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一品權臣 第104章 軟禁童貫

《一品權臣》第104章 軟禁童貫

貫嚇的跪下伏在地上,惶恐說道:“陛下,臣也不知道這個彭大柱是假的,請陛下恕罪。”

“一句不知道就行了嗎?”

徽宗把手里的供詞朝貫扔了過去,由于那些供詞紙張沒有訂在一起,這一扔散的到都是。

“由于你的失職,導至大宋的軍事和朝廷機,讓大宋于隨時會被西夏攻擊的險境,你難道就想用一句不知道就打發寡人了嗎?”徽宗怒喝道。

“臣有負陛下重托,罪該萬死,請下恕罪。”

貫現在已經徹底的慌了神,腦子里全是砍頭的恐懼,已經想不起該如何辯解,只是一個勁的磕頭乞求,希能保住腦袋。

“陛下,這件事大人雖然有一定的責任,但也不能完全怪他,誰也沒有想到那彭大柱居然還有個孿生兄弟,而且這彭二柱也實在是太狡猾,竟然想出如此險的計策,換任何一個人也很難察覺。所以,老臣懇請陛下饒恕大人這次。”蔡京出班說道。

這個時候他必須站出來說話,這不僅因為貫對他們這個臣集團很重要,一旦倒臺對整個臣集團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必須盡最大努力保住他。

同時,蔡京臣集團的首要人,必須起到凝聚整個臣集團的作用,如果這個時候不站出來為貫說話,勢必會冷了其他臣的心,對他不再信任。

一旦要是沒有了這些大大小小的臣支持,他的末日也差不多到了。

所以,盡管他知道這個時候為貫說話有可能會怒徽宗,但也只能著頭皮站出來。

“臣反對太師的說法。”

石松出班奏道:“陛下,樞貫為樞院使,掌管著大宋所有的軍事機,應該時時刻刻都保持警惕之心才是。如今西夏的細在他眼皮底下竊取了大量軍事機,此不僅會增加大宋軍士的傷亡,也會造大宋江山社稷的不穩。如果就這樣輕易的饒了貫,那以后其他員人人效仿,大宋江山豈不是要毀于一旦了嗎?

Advertisement

所以,臣認為不僅不應該輕饒貫,而且還應該嚴懲,以儆效尤,以防以后再出現類似的事,給江山社稷帶來更大的危害。”

盧正鑫隨后站出來說道:“臣附議。”

“臣附議。”司馬宏也出班說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除議。”

宿元景、左諫議大夫趙鼎、右諫議大夫陸修平,三人隨后也出班附議。

高俅宿元景、司馬宏等人也站出來針對貫,但以徽宗一時腦熱真的砍了貫,趕也站出來說道:“陛下,大人執掌樞院這些年,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前番與西夏戰,大人親率大軍痛擊西夏軍,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臣懇請陛下就看在他為國立下大功的份上,寬恕他這次,相信經過這次教訓之后,大人一定會小心謹慎不再犯同樣的錯。”

“立有戰功就可以為逃避懲的理由嗎?”

華櫸冷笑一聲說道:“為大宋立下汗馬功勞的人不止貫一個人,如果人人都以有戰功為由逃避責任,那還要大宋的律法干什麼。況且,貫不僅有失職之過,還有擅自調軍隊為其私用之罪,所以絕對不能輕饒。”

“什麼,擅自調軍隊!”徽宗的臉瞬間寒的可怕。

“未得圣意擅自調軍隊,這可是殺頭的大罪。”在場的大臣也都嚇了一跳。

要知道樞院使雖然擁有調兵的權利,但并不是說就可以隨意調兵馬,而是必須經過皇帝授意之后才能調兵,而且每次調兵之后還得向皇帝稟報調兵的詳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人趁機作推翻朝廷,否則不經皇帝許可,便可隨意調全國的兵馬,要造反可是非常容易的事

Advertisement

“華大人,你說話可要有證據,信口雌黃,惡意造罪名,可是欺君大罪。”高俅語氣生說道。

“想要證據是嗎?”

華櫸冷笑了一聲,對徽宗說道:“陛下,彭二柱潛伏在樞院期間,不止竊取到了很軍政機,而且也獲知了不貫擅自調各地軍隊為其私用的事,陛下只需問他就可知道詳。”

徽宗盯著彭二柱說道:“把你知道的貫私調軍隊的事都說出來。”

彭二柱隨即把他多次看到的,各地駐軍將領給信上的容說了出來。

徽宗聽完然大怒,目狠厲的沖著貫吼道:“貫,真是好大的狗膽,竟敢背著寡人私調軍隊為你所用,你該當何罪?”

貫嚇的魂不附,伏在地上抖說道:“陛下,臣沒有,這,這,這都是彭二柱胡說八道的,請陛下明察。”

“陛下,罪民沒有說謊,剛才所說的句句屬實。”彭二柱說道。

蔡京說道:“陛下,彭二柱乃西夏的細,他的話不足以為信。”

高俅也跟著說道:“太師所言甚是,常言道,抓賊拿贓,捉捉雙,

華櫸隨即也說道:“陛下,若想知道彭二柱說的是不是真的其實很好辦,只要派人去把與貫有信來往的將領押回來一問便知。”

“高俅,立刻派人把彭二柱提到的與貫有切來往的那幾位將領全都給寡人帶回來。”

徽宗對這件事非常重視,立刻就下了旨意。

高俅剛要接旨,華櫸搶先說道:“陛下,高太尉與貫素來有,按照公平的原則應該避嫌,否則不管那些將領說什麼話來都會引起爭議,只會讓案件變得更加復雜。”

高俅跟貫穿一條子,讓他派人去帶人,正好可以給他和那些人串供的機會,所以華櫸才要阻止。

Advertisement

徽宗想了一下,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問道:“那依你之見該怎麼辦呢?”

華櫸說道:“這件事非同小可,出不得半點差錯,而且還得防止有人向那些將領提前泄況,因此不管是派軍、護衛軍、還是刑部,大理寺去都不合適,而應該派一名既跟軍與護衛軍都沒有關系,對陛下忠心又正直清廉的員前去,這樣可以確保不提前泄與串供。”

“那些將領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一名員是不是有些了?”徽宗說道。

華櫸說道:“私自調兵乃是大罪,只要有一次就足矣定罪,所以只要先帶回一個正實他確實私自調兵,就可以定他的罪。至于其他那些聽從他吩咐私自調兵的將領,可以過后再理。”

徽宗點了點頭,說道:“說的不錯,那你說派誰去合適呢?”

華櫸看了一下宿元景,說道:“殿前太尉宿元景宿太尉,為人正直清廉,且對陛下忠心耿耿,絕對不會泄與串供,所以由他率人前去是最合適的。”

“嗯,這個提議甚合寡人之意。”

徽宗對宿元景說道:“宿卿家,那就由你去把人帶回來。”

“臣遵旨。”

隨后宿元景想了一下,問道:“陛下,那臣帶那位將領回來呢?”

徽宗剛要開口說話,華櫸說道:“陛下,為了防止朝中有人向將要帶回的那位將領通風報信,臣以為陛下最好不要明說出來,而是寫在圣旨上,這樣就算有人想通風報信,也不知道該報給誰。”

“這個華櫸還真是心眼多,不過你以為這樣我們就沒有辦法通風報信了嗎,那也太小看我們了。”蔡京、高俅心里冷笑道。

徽宗覺得有道理,讓吳呈海準備好了圣旨,提筆在圣旨上寫下了要帶回將領的名字,然后遞給宿元景,說道:“即刻啟程,三日務必把人帶回來。”

“臣遵旨。”

宿元景接過圣旨,轉離開了紫宸殿。

“陛下,那貫現在該如何發落?”石松問道。

徽宗看了一下貫,略微想了想說道:“免去貫樞使的職,押天牢看管,待宿卿家把人押回,寡人審問清楚之后再發落。”

貫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才爬到的這個位置,居然就這樣失去了,尤其想過不了幾日連命也會丟掉,整個人便渾癱倒在了地上。

蔡京略微想了想,對徽宗說道:“陛下,畢竟是朝廷大員,而且有沒有做過私自調兵的事也還沒有查清,把他關進天牢實為不妥,傳出去朝廷也會面無。依老臣之見,不如把他在家里,這樣既可以保證不讓他逃,同時也不會引起朝野太大的震。”

徽宗考慮了一下,點頭說道:“好吧,就把他在自己家中,但不許外出。”

“謝陛下圣恩。”蔡京說道。

“來人。”

徽宗沖著侍衛喊了一聲,前侍衛過來,他指著貫說道:“把貫押回他的家中,嚴加看守,不許他與外界接,更不許他逃。”

“遵旨。”

前侍衛上前貫的服,然后把他拖出了紫塵殿。

“來人,把彭二柱和拓跋墨云推出去斬首。”徽宗說道。

華櫸說道:“陛下,眼下西夏大宋虎視眈眈,又竊取了大宋很多軍事機,尤其已經探知邊境的兵力布防,相信很快就會對大宋發攻勢。彭二柱在西夏多年,又在細作監接過西夏人的培訓,對西夏的況非常了解,而拓跋墨云本來就是西夏人,對西夏的況就更加悉,留著他們或許將來用得上。所以,臣以為暫時還是別殺他們好。”

“陛下,華大人所言甚是。”石松贊同的說道。

司馬宏、盧正鑫隨后也附議。

“既然眾位卿家都認為留著他們有用,那就暫時留下他們吧。”徽宗點頭說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