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一眼掛在墻壁上的鐘表,還有幾分鐘就要到了九點了。
“章姐,那詭異的敲門聲每天都會響起嗎?”我問道。
章士回憶了一會兒后說道:
“沒錯,大約從一個星期前,基本上每天我都能聽到。”
“敲門聲都是從幾點開始?”我接著問道。
“午夜十二點,每天都是,只要十二點一過,那敲門聲就響了。”章士看著房門那邊說道。
“好,我知道了,你先回房間陪著你兒,接下來的事就給我們了。”我說道。
章士聽后連連點頭:
“好好好,今天晚上就麻煩你們了,我真的很謝……”
章士回到房間里后,我便把心中的疑告訴了蔣超和秦郁。
蔣超聽后分析道:
“或許那厲鬼不夠道行,所以他才進不了屋,不過這對咱們來說是個好機會,至對我們造不威脅。”
秦郁卻開口說道:
“你們千萬不能大意,我們所面對的可是厲鬼,稍有不慎就可能把自己的小命丟掉,為了他的替死鬼,我覺得還是不能輕敵。”
我點頭:
“秦警說的沒錯,咱們今天晚上必須要謹慎面對,小心駛得萬年船。”我說著想起蔣超之前在車里跟我所說的那番話,于是問道:
“蔣超,你不是研究出了一種能夠輕而易舉滅鬼的辦法嗎?究竟是什麼辦法?”
蔣超聽后沖著我神一笑:
“初九,你聽過雷擊桃木劍嗎?”
我點頭:
“聽過,難道你手里有?”
這種雷擊桃木劍,顧名思義,就是用被天雷所擊中過的桃樹上的木料做桃木劍,桃木本就驅邪,再加上天雷的加持,更是讓冤魂厲鬼聞風喪膽。
但雷擊桃木劍極為珍貴,市面上所售賣的多數都是假的,所以我聽到蔣超提到雷擊桃木劍后,第一反應是他難道把這種特別稀有的桃木劍給搞到了?
蔣超搖了搖頭看著我和秦郁說道:
“我手里沒有,不過我會制作。”
“制作?怎麼個制作法?難不把桃木劍綁在避雷針上面?”秦郁看著蔣超問道。
蔣超再次搖頭:
“不用那麼麻煩,用電擊。”
“電擊?我覺得不靠譜。”我說道。
蔣超卻十分有自信:
“天雷也是電,和咱們日常所使用的電差別不大,而且這電也能驅鬼,用電不斷擊打桃木劍,桃木劍會將電力吸附在劍之上,有了電的加持,桃木劍的驅鬼能力則更上一層樓,基本上和雷擊桃木劍有著異曲同工之秒。”
聽完蔣超的解釋,我覺得他這個什麼電擊桃木劍的想法不太,不可能有什麼太大的效果。
但秦郁卻不這麼想,看著我說道:
“初九,我覺得蔣超這個辦法可行,你趕把桃木劍給他,讓他用電擊試試。”
我聽后連連搖頭:
“可算了吧,我現在手里就這麼一把桃木劍,萬一在給我電擊壞了,咱們今晚可就麻煩大了。”
蔣超四下看著房間,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
他先是在臺上找到一塊木板,然后用鐵線做一導電線,最后找來排開始制作電擊木劍。
蔣超找到的這塊木頭是一塊白楊木,本沒有驅邪的功效,不知道再被電擊過以后,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我正想著,蔣超已經開始作,將導電線一頭到排里,另外一頭放在木板上面,結果沒有任何反應。
于是蔣超又將加了一點兒水用力導點,這次將通電的鐵線搭過去后,隨著一道刺眼的火閃過,排直接砰的一聲燒掉了,一黑煙從里面冒了出來。
蔣超也被嚇了一跳,連忙將手里的導電線丟掉地上。
這時房間里的章士連忙走了出來,詢問我們發生了什麼事。
我看著還在冒黑煙的排對章士解釋道:
“沒事,我們在借點兒電驅鬼,你不用擔心,待會兒過了十二點,你就陪著兒待在房間里,無論聽到什麼聲音都不要開門。”
章士聽后連忙點頭:
“好,我現在就回去。”
章士走后,我低頭看了一眼蔣超的“杰作”,還別說,那快木板上還真讓他用電擊擊打出了一道黑如同閃電一般的電紋。
蔣超看到這里后,連忙對我和秦郁說道:
“看到了沒有?這就是電擊木,初九,秦警,待會兒你們就瞧好了,我就用這把臨時制的電擊木,將外面那個厲鬼給打個魂飛魄散!”
秦郁看著蔣超手里的電擊木問道:
“蔣超你跟我說實話,這電擊木你之前自己試驗過,還是今天瞎貓上死耗子讓你給研究了?”
蔣超看了一眼秦郁說道:
“秦警,你這就不對了,什麼瞎貓上死耗子,搞研究沒有這一說,待會你們盡管看好了,千萬別過來幫忙。”
其實我倒是想看看蔣超這把臨時制作而的電擊木劍到底有沒有驅邪克鬼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我們三人一直坐在客廳里等著,眼看馬上就要十二點了,我心跳開始莫名的加速,不由地張了起來。
我一直在盯著墻壁上的指針,看到已經過了十二點鐘,門外的敲門聲并沒有響起。
繼續等了一會兒,還是沒有聽到那詭異都敲門聲音。
這時蔣超忍不住開口問道:
“我說初九,那厲鬼是不是應到咱們來了,所以今天晚上不敢上門了?”
“厲鬼怎麼應到的?”秦郁好奇的問道。
蔣超剛要開口,我馬上對他做出了一個噤聲的作,同時用手指了指門外。
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從外面傳來,接著詭異的敲門聲響了起來:
“砰!砰!砰!”
敲門的聲音打破了周圍的平靜,我的心也跟著懸了起來!
蔣超手持電擊木,從沙發上站起來,就要過去開門,我擔心蔣超一個人應付不了,拿上桃木劍隨其后。
蔣超走到門前,過門上的貓眼往外看去。
“外面有人嗎?”我小聲問道。
蔣超點頭:
“我看到了,有人!一黃,帶著面罩,這貓眼里面不清楚,看不到那個人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