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雖興起於中原,對騎兵的重視卻由來已久,中軍設騎兵五部,每部五千人,規模與步卒同等,數量之大,遠超西漢、東漢的南北軍編制。
騎兵的消耗遠超步卒,最大的開銷就是戰馬。並非所有的馬匹都能當作戰馬,一百匹馬中能挑出三五匹真正的戰馬就算不錯了,尤其是對甲騎而言。戰馬的適用期又短,黃金時期不過三五年。過了這個年齡,再充當戰馬就有些勉強。要保持騎兵的戰鬥力,戰馬必須及時更換。
即使是適齡的戰馬,戰時爲了保證力,還要喂糧食。戰馬食量大,一匹戰馬頂得上四五個士卒。
在這個時代,戰馬絕對是奢侈品,即使孫策興工商,不差錢,卻也供養不起這麼多戰馬,更不可能隨時隨地帶著兩萬五千騎兵四巡遊——那會拖垮地方財政——大吳的中軍騎兵大部分都在規劃中,並沒有滿員,而且離滿員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孫策的計劃中,中軍騎兵真正滿員要等到遷都之後。幽並涼穩定,中軍五部騎兵流戍邊,保證常駐兩部,一萬騎兵的編制就夠了。大部分騎兵在三州戍邊,既能保持騎兵的戰鬥力,又能減輕供養馬匹的消耗。
眼下在庭湖只有中軍羽林騎千餘人,五部騎兵由中都護朱治率領,留守都城建業。
得知曹組建了大量騎兵,不僅留守建業的中軍騎兵要趕到戰場,而且要增補缺員,就算不補齊兩萬五千騎,至也要保證一萬騎,才能滿足戰事需要。
換句話說,至要增加一萬騎兵。
五千騎兵就意味著一萬騎士,一萬兩千套甲冑、武,一萬兩千匹戰馬,各種費用加起來,等於增加八萬步卒,也就是現有的中軍開支要增加兩部。略的說,每個月需要增加十六萬石糧食、三千萬軍餉的支出,按現在一石兩百多錢的糧價折算,每個月開支六千萬錢以上,一年近八億錢。
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尤其是糧食,很可能讓剛剛平穩下來的荊楚糧價再一次飈升。
接到消息,匆匆趕來開會的荊楚大族代表一聽,如遭雷擊。短暫的死寂以後,有人跳了起來,破口大罵曹倒行逆施,不得好死。接著又有人罵益州大族利令智昏,垂死掙扎,將來都該族滅,子孫永世爲奴。
場面之混,緒之激烈,言語之魯,即使負責召集會議的楊修、楊儀有心理準備,還是驚得目瞪口呆,但他們能理解荊楚大族的激。對戶口百萬的荊楚來說,一年七八億的確不算什麼大數字,可若是這麼發展下去,誰知道接下來還會有什麼新的開支?軍費預算已經高達百億,再增加下去,總有承不起的那一天。
萬一再像黃忠在宕渠遇到的況那樣,打上一兩年不見分曉,那就真了徹頭徹尾的災難。
在一遍遍仔細覈對了預算後,荊楚大族代表們幾乎絕了。
從賬目上看,一年八億還只是基礎支出,沒算開戰時的損耗。一旦開戰,戰馬損失,將士傷亡,武消耗,會讓開支進一步升高。
而針對益州的全面備戰,增加一萬騎兵也是必須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取得最後勝利的可能。
戰爭的開銷有多大,了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現實,要從他們荷包裡掏出的金幣,而不僅僅是個數字。
更讓他們絕的是,到了這一步,就是想打退堂鼓都不可能了,能打得打,不能打也得打,想中途而廢是不可能的。
反覆商議後,荊楚代表提出,既然曹瘋了,益州瘋了,全州員,那就不是荊楚兩州的問題,大吳其他各州也應該全力以赴,傾國以戰。因此,請陛下下詔,召各州大族一起來商議。
孫策從諫如流,傳詔各州推舉代表,齊聚庭議事。能來的都來,不能來的可以上疏議事。順理章,在汝議政的賢良文學也要一起遷過來,繼續參政、議政。
這麼多人,如何安置就了問題。
於是,以長沙相劉先、武陵太守桓階爲首的江南名士們聯名上書,請求出資籌建嶽麓書院。就在庭湖南岸的嶽麓山下新建一個書院,用於安置來與會的代表和讀書人,並作爲議政之所。
荊楚原本一,襄書院是荊楚人的書院,也沒什麼分歧。如今荊楚分家,襄書院自然了荊州人的驕傲,與江南的楚州沒了關係,楚州人心裡多有些不開心。這次藉著陛下駐蹕楚州的機會,建一個屬於楚州的書院,不僅是楚州的臉面,更是與荊州人較勁的好機會。
聽到這個消息,荊州人嗤之以鼻。一個書院不是有房子就行,還要有大儒,襄書院前有蔡邕,後有宋忠,都是當世大儒,你們楚州有誰,屈原嗎?
此話一出,楚州人集暴走,險些和荊州人打起來,鬧出荊楚訌的笑話。
不忿歸不忿,楚州四郡的確沒有能和蔡邕、宋忠相提並論的大學者。不過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蔡邕也不是荊州人,荊州可以請外地學者,楚州爲什麼不可以?
經過一番商量後,有人把目標盯上了趙岐。
趙岐是關中經學名家,更是《孟子章句》的作者。天子民,推崇《孟子》,趙岐所著的《孟子章句》大歡迎,請這樣一位學者來坐鎮嶽麓書院更代表了嶽麓書院對新政的擁護,而不僅僅是研究傳統的經學。
更難得的是,趙岐九十多歲了,還不錯,再堅持幾年就是人瑞。
蔡邕學問再好,能活這麼久嗎?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隨即上書請詔。趙溫是翰林院學士,請他擔任嶽麓書院需要得到天子的同意。
聽說了相關的爭論後,孫策欣然同意,並建議楚州賢良以《孟子》學爲發端,進一步拓展學範圍,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民、利民,教化百姓,將民生、民本落到實,爲新政指引方向,提供建議。
趙溫年紀大了。雖然掛著翰林院學士的名份,人卻不在朝廷,一直在關中老家。得到聖旨後,劉先就派使者胡騰去關中邀請。不料事出了意外。胡騰趕到關中後,才知道趙岐已經被關中書院聘爲祭酒,出面邀請的人正是主持關中新政的荀彧。因爲是家鄉的書院,又有方背景,所以趙岐毋須請旨。荀彧又忙,把這事給忘了,還沒向朝廷和翰林院報備。
得知事原委之後,趙岐很是過意不去,向胡騰推薦了一個好朋友:劉熙。
劉熙是北海人。趙岐當年逃亡江湖時,曾在北海住過好多年,與劉熙有過往,知道劉熙不僅博通五經,擅長訓詁,對《孟子》也很有研究。況且劉熙剛剛六十出頭,正是一個學者最好的時,如果能出任嶽麓書院祭酒,會對楚州四郡的學有極大幫助。
胡騰不敢怠慢,請趙岐寫了一封推薦信,立刻趕往北海。爲了預防萬一,胡騰又寫信給劉先,通報況,並請劉先再幾個人選,防止劉熙也被人請走了。從目前的況來看,雖然益州還沒有平定,太平卻指日可待,各地都在籌建學院,有名的學者供不應求,劉熙有這樣的名聲,青州未必肯放人。
劉先收到胡騰的消息,也意識到事態嚴峻,嶽麓書院的房子好建,祭酒難請。他和桓階等人商量後,決定再向天子上書,請求委任孔融爲教授,作爲祭酒備選。孔融的經學水平略遜蔡邕一籌,和宋忠不相上下,文章寫得極好,又有聖人後裔的份,是名多年的名士。若能請他出任嶽麓書院祭酒,也不算太弱。
劉先等人還請旨,從政務堂、講武堂、木學堂及本草堂聘請一些學者兼任教授,培養本地人才,提升楚州四郡的學水平,爲今後的長期發展儲備力量。
不出胡騰所料,等他趕到北海時,劉熙已經被聘爲稷下學院的祭酒,不能出任嶽麓書院祭酒。收到消息,劉先只好放棄,準備等合適的時機再和孔融商量一下,請他出任祭酒。
孫策之前否決了郭嘉的推薦,沒升孔融的,這次沒有再阻攔,同意孔融出任嶽麓書院教授,並保留翰林院學士的份。他還提了一個建議:江南四郡有濃厚的楚國風,還有很多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可以設立一些專項研究,提供資金,請有興趣的學者進行有針對的研究,出一批有份量的學果。
類似的研究,楊修在豫章做過,效果很不錯。
劉先等人覺得有理,欣然接,並趁熱打鐵,擬了一些題目,廣泛徵詢意見。在擬定題目的時候,桓階多了個心眼,加一項與孫堅在長沙時的政績有關的議題。吳太后聽到消息後,派人問了況,表達了強烈的興趣,願意提供全額資助。
消息一出,皇后、大長公主、長公主們都不能沒有表示,紛紛解囊,長沙王孫權更是獻出十年的食邑收。就連孫策都不能例外,讓府提供了一百金。最後一彙總,不僅籌建嶽麓書院的錢有了,今後幾年的開支都不用愁了。
聽說這個消息,荊州大族氣得大罵楚州人狡猾,天生就是商。荊州人建襄書院都是自掏腰包,他們倒好,反倒賺了一筆,連皇太后的錢都敢黑。
不過這也沒辦法,誰讓長沙運氣好,是孫堅戰鬥過的地方呢。
嶽麓書院的籌辦一波三折,在翰林院學士中引起了不小的影響。他們意識到,隨著天下太平的臨近,學研究將迎來一個迅速發展的機會,各地學堂、書院將遍地開花,只要學上有就,即使不做,一樣可以過上愜意的生活,頓時熱高漲。
另一方面,嶽麓書院在聘請祭酒、教授時不再侷限於五經等傳統經學,而是擴展到《孟子》等子學,這也讓一些原本不屬於主流的學問有了用武之地。
討論很快超出了翰林院的範圍,很快就有人將目轉向了之前不登大雅之堂的實學。襄楊氏建醫堂,蔡氏建農事堂,得到天子的筆題名,是朝廷將各種實學納學主流的明確信號,各地大族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紛紛特人才,張羅學堂修建。
五經之類的學問也就罷了,與普通人關係不大,各種實學卻關係到生意,關係到他們的財富增長。如今競爭激烈,沒點技優勢,想賺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南人爲什麼這麼牛?不就是因爲南的木學堂、鐵以及織坊起步最早,技最強麼,不論是藥材還是車船、布匹,都是響噹噹的高檔貨。就連南的黃牛都做了大生意,行銷天下,不人到了南的第一件事就是品嚐一下正宗的南牛。
事的發展連孫策都有些始料不及,隨即又欣喜不已。他費心費力的推行新政,引導各地大族積極投資實業,不斷下詔,到演講,效果卻不如這次籌建嶽麓書院的事件影響大。彷彿一夜之間,這些人都開了竅似的,再也不用他刻意引導,紛紛奔著實業去了。
孫策意識到,經過十年的醞釀準備,新時代正在來臨,而且腳步越來越快。
——
三月春水生。
一轉眨,孫策在庭便住了三個多月,眼看著庭湖的水位漸漲,君山上的草木返綠,長江的春汛即將到來,君山變得不太適合人數衆多的中軍大營。
正好嶽麓書院即將建,孫策便請示了吳太后,請們移駐嶽麓山。
“母亡子降,手足相殘,十六年太子卒”這樣的歷史,我李承乾不服。“都說皇家無親情,我偏不信這個邪,我就要皇家,高堂滿座,兄敬弟恭,兒孫繞膝於前”
林逸穿越異界成為世子殿下,這里沒有四書五經,也沒有諸子百家,但同樣戰亂不休,王朝更迭,三公九卿,王侯將相,逐鹿中原。所幸林逸覺醒系統,開局召喚三國時期猛將馬超以及西涼鐵騎,只要讓人信服、把人打服,就能獲得三國時期的謀士、武將、士兵、糧食武器等等好東西。所有人頓時都驚呆了,這還是他們認識的那個廢物世子嗎?為什麼世子殿下那麼強!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戰亂四起! 李建安穿越成為破軍戶,窮困潦倒。 叮! 系統來了! 可以複製物資! 「糧食X100袋」 「盔甲X100套」 「火槍X100把」 「大炮X100門」 哈哈哈,李建安徹底發了,富可敵國! 「你一個小旗?有自己的騎兵?」 「你一個百戶?敢和韃虜對陣?」 「你一個千戶?有自己的艦隊?」 崇禎皇帝哭了;「李哥,幫幫忙,借我點糧食吧?」
意外穿越到了大唐,我干起了老本行賣燒烤,生意慘淡,受人欺凌,直到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