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定居唐朝 第367章 懟他!

《定居唐朝》第367章 懟他!

等薛朗做完法事,知曉平公主被參一事時,此事,長安城已然傳遍,近乎人盡皆知。

臥槽!臥槽!臥槽!

連說三遍也無法表達薛朗心中復雜的緒,長安城,朝堂之上,某些人真真是其心可誅!

那位參人的潘史用道德仁義綁架人,意圖用大義的名分迫平公主,但能讓這件事短短兩天之就傳得整個長安城都是的,絕對有人在背后推波助瀾。這是用腳趾頭想都能想明白的事,如果沒有人縱容加推,流言傳得再快,也不會這麼快。

參人的潘德慶可惡,這些推波助瀾的人更加可惡!人之惡,可見一斑!棉花種植需要技,初唐的疆域i,適合種植的地方其實不算廣。這些客觀條件限制了棉花的種植與推廣,注定了棉花不可能像紅薯、土豆一般全國推廣。加上品種的限制,產量算不得高。

這些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特別是潘德慶,眼見著棉制品的好用,看朝臣有人穿了棉襖保暖,就想當然的以為是平公主想以此謀利——

這般居心,簡直是小人之心!只是,這事兒還真不好說,被人用大義名分扣住,簡直是黃泥里,不是屎也是屎!

從一開始,薛朗和平公主就沒想過要用棉花謀利,兩人的目標一直都是棉布,所獲利益不算特別顯眼,但足夠細水長流。不過,這事兒現在鬧出來總比晚鬧出來好。

Advertisement

薛朗默默在書房里坐著想了一陣,過紙筆,埋頭寫東西,先列提綱,然后才邊想邊寫,修修改改寫了三版,最后才用楷書字跡端正的抄寫了一遍,標題大大的三個字——

《論棉花》!

第二天早上打早起來便直接宮上朝——

“諸公可有本奏?”

小黃門才代圣人問了一句,薛朗立即出列,朗聲道:“啟稟圣人,臣薛朗有奏!”

圣人問道:“奏何事?”

薛朗:“回圣人,下元節臣于家中辦道場,請假并未上朝,昨日道場完畢,才聽到城中流傳潘史參奏安國平公主一事,關于白疊子的事,乃是由臣提出,經手者也是臣,中因由公主也不見得比臣明了,針對潘史的奏本,臣請求當庭辯論!”

圣人道:“白疊子種植,確實利國利民,然怎麼種,怎麼織,確實無有人能比清楚,你之請求,朕準了!”

“謝圣人!”

向圣人拜謝后,薛朗轉向潘德慶,拱手:“潘史請了!不知潘史是否知道我,不論知道與否,還是向潘史自我介紹一番吧。本人薛朗,祖籍建康,長于異國,于武德五年春到達大唐,于安國平公主府出仕,初府時,任職主薄,后歷任府中咨議,輾轉長安,承蒙圣人賞識,今在民部任職右侍郎一職!如今正大力推廣之紅薯、土豆,便是公主發掘于我手;棉織品的開發與利用,也是由我提出來的!可以說,一切都與我息息相關,有資格與潘史辯論否?”

Advertisement

明著是問話,實則語氣無比肯定。潘德慶連忙道:“薛侍郎知農事,行家里手之聲名,下也曾聽說?,請薛侍郎指教!”

兩人行了禮,相對跪坐下來

。滿朝文武,包括圣人,全都安靜地聽著兩人說話。薛朗毫不客氣的道:“若是旁的,薛某不敢說指教,若是關于白疊子,放眼大唐,薛某說一聲指教,應無人有異議!”

“啪啪!”

竟是秦王拍了幾下笏板,朗聲道:“薛侍郎此言屬實!”

薛朗朝秦王拱拱手,謝過他的支持,接著道:“去歲的時候,公主仍鎮守葦澤關,我于公主府中任主薄,去年初春時有倒春寒,下了一場大雪。我因長于異國,異國氣候溫暖,不太適應葦澤關之苦寒,又不慣燃炭,閑談之時便問起殿下,大唐除了皮裘可還有什麼寒的,公主答曰無有。于是,我便說起異國種植的一種棉花的作,公主聽后,問我可是白疊子,因法不同,我也不確定。還是公主使人從長安尋了種子與我,我才辨認出來,我所說的棉花便是公主所說的白疊子。彼時,仍是權貴之家花園之中的奇花異草,對否?”

薛朗話音剛落,就有幾個老臣頻頻點頭,道:“老夫花園中仍有種植,彼時確實當做奇花異草種植。”

薛朗直視著潘德慶:“棉花就是白疊子,公主聽我說過棉花的用途后,使人從長安搜羅了種子去,由我在葦澤關試種。然限于品種和耕種技,收并不高……”

Advertisement

薛朗直接把產量的數字報出來,道:“去年所收之皮棉,除了一捆用作試制棉織品外,其余的,在棉襖試制功后,全都做棉襖,給葦澤關之邊軍,站崗守衛時換穿!”

說到這里,薛朗頓了頓,續道:“棉花種植不像紅薯、土豆那麼簡單!需要特定的氣候條件和耕種條件,喜溫喜,怕雨漬澇,怕病蟲害;需要特定的溫度和度,氣候太干,棉果會炸裂,太又易遭病蟲害!限于這些條件,縱觀我大唐,適宜種植的地方并不多,又怎麼?在天下推廣?”

薛朗頓了頓:“其二,限于種子數量與質量!棉花并非我大唐原產,種子多是從高昌國流,所存有限。今年能種這麼十來畝的棉花,已是安國平公主利用份,窮盡方法搜羅而得!然比之邊軍的數量,收獲的棉花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敢問如何推廣?”

薛朗面容嚴肅,冷眼看著潘德慶:“別的且不論,只這兩點,敢問潘史,棉花當如何推廣?不一步步來,一口就想吃一個胖子,會不會噎死還兩說,薛朗能力有限,還請潘史教我!”

潘德慶被問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強自撐著道:“既然限于耕種面積和種子,更應當上朝廷,由朝廷出面統一調配,全力支持,當以國為重,仁義為先!”

“荒唐!”

“一派胡言!”

……

薛朗都還沒說話呢,朝中列班的大臣們便跳了出來,集不約而同的開始懟潘德慶,特別是出世家那些——

這個年頭,家國,家國,時人多以家族為重,特別是這些傳承了數百上千年的世家們。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對世家們來說,皇帝可以換,家族卻不能倒!但凡歷史悠久些的家族,誰家沒有一點兒珍藏的方之類的東西。

若是讓潘德慶的這番歪理邪說了,那以后大家是不是有點兒什麼好東西都要先上給國家!

這絕對不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