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夏布衣 133 封侯非我愿

《大夏布衣》133 封侯非我愿

是夜,夜涼如水。

在玄武湖那艘大船上,一向低調的林一木終于出了獠牙的時候。

葛府也在進行著一場宴席。

這是一場規模算不上大,菜品也并不盛,只是些家常便飯,但是規格卻很高的宴席。

因為一場宴席的規格高低,菜品并不起決定的作用,真正的決定規格的是人。

參加這場宴會的,不僅有四大書院學生中的一些佼佼者、顧南風紀秋水這樣的新秀,還有六位獲得了萬民傘,頗有政績的員,葛葉、紀云這樣的大佬也列席于間,而在主坐上坐著的,更是當朝太子趙雄英。

趙雄英穿著四爪蟒袍,一臉的英姿發,舉手投足之間盡顯皇家風范,當真是不愧賢太子之名。

參加這次宴會的人都是有榮與焉,但是他們都知道今日的主角不是他們。

而是坐在太子對面的一個小胖子。

這個小胖子,一個月前還是四大書院的笑柄,但是現在卻已經是京城的新貴了。

一句據說是出自他筆下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山”,引發質疑。

詩會選拔上驚才絕艷名滿京城。

一場賭約震驚四座,無人看好的他況下,竟是屢出奇招,到了今日已經圓滿完了任務。

一百萬兩鹽稅,不過用了區區十幾天的時間,連二十天都沒用到,參會的人看著他,腦海中想起最多的就是他在詩會選拔上念出的那首詩——十年磨一劍,寒霜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這一劍,當真鋒利無比!

而且今日,太子都親自下場為他助陣,誰都能看的出來這代表著什麼。

這以后就是從龍之臣了!

一條黃金大道已經在他的面前鋪展開來了,人們看著這個年,似乎覺得“寧傻子”這個稱呼已經遠去了。

Advertisement

當然,看著他自然也有人會想到不久前在京城喧囂塵上的另一個名字——寧修。

只是這個時候,自然沒有人再去提退婚的事

一場賭約,已經挽回了寧家所有的尊嚴。

寧家攀附林家?

這樣的青年才俊,這樣的寧家,不必去攀附任何人!

宴會之上,太子趙雄英更是多次好不藏地直接夸贊寧書禮,更是讓本已經是宴會焦點的寧書禮,收獲了更多的目

等到趙雄英說他不勝酒力,和葛葉進了堂休息之后,好多已經有了幾分醉意,按捺不住的四大學院學生便把寧書禮給圍了上來,說一些茍富貴,勿相忘的話。

寧書禮也并沒有小人得志,拉踩這些同學,且不提他們今日幫了自己,便是以往,這些出寒微的學子,也一向不是和那些出高貴,以嘲笑自己為樂的宦門子弟一波的人。

寧書禮有禮有節又不失熱切地回應著這些同學,這段時間他長的飛快,從開始面對這樣場景的手足無措,到現在已經有些游刃有余,談笑風生的樣子了。

而推說不勝酒力的趙雄英,在離開之后,眼神卻頗為的清澈明亮,他和葛葉走進了堂,和正在與葛云風飲茶的一個年說道。

“看來這世上從沒有無可救藥之人啊。”

年和葛云風趕站了起來給兩人見禮。

“寧公子。”趙雄英含笑看著眼前的年道:“我們終于見面了。”

和葛云風飲茶的那個年,自然便是寧修,此刻面對趙雄英,寧修淡淡一笑道。

“早就聽說太子賢名,今日一見,太子果真是我大夏之福。”

“想不到你寧修也會溜須拍馬。”趙雄英神玩味道:“你幾次三番想要和林若彤退婚,不會是看不上林家,想要待價而沽吧。”

Advertisement

“如若是這般,那太子看寧某可賣多銀錢呢?”寧修也不惱怒,反問道。

趙雄英和葛葉對視一眼,然后哈哈大笑道:“你若是能賣,怕是父皇愿意為了你重開宰相之職!”

“坐,坐。”趙雄英坐了個請手,眾人亦不扭,分位落座后,趙雄英再度看向寧修,開口便是直抒臆道:“寧修,這諸多妙計,都是你給寧書禮出的吧。”

“書禮也出了很大的力。”寧修說道。

“果不其然。”趙雄英又問道:“那黃冊之見解,想來寧書禮也都是從你這得來的了吧。”

“寧某的確給舍弟講了一些。”寧修又道。

趙雄英雖然心中早已有了結論,此刻卻仍不住驚艷,看著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年,眸中頻生異彩。

寧修卻始終是那一副淡然的模樣,仿佛那令外堂眾人求之不得的太子贊賞,在他這里不過是就和今夜的晚飯,明天的太一樣尋常而已。

趙雄英看著寧修寵辱不驚的樣子,卻是越發的贊賞,終于忍不住說道:“寧修,你可愿意朝為?”

“寧某實在是閑散慣了,這國家棟梁,實在是擔當不起。”寧修拱了拱手道:“承蒙太子錯了。”

趙雄英眼中閃過一抹失,但是卻也早有了心理準備,也不氣惱,轉口說道:“既然這樣,那本宮也不強求,本宮今日見你,也并非是為了這事,只是想提醒你,萬事小心。”

“多謝太子殿下關心。”寧修拱手道謝,卻靜靜地看著趙雄英,等著下文。

葛葉起和葛云風道:“孫兒,老夫也緩的差不多了,你隨我在和各位大人喝兩杯。”

“是,爺爺。”葛云風也看得出眉眼高低,趕,扶著葛葉的手臂朝外堂走去。

Advertisement

而趙雄英見二人走遠,便起關上了房門,轉過之后,神已經一片嚴肅。

“寧修接旨。”

寧修愣了一下,但旋即跪倒道:“學生寧修接旨。”

“朕二十五歲起兵,自微末而扶搖直上,合十八路義軍大破陳無亮,江南稱王,又三年,北上討賊,任寧震元為帥,逐蒙元于燕北,復祖制,重造漢家朝廷,乃稱大夏,面南而稱帝。自朕極以來,南懾月于大海,北拒蒙元于燕云。廢丞相之職位,收權柄于中央,休養生息,以富民力、平瘡痍,今已十六載矣。”

“然終有權臣弄國,田逃稅、結黨營私,朕念當年之功,又想民生多艱,江山終未一統,異族虎視眈眈,不愿大開殺戒,損我大夏元氣,然其不思悔改,弄權養勢,以朕無刀爾。”

“朕三載之前整肅朝野,然天災橫生,東南水患,燕云蝗災,西北地,蒙元蓄勢,月蠢蠢,遂無力換,以至今日,蒙元大破燕云十六州,殺我百姓無數,四野哀嚎、流漂櫓,雖有白侯扶大廈于將傾,數年積攢之國力,卻亦毀之一役。”

“朕痛心不已,終知朝政以腐敗骨,然士族為患、豪族蔭,三年天災,一月國難,無數百姓將士死于非命,卻養其。朕每每念此,怒發沖冠,夜不能寐,卻悔之晚矣。”

“但得卿京以來,托弟建功,奇謀頻出,風骨若父,始見明。今所者,乃平世家,除豪族,整吏治、歸銀錢于百姓,還安寧于四野。朕知卿心中幾多顧慮,然天下大在即,愿卿承父之志,扶大廈于將傾,挽山河于倒。”

“朕……”趙雄英一口氣說了一大堆,心已經激,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后,才扶住了寧修的雙臂,以他的口,說出了趙極口諭的最后一句:“卿,請起。”

寧修在趙雄英的攙扶下站了起來,他看向了眼前這個負賢名的太子。

在那雙眼中,他似乎看到了趙極的痛苦,帝王的無奈。

趙雄英亦是看著眼前這個年,眼中流淌著諸多慨。

“像,你真像他。”

“誰?”

“寧將軍。”趙雄英深深地看了寧修一眼,然后說道:“其實,父皇這麼多年,一直覺得對不起你們。”

寧修沒有說話,一雙眼眸中只有平靜,看不出喜怒。

趙雄英卻輕輕地嘆了口氣道:“當年江山初定,父皇銳意改革,寧將軍甘為銳刀,當年在京城殺了個人頭滾滾,可……最終還是引起了士族豪門的反彈,政事幾近癱瘓,境無數地方,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再起烽煙,父皇也是不得已,只得罷免了寧將軍的職,可……”

“太子不必再說了。”寧修卻忽然笑了笑,“寧某都明白,我很清楚我的敵人是誰。”

趙雄英驟然間渾一震,看向寧修的雙眸,卻沒有在里面看到一的埋怨和虛偽。

他突然眼眶一紅,這位未來大夏的國君,竟是在寧修面前彎腰下拜,聲說道:“寧修,我趙家,對不起你寧家!”

寧修的眼中終于是生出了一抹波瀾,他輕輕地嘆息了一聲,雙手攙扶起了趙雄英道:“太子殿下,寧某今日既然接了殿下的邀請,自然已經做出了選擇。”

趙雄英抬起了頭,心中仍是激不已,他此刻并非裝出來的,他年時便隨著趙極征戰四方,寧震元雖然和他有君臣之別,但卻如叔侄一般,只是當年便是趙極為九五之尊,他位居東宮之,卻依舊不得不向盤踞在這個天下數千年的門閥世家低頭,拼盡了權利也只是保住了寧震元一家的命,他們收回了寧震元的爵位職,可他們也何嘗不是失掉了尊嚴和銳氣。

打天下容易,因為天下大,士族門閥的利益損,他們推舉一個人出來重掌天下,在全天下的財富支持下,那個人可以所向披靡。

可坐天下難,因為這一次的對手,卻換了在這片土地上經營了數千年的力量,和這力量對抗,即便是皇帝,也要避其鋒芒。

趙雄英本以為趙極的一生,就是在士族豪門虛偽的萬歲聲中,爭取那可憐的利潤。

自己的未來,也只是和那些人斡旋。

可在此刻的寧修上,他看到了希

潤的眼角,眼中閃過灼灼的華,取出了早已經放在暗格中的一個木匣。

雙手相托,鄭重地遞給了寧修。

“這是你父親當年的配劍,也是當初現在父皇賜給你的尚方寶劍!”

寧修神,接過劍匣推了開來,只見里面靜靜地躺著一柄三尺青鋒。

寧修將那寶劍拿了出來,魚皮劍鞘上竟帶著一溫暖。

下移,寧修渾不住一

只見上面寫這一行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