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夏布衣 121 危機中育先機

《大夏布衣》121 危機中育先機

對于京城的百姓而言,今天的這個拼剪刀,是一種難得的驗,不僅娛樂很強,而且還真是一種發財的手段。

雖然不是人人都能拿到錢,甚至就連十兩銀子也很難拿到,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拉來五十個朋友的能力,但是他們也都是驗極佳,因為屯鹽衛出品的鹽,雖然這一次沒有了之前那樣的工,但是也比醋布要好用的太多了。

最主要的是,價格便宜。

所以一時之間,京城百姓無不稱頌,并且打算著第二天一早,就再去整一把。

至于徭役的糧食,自然要排在后面了,畢竟萬一一下子中了一百兩,那就是翻農奴把歌唱,直接錢,讓府雇人就可以了。

所以這一夜,老百姓們在興之后,都睡得很早,憋著勁頭想要第二天再去。

寧家今晚也都早早的休息下去了,畢竟明天就是小朝會了,寧書禮四更天就得起來。

轉眼就到了第二天的小朝會,這次的小朝會卻出奇的平靜,甚至那之前彈劾寧書禮的史,竟然一反之前的論調,請求給寧家賜予一個義商的牌匾。

趙極沒有多說什麼,賜下了義商的牌匾,然后便退朝了,宣了六部尚書去了謹殿,倒是寧書禮有些不安,周圍都是恭賀的聲音,之前那些還對他抱著冷眼的員們,這一次卻無比的熱切。

寧書禮有些疲于應對,因為他在這些人熱切的笑臉下,似乎看到了一謀的味道。

Advertisement

那種覺讓他很不舒服,想要逃離,可是這幫人卻拉著他,這個想要邀請他去看戲,那個想要邀請他去吃飯。

一邊的紀永康等人,都是人微言輕,幫不上寧書禮,紀云和林蘇文也都被召進了宮中,一時間寧書禮竟推不開了,正當寧書禮有些焦頭爛額的時候,忽然一個量不高的史走了過來,然后……剛才還滿臉笑容的百,瞬間四散而去。

在寧書禮有些懵的目中,那史走了過來,深深地看了寧書禮一眼后道:“如果遇到了刁難,盡可來找本。”

說完這句話,這量不高的史便扭頭走了,也不給寧書禮說話的機會,真是個怪人。

可寧書禮卻并沒有覺得此人沒有禮貌,甚至他邊的顧南風等人,也都是目敬佩。

因為眼前這個量不高的史,他們都認識——從自家的門神像上。

右僉都史,四品文,海汝峰。

說起這海汝峰那真是個傳奇,他只是一個舉人出,按照大夏朝的規矩,非進士不留京,非瀚林不部的習俗,他這輩子肯定都進不了中央的。

事實上他在四十歲之前,都只是縣里的一個小小的教渝(相當于縣教育局局長),芝麻綠豆大小的,卻在遇到了巡巡查的時候立而不跪,和周圍的縣令縣丞什麼的形了鮮明的對比,就像是一個筆架山一般,于是得了個海筆架的稱號。

后來浙江水患,因為大家都不喜歡他,所以找他去頂雷,他被派去了水患最嚴重的淳安縣當縣令,沒想到他不僅治理的非常之好,而且還是水患吏治兩手抓,把原本貪腐不堪的淳安場給弄得海清河晏,不聊生。

Advertisement

整個浙江的場都為淳安的那幫兄弟們默哀,卻沒想奧沒幾天海汝峰因為治水有功,被調任杭州府了。

杭州那是什麼地方,浙江的大佬都在那,一看這海汝峰要來這霍霍來了,一個個哪得了,趕紛紛上書,像送爺爺一樣,生生把海汝峰送進了中央,進了都察院。

可浙江那幫還沒等送口氣呢,海汝峰來了之后竟然直接將封在浙江的福王趙軒給參了,結果一來二去還真的功了。

趙軒是皇子龍孫倒是沒什麼大事,就是罰了一萬兩銀子,可浙江場和他勾結的那幫人卻倒了霉了,一下子被抓的抓,殺的殺,牽扯進來的竟然多達百余人,當年那個巡也沒能跑了,迎頭挨了一刀。

估計他死之前對自己之前的決定會后悔死。

不過都沒啥用了,這事一了,海汝峰升遷右僉都史,海筆架功進化了海青天,被老百姓當門神供奉了起來,而對于京城的那些員而言,海筆架那就是瘟疫一般的存在了,誰見了都繞道走。

但是對于寧書禮而言,這人卻屬于崇拜的偶像級別的。

所以寧書禮現在有些興,但是興歸興,海汝峰這麼一說,寧書禮心底的不安有些擴大的跡象,他有些繃不住了,和顧南風他們說了一聲,然后趕出了皇城,去巡視一下拼剪刀。

而一路之上,他的這種心慌便越發的明顯。

而等他到了宣示坊的時候,頓時臉難看到了極點。

Advertisement

因為拼剪刀的轉盤已經被打倒了,昨天還都喜氣洋洋的老百姓,這時候卻是喧嘩震天,拼命維持的伙計們,已經被淹沒了。

寧書禮就在那站了一會,就覺得脊背發寒,瘋了一般的跑回了寧家,推開了門,卻見寧修正在那喝茶。

“哥,出事了!”

“嗯,知道了。”寧修卻像沒事人一般的笑了笑,給寧書禮也倒了一杯茶,然后指了指邊的椅子道:“看你跑的滿頭大汗的,坐,先喝杯茶。”

“哎呦我的哥哥誒。”寧書禮拍著大:“我現在哪有心喝茶啊,已經一團了,哥你是沒看見,現在老百姓鬧的不行了,我剛才看了一眼,竟然有好多什麼一千兩、一萬兩的拼剪刀轉盤,一堆老百姓都中了,這肯定是王塵他們搞得鬼,伙計們怎麼解釋他們都不聽,再這樣下去,不用那幫言彈劾我,老百姓就得先把我給吃了。”

“娘希匹,我說今天那幫人為什麼在朝堂上給我說了一堆好話,還要給咱家弄個什麼義商的牌匾,這不僅是要打我的臉,還是要把陛下架在火上烤,要讓陛下站到老百姓的對立面啊!”

“說完了?”寧修看了寧書禮焦急的樣子,笑了笑,站起,端起了那杯茶道。

“你現在能夠這麼快的反應過來,已經是進步了很多了,不過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先要冷靜,先把這茶喝了吧。”

寧書禮看著寧修手中那碗碧綠的茶湯,最終還是下了心中的不安和憤怒,喝了下去。

寧修笑了笑道:“畢竟是權貴之家,權傾朝野,不是一個拼剪刀就那麼容易搬倒的,他們會反擊,這是一定的。”

“但后世有一位偉人說過,要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危機危機,危險中蘊含著機會。”寧修忽然看向了王家的方向,冷冷地一笑道:“不怕他們搞事,就怕他們不搞事。”

“放心吧,這一次,他們是自己把刀柄,遞給過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