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扛著AK闖大明 第783章 朕不頭疼(第七更,爲白銀盟加更4/20)

《扛著AK闖大明》第783章 朕不頭疼(第七更,爲白銀盟加更4/20)

只見這匠人輕車路,從宋應星手中接過火槍後,將一枚金黃的子彈塞槍膛,而後咔嚓一聲回膛,繼而瞄準了遠的木質靶子。

砰——一青煙過後,二十步外的木靶被準確命中。

不僅命中,一寸厚的木靶竟然被打穿,這是舊式彈丸本做不到的事

這匠人似乎不過癮,拉槍栓將彈殼退了出來,繼而又開始裝彈,接著又是砰的一槍,槍槍命中。

兩槍間換彈用時不過三息時間,比舊式前裝膛線槍快了三倍不止。

“好槍法!”朱慈烺忍不住喝彩道。

這匠人將槍重新給宋應星,十分驚訝說話的這年輕人是誰,心說王爺都還沒有發話呢,這人怎麼這麼不懂規矩。

朱慈烺話說完才發覺有點突兀,面尷尬的笑了笑。

“你先下去吧!”宋應星衝匠人發了話,算是爲朱慈烺解了圍。

那匠人走後,諾大的演練場再無他人。

“劉卿,這槍好!比虎賁營的火槍漂亮多了,而且威力似乎也比虎賁營的火槍大。”朱慈烺從宋應星手中奪過,邊觀察邊道。

虎賁營裝備的火槍與衛軍、邊軍並無二致,乃是一年多前研發功的二代膛線槍,確切的說是二代前裝膛線槍,發的還是圓形的鉛製彈丸。

“皇上,可不止是漂亮,更不止是威力,你沒發現這槍的裝彈速度很快嗎?”劉鴻漸知道朱慈烺是外行,於是開始給他講解起裝彈速度對於戰爭的重要

大明如今的衛軍火槍兵仍舊用的是步兵大方陣,所謂大方陣即戰鬥時火槍兵排隊形,以三排爲單位朝著前方敵人進行排

Advertisement

兩軍對戰時,拋卻騎兵、炮兵以及火槍程的影響,完全靠的是軍紀和意志力。

哪邊隊形一,哪邊就一準要敗,因爲之所以三排齊,爲的就是增加子彈的集度,之所以要排大方陣,就是因爲裝彈速度太慢了,不這麼玩兒,火槍還沒來得及開第二槍,地方的騎兵都已經糊到臉上。

說白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排隊槍斃戰,誰狠、誰不怕死誰就能贏,這類戰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的米國南北戰爭前後。

大方陣的弊端還不止於此,方陣的隊形大大限制了士兵的機,以至於一般況下只能與地方的火槍兵對,或者等待對方步兵或者騎兵的衝鋒。

倘若對方夠狡猾來個敵進我退,那還真是沒招,這個時候士兵的訓練還不夠嚴格,或者說限於食素質也達不到。

快速的奔跑會使隊伍變得散,若是地方騎兵夠聰明直接來個回馬槍,經驗不夠富的火槍兵馬上就會被完

可即便是不跑,敵我雙方展開互,慘烈程度也簡直令人髮指,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一七五九年的英法魁北克之戰,英軍3300人排2列,緩步靠近法軍3500人,法軍進行了兩擊,英軍傷亡了約20%,但並不還擊,將領沃爾夫將捱了三槍被打死。

一直到兩軍接近30米距離,英軍第一就打倒了法軍1000多人,同時敲響戰鼓、吹奏風笛,向前推進。

Advertisement

英軍前進了約10米後,打了第二,法軍又倒下了800多人,法軍於是就此崩潰。

全過程只有20分鐘,這在冷兵時代是恐怖的殺傷力,要知道歷史上很多據說流漂櫓的戰役,持續數天死亡才上萬,而這一仗20分鐘兩軍就損失了數千人。

劉鴻漸之所以如此鄙夷和反這方陣就是這個原因,他其實一直都覺得自己不是個合格的統帥,慈不掌兵,而他卻不忍看到辛苦訓練出來的士兵排著隊去送死。

現在好了,裝彈速度提升最直接的好便是大明軍隊終於可以拋棄方陣排槍戰了,終於可以尋找掩自由擊了。

“這是咱們大明最高的機,有了這種武,大明的軍隊將無敵於天下。

臣已經放下話了,誰若是膽敢向外人半分關於後裝底火槍的信息,皇上,你要誅他九族。”劉鴻漸十分認真的對朱慈烺道。

雖說研製後裝底火膛線槍的匠人總共只有七八個,但這實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以後即便是實現量產,挑選工人時仍舊要實行全封閉,而且要將這人的品、以及祖上三代都要查個清清楚楚。

戰爭是最刺激科技進步的,大明因爲戰爭率先改進了步兵方陣,半年後,歐羅人也改進了。

大明因爲戰爭研發出了手榴彈,沒過多久羅剎國也山寨出來,繼而整個歐羅的國家都學會了。

甚至劉鴻漸都在想,大明的膛線槍或許也已經被學了去,畢竟這都不是什麼高尖的東西,只要一看槍管就知道了原理,那麼一切都不難了。

Advertisement

可是底火不同,只要保得當,歐羅人就是想破了腦袋也搞不出來。

原因很簡單,子彈是特製的,想要解剖就會炸,即便是想法子將裡頭的藥都倒出來,沒有本無法將其中的分分析出來。

“朕明白!朕想賞賜研製出底火的兩位匠人!”朱慈烺十分鄭重的道。

“這是應該的,皇上,不過你倒是不用賞賜銀子了。”劉鴻漸也欣的道。

雖然二人也是差纔將雷酸汞給弄出來,但不得不說,二人兩個月不下山,是真的在努力的研製,也不得不承認,周恆一、孟忠良便是底火之父。

劉鴻漸已經按照當初許下的豪言,獎勵二人各一萬兩白銀,剩下的便是名頭了。

“朕想封其二人爲伯,劉卿意下如何?”朱慈烺想了一下道。

大明祖制有云,非軍功者不得封爵,但這祖制早已被劉鴻漸和崇禎踐踏的面目全非。

但二人對爵位制還是有著突出貢獻的,首先是放開了子爵和男爵的封賞,其次是大面積收回了鐵券,也就是世襲的權力。

範圍之大,以至於如今包括親王以有世襲權力的人不超過十個。

崇禎是因爲對宗親失已極,而劉鴻漸則是因爲看出了大明的病癥——朝廷養了數十萬只會吃飯不會幹活的豬。

爵位以及武勳的封賞,全面覆蓋了軍功、科研,也就是說只要你研製出來的東西能夠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百姓,皆可封爵,此之謂科技興國也。

當然這爵位都是流爵,若是後代不肯努力想坐,那是不可能的。

“臣覺得並無不妥。”劉鴻漸認真的道。

底火步槍若是裝配到軍隊中,火槍兵的損失將極大減,朝廷不用賠償高昂的卹金,百姓們也不用失去兒子、失去丈夫、失去父親。

就這份功勞,封個侯也不爲過。

“恩,朕回去便擬旨。

哦對了劉卿,這種槍軍械所大概什麼時候能實現量產?”

朱慈烺現在有點迫不及待的興,或者說荷蘭國給他帶來的力太大了。

“還不行,至三個月都不可能,這槍……還不夠完!”

……

PS:寫的有點上頭,還想再寫點,但煙都完了,哪位大佬打賞包煙錢(稽)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