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 第755章 熬中藥和燉肘子相結合的一道菜——

《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第755章 熬中藥和燉肘子相結合的一道菜——

“車仔,明天多進幾個豬前肘,我準備做道新菜。”

店門口,陳媛媛下車後,林旭想起要做蘇造肘子,拿起手機給車仔發了條語音消息,隨即開車回去。

今天原本下個早班是爲了好好在家放鬆一下,沒想到遇到這件事。

不過從媛媛姐對蔡森的關心來看,兩人還是能的。

墩墩安排的姻緣,理論上來說不會有什麼問題的,畢竟小傢伙可是招財神,財神負責姻緣,這不是很合理的嘛。

回家路上,沈佳悅笑嘻嘻的說道:

“燕姐一直在羣裡問什麼況,還起鬨讓媛媛姐談一下心路歷程,完全忘了去年假冒行政總廚忽悠姐夫的事兒。”

林旭笑笑:

“大家都喜歡看別人的熱鬧,但又不希自己的熱鬧被人圍觀,很正常的。”

來到小區地庫,將車子停好,兩口子乘坐電梯上樓。

開門回到家裡,林旭以爲墩墩在客廳看電視呢,但轉了一圈沒見到它的影子,電視倒是開著,正在演著三德子和法印護著裝犯康熙在發神威。

此景,像極了剛剛前門大街發生的事

“墩墩呢?”

“不知道啊,客廳裡沒有。”

林旭換好拖鞋,順著樓梯來到樓上,他先看了看小房間,沒見到小傢伙的影子,又準備去臥室。

路過書房,發現門虛掩著,他輕輕推開,發現一個圓潤的背影正蹲在電腦前,顯示中播放著電腦門科普視頻。

這是……

要自學電腦了嗎?

林旭敲敲門,好奇的問道:

“墩墩,在幹嘛呢?”

聽到聲,小傢伙慌張的扭過臉,還下意識的按下了老闆鍵,作之麻利,像極了那些上班看小姐姐熱舞的魚佬。

Advertisement

“喵~~~~~~”

墩墩見是林旭,表明顯放鬆了不

林旭知道它的來歷,墩墩可以一層僞裝,但這種場面,是萬萬不能讓沈佳悅看到的,否則會嚇到媽咪。

小傢伙從電腦桌上跳下來,裝做若無其事的樣子走向門口,下樓繼續看電視去了。

林旭有些無語的看著一幕。

孩子突然對電腦興趣了,這該怎麼辦?

總不能給它找個電腦老師吧?

來到樓下,墩墩已經趴在沙發上繼續看起了電視,沈佳悅端著一小筐薯片坐在邊,邊吃邊陪著墩墩看,完全不明白小傢伙剛剛在樓上做了什麼驚人舉

第二天早上,林旭起牀後先用砂鍋把小米粥熬上,然後去天臺上,和墩墩以及沈佳悅一起鍛鍊

過去早上墩墩起不來,喜歡睡懶覺,現在天臺上有草皮玩,倒是變得勤起來,在林旭跟著沈佳悅跳的時候,小傢伙自顧自的踢著小足球。

但貓科的耐力普遍不行,尤其是英短這類以膘見長的貓貓,沒跑幾圈,小傢伙就爬到戶外沙發上開始休息。

結束,約莫小米也已經熬得差不多了。

林旭洗洗手回到廚房,拿了兩西葫蘆,再打上蛋,拌上面,開始做糊塌子。

早上不宜吃太油膩,但又要保持營養,糊塌子這種簡單又有營養的味,就非常適合早餐食用。

沒多久,糊塌子做好,小兩口開始吃早飯。

“旭寶,剛剛我看了眼雜間的大缸,裡面醃的茶油鴨快好了吧?”

“快了,到五一就能吃了。”

其實這會兒也能吃,不過既然說四個月醃,那就再等幾天唄,反正距離五一越來越近,等老爸老媽他們來到京城再吃也不遲。

Advertisement

林旭夾著糊塌子在蒜中蘸一下,大口吃進裡,西葫蘆和蛋的鮮配上蒜的辛辣,吃起來特別過癮。

沈佳悅吃著食,想起了小時候吃的另一款燕京小吃:

“好久沒吃麻豆腐了,旭寶你會做嗎?”

麻豆腐?

林旭說道:

“會啊,不就是做綠豆皮剩下的豆渣嘛,殷州也有的,小時候吃過,後來老家做皮的更喜歡用食用膠,綠豆分含量,豆渣倒是不常見了。”

皮一直都是卡拉膠使用的重災區,這類膠能夠讓皮凝固得更徹底,更勁道,同時還能節省綠豆澱的使用。

所以原本盛產綠豆皮的殷州,現在相關產業也變了。

皮的生產很有意思,除了將綠豆磨糊,取澱質做皮之外,豆渣這種下腳料會製作麻豆腐,而過濾出來的水分也不會浪費,稍稍發酵一下,就了京城老一輩的不行、年輕人卻沒多人喜歡的經典飲品——豆兒。

不過殷州老家是不喝豆兒的,一般都是喂牲口或者漚,不像京城人,熬一下重新當飲品喝掉,甚至還了檢驗正宗燕京人的重要道

沈佳悅沒想到殷州也有吃麻豆腐的傳統:

“哇,好神奇,我還以爲只有京城人會吃呢。”

林旭笑著說道:

“麻豆腐的流傳很廣泛的,除了京城和殷州,東北、蒙、中原腹地以及山東一部分地區,都有食用,好像華北地區的回民聚居區都能吃到。”

中餐有傳統菜,也有民族菜。

回民菜就是民族菜中很重要的一個分支。

麻豆腐這道食,別看主食材用的是綠豆的豆渣,但卻是地道的清真菜,在清真宴席上和聚居區,都有麻豆腐或類似的菜品。

Advertisement

比如中原西南地區,就有名炒攬豆的菜品,而攬豆的做法,其實就是豆渣配上乾製類青菜,以及麻豆腐中的靈魂——羊尾油。

麻豆腐這種食,用豬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油類來做,味道都一般,只有羊尾油,做出來的麻豆腐才更好吃。

有種說法是,麻豆腐中有些豆類特有的腥味,而腥味跟魚一種味道。

這個時候,要是配上略帶羶味的羊尾油來炒,腥味和羶味就組了漢字“鮮”的來源,魚羊鮮嘛。

所以吃起來會非常好吃。

當然了,這種說法是真是假已經不可考證,不過略帶腥味的麻豆腐配上稍稍有些羶味的羊尾油,滋味確實不一般。

這或許也是當年窮苦人唯一能吃到的帶葷腥的菜了。

這會兒見沈佳悅想吃,林旭便說道:

“今天到店裡我讓車仔買包麻豆腐吧,然後用羊尾油給你炒一下,這一點都不難,很簡單的。”

要說別的菜可能費點事,但炒麻豆腐小時候自己吃過,哪怕沒有系統加持,林旭自個兒也能輕鬆做出來。

吃過飯來到店裡,車仔已經把肘子給準備好了。

林旭將肘子給了幫廚:

“燎去骨,在熱水中飛一下,然後晾著等我製作。”

“好的老闆。”

蘇造肘子和紅煨肘子的做法很接近,都是先燎皮再骨修正圓形,最後也都有炸、煨、蒸等烹飪方式。

但不同的是,紅煨肘子只有香,沒有藥料的香味。

而蘇造肘子,吃的就是那子藥料的味道。

閒著沒事,林旭看了看今天烤鴨部的況,這會兒大家剛上班,正在給中午烤制的鴨子上麥芽糖水。

至於下午烤制的,掛糖水後放到冷庫裡,防止鴨子的外皮乾裂。

雖然說一週後烤鴨才上新,但事實上,從昨天開始,店裡已經嘗試著給高端充值的客戶提前嚐鮮了。

老讓員工們吃烤鴨,吃多了總會膩得慌。

但烤鴨部的員工也不能不練習,所以就讓充值多的顧客率先品嚐。

這樣既能顯示出對高端顧客的重視,同時也能獲得正向反饋,免得出現閉門造車的況。

網上,品嚐過烤鴨的顧客讚不絕口,沒吃到的顧客則是各種羨慕。

看了一圈後,舒雲拿著一個本子走過來,上面都是訂餐信息:

“老闆,今天審計所的譚總訂了中午的包廂,點名了要吃烤鴨,還要吃你烤的。”

嗯?

譚叔叔這是沒吃到烤鴨心生怨念了?

從第一次直播做烤鴨開始,不管是燕京這邊的親戚還是朋友,都嘗過了林旭做的烤鴨,沈佳悅的姥爺韓濟同吃完覺得不過癮,甚至還把剩下的打包帶走,打算留到晚上當宵夜。

但所有人中,唯獨去滇南出差的譚亞軍還沒吃過。

好像他昨天剛回到京城,沒想到今天就火急火燎的訂了店裡的包房,指名要吃烤鴨。

林旭對此倒是沒什麼意見:

“行啊,中午沒啥事兒,我給他烤一隻鴨子,親手去包房裡片好。”

譚叔叔幫過林記的忙,當時還是小門店時就拿到了審計署的餐品業務,整個審計所還從這裡訂午餐。

這種長輩,自然要用心對待。

決定做烤鴨之後,林旭問道:

“譚叔叔今天干嘛請客啊?”

“不清楚,好像是跟審計署的領導一塊兒吃飯,還特別代不飲酒,大概是商量什麼業務吧。”

林旭點點頭記了下來。

既然是跟審計署的領導吃飯,那就儘可能的樸素點,免得領導們反

沒多久,幫廚們已經把肘子收拾妥當了。

圓形的肘子看起來很觀,林旭給皮抹上一層蜂,放進專門給肘子過油的油鍋裡,炸到皮微微發紅盛出來。

接著他準備一鍋高湯,裡面放蔥段、薑片、黃酒、生、糖、冰糖,大火煮開,趁著熬高湯的時候,他拿來一塊紗布,裡面放一些比較常用的中藥。

比如陳皮、幹棗、黃芪、黨蔘、甘草、砂仁、紅花、蟲草花、桂皮、良姜等藥材,全部按比例放好後把紗布紮,先用熱水燙一下,洗掉表面的灰塵,然後丟進高湯中進行滷製。

第一次做蘇造湯,藥料得是雙份的,這樣藥香味才能和香味並駕齊驅,藥材的作用才能發揮出來。

蘇造湯其實和滷湯一樣,講究越老越好,而且在熬煮中,還要不斷往裡面補充藥材,讓藥香味始終如一。

湯要多熬一會兒,把藥香味完全融到湯裡面。

這樣煮出來的肘子,才更加味好吃。

約莫半小時後,藥香味已經變得十分濃郁,林旭這纔將過了油的肘子放進去,同時把火調小,讓鍋裡的蘇造湯保持微微沸騰的狀態,開始煨制。

覺跟進了中藥鋪一樣……”

魏幹吸吸鼻子,對這種味道有點不適應。

來樓上串門的徐新華倒是喜歡的:

“老闆,這是準備上新菜嗎?”

雖然味道怪怪的,但這一看就是滷味,既然如此,那應該是我們滷品部的吧?

林旭說道:

“這是蘇造肘子,用藥材來燉,不在店裡上新,但是顧客可以預定。”

蘇造肘子這種傳統菜品,也就老一輩兒京城人喜歡,所以就算上新,也沒有多人吃,做起來還怪麻煩。

但爲了讓老街坊們吃到,林旭才做出了“不上新,只預定”的銷售策略。

想吃提前預定,店裡也可以從容不迫的準備,同時也讓蘇造湯每天都有熬煮的機會,這樣湯了老湯,老街坊們也嚐到了味,兩全其

一聽這話,徐新華稍稍有些失,不過預定也行,他問道:

“那這道菜算滷品部還是算樓上的?”

“樓上的吧,等會兒還得蒸呢,在樓下做太麻煩,還是樓上方便一些。”

自從滷品部開了個小窗口,徐新華在嘚瑟之餘,胃口也越來越大,恨不得連烤鴨也弄到滷品部,順便改名烤滷部。

但這事兒他也只是YY一下,假如滷品部和烤鴨部真正合並在一起,他這個廚師長怕是要了副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