了捋山羊胡,不知道怎麼反駁。

典默低聲音道:“文若,我有一言,出自我口,只君爾,若是聽的進去,便好生思量,若是聽不進去,只當我胡說八道、酒后失言。”

“請子寂賜教。”荀彧鄭重其事的拱手。

“忠君的目的,不是為了對君主愚忠,本意是希他施政穩妥,造福天下,忠君,其實忠的是天下人。

換句話說,這天下,應該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誰家的一言堂。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考慮的話,誰是君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是否滿意。”

這種民重君輕的思想,其實在戰國就有了,代表者就是呂不韋,他的目的就不談了,但這種時代的思想絕對是很難在儒學橫行的年代里站穩腳跟的。

所以聽到這番話后的荀彧當即瞪大了雙眼,呆呆看著典默。

好久,他才吐出一口氣,道:“我只當你與奉孝一樣,思維跳,想法與常人不一樣,卻不知你如此膽大敢言。

此話確實只能當你酒后失言。”

荀彧站了起來,轉要走的時候,典默說道:“我敬重你的為人才跟你說的。”

他愣住了,背對著典默不說話,也沒有走,想了好一會,才道:“你說的太多了,我需要好好想想。”

荀彧走了,典默背靠著長廊的柱子,抬頭月,“你真的想才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