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重生之回到唐朝當王爺 第491章 難民入京都

《重生之回到唐朝當王爺》第491章 難民入京都

還不等西涼王從驚訝的氣氛中緩和出來,劉明和站了出來,明知道他不會有什麼好事,為國王,總是不能夠駁回臣子們的問題。

李牧塵端起杯中的茶水,至,冷冷地撅起一抹,心說,好戲就要上場了,心想則罷,將茶水一飲而盡,大有喝酒的味道。

西涼王皺著眉頭,臉上閃過稍縱即逝的神,說:“哦?不知劉卿所奏何事?”

劉明和來到中央位置,跪在地上,說道:“並非臣有意打斷大王和老祖宗雅興,只因十萬火急,臣剛才接到線報,正有一大批難民湧涼州城。”

“什麼!”

此言一出,四座驚起,難民湧國都,這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定是某地發生了暴,或是荒,又或者其他不得了的大事,諸如瘟疫之類。

否則的話,難民何以逃至天子腳下?況且難民進京,於當地百姓員絕對可算得上大罪過。

事關國事,西涼王立馬變得嚴肅起來,他當即喝推歌舞之,命其先行一側待命。老太后是明德之人,知曉其中利害關系,當國事與壽宴相衝撞,必然是先讓於國事。

西涼王連忙問道:“報可否準確?”

劉明和連忙說道:“難民已近城郊四十余裡,怕是再有一日之景,便可進涼州城,還請大王早做打算。”

他說得輕巧,難民已至都城,為國之王上,如何能夠將自己的子民驅趕出城嗎?難不派兵鎮,當場驅散?可若是如此,不知要寒了多臣民的心。

他深諳得民心者得天下,既然是無法阻擋浩的難民浪,那便是大開城門,將他們於城門邊緣就此安

“傳本王的命令,茲令人開倉賑濟難民,命人於近郊設立營防,以供難民可有居住之所。”西涼王當即下令。

Advertisement

逃跑至此的難民,其腸轆轆,首要之事便是溫飽問題,不然的話,難民大鬧都城,必定會引來更多的麻煩。

西涼王深知如此,故而首要之選則為開倉放糧。

遇此十萬火急之事,壽宴就這般寥寥而終,突然冒出這種事,識趣之人都懂得輕重緩急。

隨後,西涼王又吩咐了一些後續可能發生事的預備措施,為至高者,李重耳算是合格的皇帝,遇到問題的能力也可稱得上完,一切的功勞都要歸功於老太后的輔助。

老太后拄著龍頭拐杖,於一側聽完之後,欣的點了點頭,盡管西涼王爺已是半百老人,可在他的面前,依然是個孩子。

待所有事基本安頓完畢之後,接下來才是追究問責的時候,西涼王非是昏庸之輩,不敢妄稱‘賢明之君’,卻也是個賞罰分明的好皇帝。

“劉明和!!”

“臣在!”

“本王問你,難民從何而來?湧國都的原因又是什麼?你速將自己知道的一切告知本王,大量發難民,郡縣一定出現了問題。”西涼王問道。

為西涼國王,他手中除卻老祖宗和星月樓兩方力量,再無其他可用之,相比之文暄王和劉明兩派,沒有強大的報中心,準確地說,報中心不足以擴大至全國。

盡管星月樓這麼多年來以來苦心經營,終有小,可還不至於遍及全國。

報被握在兩個派系之中,西涼王無法第一時間得到報,只能任人挑選而聽之,太過於被

正如今天難民一事,竟是有劉明和前來相告,而在此之前,他連一風聲都不曾聽過,可見自己的這位皇帝當的有多麼窩囊。

正如之前所言,李重耳是一位民如此的好皇帝,卻也僅是合格,由於他政策上的失誤,導致兩大黨羽勢力迅速崛起,已至無法掌控的地步,從這個方面講,他可算是失敗。

Advertisement

李牧塵端坐臺下,發生這麼大的事,仿佛與自己毫不相乾,閉目養神,不為外界所

劉明和等著就是西涼王的這句話,他說道:“回大王,難民自天水郡而來,之所以會湧國都正是因為當地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聲載道,日子苦不堪言,加之田間米糧皆被府強行收走,苦於無奈,百姓們集都城。”

各地貪汙吏,無論是大唐還是西涼,西蜀還是吐蕃,又或是西域、突厥,但凡有著為者,必然有著這類人的存在。

只是,西涼王關注的點而非如此,有三個字吸引了他的注意,問道:“天水郡?!本王似乎有些印象?”

劉明和說道:“大王可曾記得三年前,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母親,隻一人,前往國都告狀。”

“對對對,恰有此事,當時本王依稀記得,那位老人家著襤褸,拄著一,不遠千裡而來,鞋子都磨破了,腳上全,臉蒼白如蠟,行枯槁如柴,好像是為了給死去的兒子冤。”

“本王真是好記,不錯,那位老母親的兒子被當地惡霸打死,被打死之人的父母前往府討還說法,怎知惡霸勾結鄉裡員,竟是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害者的父親,以誣告罪名活活杖責至死,那位老婦人為了給兒子和丈夫冤,便是隻來京城告狀。”

三年前,此事可謂是轟了整個涼州城,涼州百姓們紛紛為那位痛失丈夫和兒子的老婦人同可憐,並幫助那位老婦人告狀,本以為可以張正義,最後卻是不了了之。

西涼王又問道:“怎麼?發難民之事,與三年前的老母親又有什麼關系?三年前,本王已是派人徹查,難道挑事之人乃是那位老人家?”

Advertisement

徹查?!

好一個徹查,西涼王哪裡知道,如此天大的冤,他由刑部尚書徹查此事,刑部尚書私收賄賂,最後以一個證據不全為由,將案件了下來,隨後歸卷宗就此結案。

而那位老母親被返送會家鄉的第二天便是無故的死了,其中幕後的黑手,已是不言而喻。劉明和並非是聖賢之人,亦非為老百姓鳴冤的人,這麼做,全部是為了鏟除文暄王黨羽。

當然,過程中不免有一些正義之舉。

當劉明和將此事的緣由始末詳細說來之後,聞言之後,西涼王然大怒,他又不是傻子,怎麼會不明白其中的門道呢?

為了讓西涼王的怒火更盛從前,劉明和繼續說道:“大王,此次發難民之難,真正的源頭便是三年前被告狀的天水郡太守,這些年來,他中飽私囊,斂財貪汙,搜刮民脂民膏,使得天水郡百姓們連最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

“而當地不乏想要進京告狀之人,可下場無一例外,第二天慘死家中,其慘狀令人無法直視。”

西涼王反問道:“這種人為什麼不革職罷免?留其位上於國於家皆為必殺的蛀蟲?”

哎!

聽得劉明和哀歎了一聲,西涼王又問:“不知劉卿幽怨何事?”

“大王有所不知啊!那天水郡的太守背後為他撐腰的人可是不得了啊,來頭可大著呢。”劉明和說道。

話已至此,文暄王李暄和刑部尚書周玉金,二人皆是一沉,心臟猛地一跳,額頭上皆是流出了雨點般大的汗水。

李暄抹掉了兵部尚書的所有罪證,正當得意之際,疏了刑部尚書。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只因李牧塵總是在他的耳前闡述兵部尚書的重要,故而忽略了周玉金也是理之中。

文暄王如何不懂得劉明和的心思,沉思機會除掉刑部尚書!!而難民一事,便是他挑起整件事的契機。

西涼王震怒:“什麼人敢為這種罪大惡極的人撐腰,說出來,本王定饒不了他!!”

“臣……不敢!!”

劉明和這話純粹是婦面對風流的種,在男人面前裝矯,還有他不敢的事,他恨不能立馬說出刑部尚書的名字。

明知此乃劉明和故意為之,西涼王還是說道:“本王命你說!膽敢有半句慌忙,當以欺君之罪論,說!!”

劉明和遙指著刑部尚書,說道:“此人乃是刑部尚書周玉金周大人!!”

“當年正是他將此案了下來,而多年來天水郡太守常年私下賄賂周尚書,這些事都是查有實據的。”劉明和說道。

這些年來,刑部尚書錯判的冤假錯案,何其之多,而他為人的標準則是錢多者便是贏家,凡是不給送禮的人,一律按照律法加以懲治。

周玉金貪得無厭的地步,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誰讓他是文暄王的幕僚呢?許多人而生畏,不敢拿他怎麼樣?只能忍氣吞聲!

劉明和正是按照李牧塵的建議,才是謀劃了這件事,以三年的事為契機,徹底將此人一舉拿下,為了壯大聲勢,組織難民湧京城便會最大限制的放大整件事,就算文暄王實力通天,也難下來。

“周玉金!!劉卿說的可都是真的?!”西涼王厲聲大怒。

刑部尚書早已嚇的渾冒冷汗,撲通一聲跪了地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