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 第771章 陳燕:一打噴嚏就知道有人罵我!佛

《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第771章 陳燕:一打噴嚏就知道有人罵我!佛

第771章 陳燕:一打噴嚏就知道有人罵我!佛跳牆開壇,香飄十里【求訂閱】

“今天的早餐換蒙主題了嗎?”

林旭好奇的嘟囔一句,隨即和沈佳悅從小廚房裡走出來,準備吃早餐。

燒麥,也燒賣,是很多地區都有的食,比如揚州的翡翠燒賣、羊城早茶四大天王的幹蒸燒賣、長沙的花燒賣、京城的大燒麥……種類繁多,幾乎各地都有。

但燒麥這種食真正的起源,卻是遊牧民族的羊燒麥。

這道食的做法比較簡單,用燙麪把醃製好的羊餡料包起來放在籠屜裡蒸制,蒸好就可以開吃了,覺得膩就來一碗茶。

做法簡單,熱量驚人,非常符合遊牧民族的飲食習慣。

沈佳悅牽著林旭的手,臉上帶著狡黠的笑:

“羊燒麥超級味,旭寶你要來幾斤?”

幾斤?

林旭說道:

“我二兩就夠了……沒記錯的話,這玩意兒是按燒麥皮的重量售賣吧?”

蒙以及附近地區吃燒麥,顧客報飯一般都是二兩三兩的,這不是他們節食塑,也不是儉省節約,而是這類店裡的餡料不算分量。

店家定時稱燒麥皮的分量來定價,而不是用餡料來算。

京城一些老牌包子店,其實也是按照包子皮的分量來定價,顧客們一般也都是吃二兩三兩,只有一家子去吃,纔會要半斤六兩。

沈佳悅一臉驚訝:

“你怎麼知道蒙的燒麥不是論斤稱的?”

本想捉弄一下旭寶呢,誰知道這臭傢伙有閃,躲過去了。

林旭笑著說道:

“幾年前,大舅他們單位組織去蒙考察學習,慕名去吃燒麥,看當地人都是二兩三兩的,覺得這麼跟大家吃不起似的,爲了不丟中原人的臉,他們都是半斤起步,打算讓當地人狠狠領略一下中原人的風采……”

Advertisement

沈佳悅張了張

“那能吃得下嗎?”

不遠正跟曾曉琪吃燒麥的陳媛媛接過了話茬:

“吃下個屁啊,那麼多,我大伯他們一個個撐得肚圓也沒吃完,爲了不浪費,他們打包帶回賓館,愣是吃了三頓……打那以後,大伯就再也不吃燒麥了,連早餐店裡他最喜歡的紅棗糯米燒麥都不嘗一口。”

好傢伙,吃出心理影了這是……沈佳悅笑得捂著肚子:

“真沒想到大舅還有這麼好玩的一面呢,燕寶的婚宴上沒安排燒麥吧?別到時候引起他不好的回憶了。”

“沒有燒麥,婚宴的點心是千層油糕和豆沙春捲,本來打算上翡翠燒麥的,但工作量太大,需要的青菜太多,就取消了。”

林旭說完來到廚房門口,這邊擺著一個個蒸盤,上面是一個個包好的羊燒麥。

燒麥的皮很薄,一塊塊羊清晰可見,圓錐狀的外形在收口小,上面是蓬鬆的燒麥褶皺,看起來很人。

燒麥的口沒封死,裡面不斷冒出羊、胡椒以及洋蔥的香味。

正看著,牛闖端著一整盤燒麥走了出來:

餡準備得有點不夠,又用蛋蝦仁薺菜包了點三鮮的,大家想吃了可以嚐嚐。”

今天的早飯是馬志強和牛闖聯合做的。

牛闖負責白案,馬志強負責餡料,從早班員工的吃相來看,還是很不錯的。

林旭拿著一個盤子,盛了七八個羊燒麥,兩三個三鮮餡料,剛要找地方坐著吃,馬志強端著一個保溫盆從廚房裡走了出來:

“擔心大家喝不慣茶,就換了老式蛋湯,想吃自己盛啊,今天早飯自助。”

沈佳悅一聽,立馬端著碗顛顛兒的跑來:

Advertisement

“這個好這個好,我喜歡喝蛋湯。”

小兩口盛了湯,端著燒麥來到陳媛媛那桌坐好,林旭又去取了點搭配用的八寶醬菜和小泡菜。

夾起一個羊燒麥咬一口,皮很薄,但勁道,裡面滿是夾雜著孜然和胡椒的羊,吃起來又香又瓷實。

裡還有一些切碎的洋蔥,甜的味道把羊襯托得更加鮮

曾曉琪說道:

“燒麥這種食還得自己做纔好吃,街上賣的羊燒麥,餡裡的配菜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全沒了羊燒麥的髓。”

燒麥這道食,正常來講應該是純羊餡,也就爲了適應口味,才能稍稍的放點洋蔥,而且還要剁碎,配個味兒而已,不能明顯嚼到洋蔥。

這其實跟西北的烤包子很像,但隨著遊客增多,西北包子裡的洋蔥,這幾年也有增多的趨勢。

陳媛媛起去給自己盛了碗湯,坐下來夾著一個羊燒麥繼續吃著:

“小時候我特別討厭吃羊,覺得羶味好重,還不理解那麼多人爲什麼都喜歡吃羊,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殷州當地的羊品質不行,沒有蒙的羊好吃。”

今天用的是錫盟的羔羊,鮮,最適合做餡或蒸著吃,滿漢全席中的蒸羊羔,指的就是這類半歲以下的羔羊。

林旭喝了口湯,對陳媛媛說道:

“咱們那邊沒有放牧條件,稍微有點地就種了糧食,也就有山的地方纔能養幾隻,絕大部分的羊都是圈養的,有羶味自然也正常。”

吃完了羊燒麥,幾人又嚐了嚐牛闖做的三鮮燒麥,味道也很不錯,蝦仁、蛋、薺菜都是比較鮮的食材,配在一起,真是鮮香味,非常過癮。

Advertisement

正吃著,沈佳悅用手肘陳媛媛:

“我聽公公婆婆說,今天你爸媽打算見見蔡家的人,張不?”

陳媛媛將剩下的半個燒麥塞進裡:

“這有啥張的,反正我跟蔡三木說了,只要他家人敢擺八旗的譜,對我爸媽指手畫腳,我就跟他一刀兩斷……”

曾曉琪很八卦的問道:

“你家木木咋說的?”

“他說哪個長輩敢說話,就砸了誰家……反正他從小就是個八旗叛逆,再叛逆一次也沒啥。”

一個鋼鐵直,一個家族叛逆……這對組合湊在一起,適合寫頻小說的。

陳媛媛說完,看著曾曉琪問道:

“別八卦我,你呢?啥時候結婚?”

“我不急,某些人三十才結婚,我離三十還有好幾年呢。”

同一時間,正穿著真在家洗臉的陳燕忍不住打了個噴嚏,嚇得客廳里正要去上班的任傑一陣張:

“咋突然打噴嚏了燕燕?是不是穿太涼了?”

陳燕用巾把臉乾:

“肯定是有人在說我壞話,包括但不限於姓舒的、姓曾的、姓竇的……嫉妒我的貌和材,還嫉妒我的幸福生活,我很理解!”

任傑忍不住樂了:

“你還有這種本事呢?連別人說你壞話都能猜到。”

“對啊,畢竟我可是神探陳小燕,懂這些多正常啊……對了,中午店裡做佛跳牆,你真沒時間去吃嗎?全家人可都會到場的。”

“中午有案子,你們吃吧,婚假前一天,我得把手頭的案子理完。”

“那你注意安全,別逞能,就算不爲我,也得多爲孩子考慮。”

有了孕,就多了份責任。

任傑抱著親了一口:

“放心吧,爲了你和孩子,我怎麼也得活到八九十歲。”

小兩口隨便吃了點東西,便一個開車去警隊上班,一個開車去店裡,打算品嚐一下表妹在朋友圈曬的羊燒麥。

此時,已經吃過飯的沈佳悅正在小廚房圍著竈臺上的罈子打轉:

“咋覺聞不到香味啊?”

別的高端菜,香味四溢,老遠就能聞到。

但這道佛跳牆,哪怕湊近了也聞不到什麼香味,讓人忍不住就會懷疑這道菜是不是名不副實。

林旭說道:

“佛跳牆這道菜的製作過程是小火煨制,香味斂,不會散出去,這樣纔會有開壇香飄十里的效果。”

香味越是收斂,最後開壇時就越濃烈。

“爲什麼會這樣啊旭寶?”

林旭從烹飪科學的角度解釋道:

“很簡單,這些食材都是的,湯也是二次熬製的金湯,質都比較穩定,再加上小火煨制,香味很會散逸出來。而開壇有香味,是過去上這道菜的時候,跑堂的會端著罈子上桌後再開,這個過程中,湯和食材經過搖晃,香味會混在熱氣中,開壇後,香味自然也就變得濃郁起來。”

之前的說法是火候到了香味大,這些都是唬一下外行人而已。

不管什麼菜,都不會是火候不到的時候沒香味,火候到了就像是打開了任督二脈一樣香氣四溢。

想要菜品出香味,就破壞穩定就行了,不管食材還是湯,穩定一旦打破,香味自然會向外散逸。

而打破的條件就是廚房到餐桌這中間的運上菜距離。

沈佳悅好奇的問道:

“那今天咱也這麼上菜嗎?”

面前的罈子比泡菜罈子都大,這要是端上桌未免不觀。

林旭說道:

“先在廚房打開,從罈子裡盛到砂鍋裡,再加熱一下上桌,咱自己人吃,就不追求開壇香飄十里了。”

閒著沒事,他開始準備別的菜品。

雖然佛跳牆很好吃很味,不管什麼級別的宴席,有了佛跳牆出場,就是當之無愧的主菜,但一桌人吃飯,不能吃這一道,還得再搭配點別的菜。

比如經常搭配佛跳牆的火拌豆芽,比如糖醋蘿蔔條,比如蓑黃瓜等等,這類爽口小菜都是解膩開胃的,比較適合搭配佛跳牆。

他把蘿蔔條醃上,又將要用的黃瓜浸泡在冷水中。

至於綠豆芽,也淘洗了好幾遍,等上菜前,再放進鍋裡焯水,然後和同樣在熱水中燙出鮮香味的火一塊兒涼拌。

利用火的鹹鮮味,反襯綠豆芽的鮮脆。

快十一點的時候,陳燕和沈佳悅在高鐵站接到了從殷州來的親戚們,沈國富和韓淑珍也將沈老太太接到了店裡。

任傑的父母、當時做的耿立山,還有蔡和平以及蔡森的父母也都來了。

今天中午宴會廳沒人預定,正好可以讓親戚們歡聚一堂。

原本林旭打算在最大那間包房裡安排呢,但孫明浩的老闆姚遠要給孩子辦抓週宴,預定了今天中午的超大包房,還訂了一隻烤全羊和一堆比較高端的菜品。

這種況下,林旭就把包房讓了出來。

爲一個生意人,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跟錢過不去。

更何況姚遠還比較照顧店裡的生意,於於理都要滿足對方。

廚房裡,林旭拿著菜刀,嚓嚓嚓的切著黃瓜。

他切的很快,間隔也很集,大概相距一幣的厚度,而且切的時候,每一刀都在黃瓜四分之三停下來,顯示出了優秀的刀工基礎。

車仔看到後,忍不住讚歎一聲:

“老闆這刀工,我這輩子估計都達不到這種水平了。”

林旭笑了笑說道:

“只要努力練習,一年就能把刀工提上去,這種基礎刀工的難度沒你想象中的大,而且還是食材,那些踏踏的食材才難切呢。”

黃瓜切好,再翻過來,把另一面切斜刀,同樣也是切到四分之三停下來。

刀法切起來看似難,其實也有技巧的。

最簡單的就是黃瓜兩側墊筷子,這樣自然就切不到底了。

另外切的時候把菜刀的頭部前傾,讓菜刀斜一點,這樣也能做到不把黃瓜切斷。

但一般高手不屑於這樣做,會像林旭這樣平著切,依靠強大的控制能力讓菜刀停留在四分之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