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一二三四五六七......”
冬日裡天亮的晚,天還是黑的,老爹的舊窯院裡就熱鬧起來,院裡點著好盞燈,還生了幾盆火加強線。這個時候老爹也不再心疼燈油費錢了。
黎明的院子裡,擺滿了一籠籠剛蒸好的黃饃饃。
趙叔王叔兩個府兵,還有柯小八柯十三兩個後生,以及柯山柯五兩個張超門下大弟子,連上老爹和張超,八個人都不停的忙碌著。
昨天一整天,他們八個都在爲今天早上做準備。
拉著石碾子給糜子去殼,用石磨把糜子磨麪。然後是篩面和麪麪,把紅豆、紅棗蒸,最後做豆沙棗泥餡。等到面發酵好了,又忙著做饃饃。
一石糜子,加酵頭加水和麪,再加上豆沙棗泥,差不多最後就做出了兩石的饃饃。
這裡的一石是容積單位,一石等於十鬥,一斗十升。唐朝一升等於三小升,而一小升只有二百毫升。因此這一大升也只有六百毫升而已,糜子的度和麪差不多,一升糜子約五百二十克左右。
張超心裡一換算,這大唐的一升糜子面,只有三百一十二克。而大唐一斤十六兩,約六百八十克,平均一兩隻有四十二點五克。實際上,一升糜子面,若換重量單位,只有七兩多一點點。
兩石的劑子,張超最後做出了兩千個饃。
張超他們做的這些黃饃饃個頭並不算大,一個饃約五十來克,一兩多一點點。這個大小,跟後世的一個白麪饅頭差不多。
一石糜子面,最後蒸出了整整兩千個黃饃饃。
看著一筐筐的黃面饃饃,大家雖然都很累,可卻又都非常興。
“一石糜子面三千文錢,蒸了兩千個黃饃饃,一個饃饃合一文半本錢。”柯十三扳著手指頭認真的道。
“瓜娃,紅豆和大棗也是本錢。”柯五教訓自己的本家侄子太年輕。
“紅豆和大棗也值不了多錢,豆沙主要是紅豆,紅豆便宜。這裡的豆沙本錢不到一千錢,就算一千錢,那樣一個饃饃也才兩文本錢。”
豆子屬於糧,比起糜子還不值錢。就連大紅棗,那也是極便宜的東西。
“三郎,我們一個饃賣多錢?”
大家都向張超。這麼好吃的黃饃饃,肯定不能賣的太便宜。可剛纔這麼一算,這黃饃饃本其實很低,甚至比普通的蒸餅還便宜些。
現在糧價這麼貴,一斗糜子本錢三百錢,鬥米都五百錢,一斗豆子也得二百錢。在外面吃頓飯,哪怕就是吃碗湯餅,弄不好都得五十文錢。
平時七娘店裡也買蒸餅,大小跟黃饃饃差不多,都賣到五文一個。
黃面饃饃這麼好吃,不說多賣,起碼也得跟一般的蒸餅一個價吧。
材料本錢一個兩文,如果賣五文錢確實利潤還是很高的。不過張超可不滿足,況且在他看來,本並不止兩文。
人工本錢還沒有算呢。
八個人幹了整整一天,這些饃饃要賣出去還得要一天時間。因此這人工本其實還得算上十六個天時。
一天人工本該算多?
大唐有規定,百姓每年需爲國家免費服二十天役,如果那些不能服役的,則需要按每天二尺絹的數量錢代役。一匹絹現在值錢五百,二尺絹也就是一百文錢。
一百文錢也就二升米,能換三升多點糜子。
這個標準,肯定是要比民間的普通百姓們的收高些的。
十六個天時人工,那就等於一千六百錢。折到兩千個饃饃裡,每個增加了零點八文錢本。
這還沒有算上鹼面這一獨家製調料的本錢。
製調料本也不便宜,鹼石等東西都是在藥店裡賣的,因此價錢也不便宜。這一石糜子面,張超用了一升的鹼面,相當於百分之一的配比。這升鹼面用到的材料本,不算張超的技和人工,也得五百錢。
張超還擁有的獨家製方法,這個東西的價值就不好說了。
獨此一家的絕,使得張超就算說他值多錢都行。
如果不說這個方的價值,只論方的實際本,那麼折算下來,每個饃饃的糜子面、酵頭、鹼面、豆沙和人工,甚至算上柴火一起,總共本是糜子面三千錢,紅豆和大棗兩千錢,人工一千六百錢,鹼面本五百錢,總共是七千一百錢。
一個饃饃的全部全本能折到三文半多點錢。
“要不咱們賣十文一個?”張超試探的對著老爹道。
老爹把一籠剛蒸好的饃放進一個饃框裡,“貴了。”
尋常外面賣的饃都是五文一個,大家都敢已經習慣了這個價錢。就算有漲落,也是跟著糧價漲落,如果別家饃都賣五文一個,你卻買十文,那大家肯定不會來買你的。別說漲到十文,價格翻了一倍,就算是漲一文,賣六文一個,只怕大家都不一定會來買。
經老爹這麼一提醒,張超也意識到自己確實忽略了自己的銷售對象的心理。
“我說,就賣五文一個。”老爹一語定音。老爹是那種比較樸素的人,他不會如張超一樣滿腦子明算計,想著如何利潤最大化。他想著,三文半錢的本,還包含了人工,賣五文。一個就賺一文半,兩千個那就是賺三千文錢了。
拿一石粟和不到一半的紅豆做饃,最後賺的純利潤卻還能買一石的粟米,這個利潤已經非常不錯了。
做人要知足,知足常樂。
張超不是會這樣樸素的,不過他考慮到一樣新事,最開始需要的是名氣。只要大家都接了,名氣有了,其它的自然就有了。現在賺點,就當是打廣告。人家賠本都要賺吆喝,自己的利潤都能達到百分之五十多了,都能算的上是暴利了,還有什麼不知足。
“好,就五文一個。”
五個銅板一個饃饃,估計這樣的天價也維持不了多久了。今年大唐已經攻佔了中原,甚至殺進了河北,繼河東平定後,大唐又拿下了河南河北,雖然河北現在又有了反覆,可總上大唐已經佔據了北方大多數地方。
李靖今年也隨宗室李孝恭南征蕭銑,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李靖就輔佐李孝恭平定了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蕭銑。
而現在,據說李靖都已經越過了南嶺,率軍到達了桂州,嶺南各地梟雄土酋,紛紛風歸降。
北方南方都差不多平定,大唐的天下已經穩定下來,戰事減,生產恢復,尤其是大唐得到了中原河北和荊襄江南嶺南等地後,南方的大批糧食等特產肯定就能源源不斷的輸中原北方,甚至是直接輸關中。
到時,糧價肯定不可能再維持一石幾千文的天價。那時,說不定新糧一上市,來自東南的糧船就要隨著楊廣修的大運河北上,糧價肯定就會跟過山車一樣的降下來。
現在鬥米五百文,到時鬥米一百文五十文都不一定能維持下來。
因此從這方面來說,歷史經驗已經告訴張超,現在做這個饃饃生意,其實大有可爲。把饃饃轉銅錢,等糧食下跌,那銅錢就會恢復本來的價值,那時張超手裡有許多賣饃饃賺的銅錢,可就大大升值,等於能趁機價大漲發上一筆。
天亮了,張超他們也把兩千個饃給準備好了,都用鋪著麥桔的柳筐裝著,上面還蓋了襖著保溫。
老爹給大家分了個工,柯小八和柯十三一組,柯山柯五一組,王叔趙叔一組,老爹和張超一組,每組帶五百個饃饃。
老爹和張超去長安,而其它三組則分別去寧民縣、玉山和藍田三縣城裡推銷。
約定好這次主要是上門向各個飯店酒樓驛館推銷,順帶也在街市上散賣,儘量打出黃饃饃的名頭去。
爲了鼓勵他們的積極,張超先給他們六人每人發了一天的工錢。一人一百文錢,一文不,就當是昨天做一天饃饃的錢。還跟他們說好了,今天出去賣饃饃,回來也一樣一人一百文。
趙叔王叔和小八小十三四個都是上差到老爹邊差使服役的,因此本來是不用給他們工錢的,但張超給了,老爹也沒反對。他們四個推辭了一會,最後也興高彩烈的收下了。
至於柯山柯五兩個,倒很聽師父張超的話,讓他們收下也就收了。
不過拿到了一串黃澄澄的銅錢,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六人明顯積極更高了。
不過對張超來說,這個錢本來他都已經是算本之中的,並不影響最終利潤。而且一天給三升糜子面的工錢,他覺得其實很便宜了。花點點錢,讓大家有如此高積極,很值得。這可是自己的元老員工啊。
張家離長安城只有三十里。
不過在這個時代,這三十里沒有車沒馬,只能全憑一雙腳走過去。張超和老爹一人還背了二百多個饃饃,連筐一起也二三十斤呢。
老爹背上筐,沒帶自己的鐵槍,只挎了把橫刀。
府兵是有資格挎刀出行的,沒有人能爲難。
“老爹,你現在也是個武了,咱回頭賣饃賺了錢給你先買匹馬。”
“這個不急,賺了錢先把新窯弄好咧再說。”
揹著近三十斤東西,老爹卻輕鬆如空手。
晉升爲了隊副,老爹其實已經有資格得到朝廷給他配馬了。不過朝廷按慣例是不會直接給他馬的,而是直接給兩萬五千錢。這筆錢就是買馬錢,老爹得自己買馬置鞍等。以後每月,還會有一筆馬料錢補。
現在的價,兩萬五千錢不多,但還是能買到一匹馬的,不過只能買到比較普通的馬。如今大唐跟草原的突厥人關係還是不錯的。
大唐起兵,就跟突厥人是達過協議的,協議容有些屈辱,向突厥人進貢錢帛得到突厥人的支持,用金錢子換突厥人的戰馬和騎兵支持。而且突厥人到了中原來打仗,打下來的地方錢糧人口都歸他們,只土地歸大唐。
屈辱的協議,可當初爲了能夠與隋末諸反王們爭奪天下,也唯有如此了,當時跟突厥人達協議的並不只李唐一家,而是許多家。突厥可汗效仿當年隋文帝楊堅,也想利用中原漢人,然後扶持漢人各地諸侯樸互爭鬥,讓中原一直分崩離兮,而突厥人好坐收漁人之利。
因此現在每年都有大批的突厥馬流大唐。
去長安比回張家輕鬆,因此有好長一段路都是下塬,走的下坡路輕鬆不。
走了小半天,長安已經在了。
張超不由的激起來了。
“大唐長安,我來了!”
章節報錯
時空界的大佬顧惜時,被迫為人背了黑鍋,一朝經驗清零,被罰進女配部門,專門替女配走劇情,上躥下跳,各種作死,最後真的去死。人一朝落難,多少的人看笑話。顧惜時表示--不就是走劇情,維護界面的安穩嗎。結果對了,過程完全不重要。顧惜時的操作,簡直就是蛇皮的不行。霸總前女友:拿了錢消失多年,後悔了想吃回頭草慘遭打臉,最後被人掀了老底,一朝身敗名裂,受人唾棄。霸總:貪慕虛榮,視財如命的女人,他怎麼可能那麼的眼瞎喜歡上這樣的女人。機關算盡白月光:踩著妹妹上位,成為男主心中的白月光,各種惡毒的事情無惡不作,最後賤人自有天收,下場淒涼。男主:這種表裡不一的女人,我死都不會多看一眼。名滿京城青樓花魁:有權有勢時甜言蜜語,溫柔小意,一朝失勢,翻臉不認人。將軍:貪慕虛榮,虛情假意的女人,不配擁有真心。最後--- 唉呀媽呀,真香!
沈曼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因為出去進貨而狗帶了,而後成了平行世界的同名人。 家裡條件不好,姐姐又是個不省心的,又怕被人發現不是原裝的。 這可怎麼辦? 心一橫直接打包行李下鄉! 不管怎麼樣有金手指還怕去下鄉? 只不過沈曼怎麼都沒有想到,一向獨來獨往的自己,卻被糙漢子偷了心。 某糙漢:偷心?我還要人!
“村東的老安家收養了一個小閨女!” 整個安家村都議論紛紛! 誰不知道安老太家窮得叮噹響,小偷進了都喊娘:大兒媳婦扶弟魔,二房沒個好兒郎,三房天生倒楣命,安老爺子瘸又聾! 這還收養個賠錢貨,真是等著掀不開鍋! 誰成想這小丫頭一進安家的門,安家這日子就紅火起來,逢年過節肉腥不斷,出門在外好運連連! 大傢伙兒拍手一合計! 安桃怕不是個福氣包,誰養誰教好運到! 要是娶來當媳婦,家裡日子指定好! 安家眾人:自打收養了小福星,家裡野雞野鴨滿地跑、靈芝人參隨便吃! “誰想敢搶我家桃桃! 必須得過了她爹、她娘、她奶、她哥...... 還有顧惜年這一關! “ 隔壁的顧惜年:瘋狂挖牆腳jpg
葉洵越了。 開局大夏太子爺,奈何已經被廢。 不過,葉洵志向不大,一切向錢看。 只愿做一個聲色犬馬,醉臥美人膝的逍遙王爺。 然,事與愿違。 本無意再起波瀾的葉洵,被硬生生推到了漩渦中。 亂世將起,誰主沉浮。 且看葉洵如何笑傲大夏,攪弄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