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一品權臣 第1009章 吐蕃、西回鶻、回紇進攻大宋

《一品權臣》第1009章 吐蕃、西回鶻、回紇進攻大宋

一轉眼,又是七天過去了。

丁旺帶著華櫸的信回到了汴京,見到尚培齡后,把華舉的信給了他,尚培齡看過信之后,馬上準備進宮去見徽宗,但就在這個時候從門外走進來一個員,手中拿著一封軍急報,說道:“稟告老國公,宣化府種老將軍派人送來急軍報。”

尚培齡把軍報接了過去,打開仔細看了起來。

原來,幾日之前,吐蕃格爾羅部突然起兵十二萬向宣化府發起進攻,雖然種家軍抵抗住了他們的進攻,守住了城池,但是因為格爾羅部的士兵也是使用了火藥棒,因此種家軍也遭到了傷亡非常重的傷亡。

尚培齡看過軍報之后,微微皺起了眉頭說道:“這些吐蕃人怎麼也知道使用火藥棒了?”

那名員說道:“肯定是逃吐蕃的西夏軍教他們的,要不然吐蕃是絕對不會制造火藥棒的。”

尚培林輕輕點了點頭,然后把信裝回信封,準備一起帶到宮里去呈給徽宗。

但就在這個時候,從門外又走進來了一名員,說道:“啟稟老國公,周昂將軍派人從沙州送回來急軍報。”

“沙州那邊也出現了況!”

尚培林趕把軍報拿過去打開看了一下,果然沙州那邊也遭到了西回鶻的進攻,而且進攻的時間是跟吐蕃進攻宣州同一天。

兩個地方同一天遭到進攻,尚培齡知道這絕不是偶然,肯定是吐蕃跟西回鶻商量好了的,這也就意味著吐蕃跟西回鶻已經結了聯盟,或者是站到了同一陣線,要不然他們絕對不會統一行,這對大宋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老公爺,肅州丘岳將軍派人送回了急軍報。”這時又一個員從外面走了進來說道,手里同樣拿著一份剛剛送來的軍報。

Advertisement

尚培齡把軍報接過去看了一下,原來是回紇在吐蕃、西回鶻發起進攻的同一天,也向肅州發起了進攻,這也意味著回紇也加了吐蕃、西回鶻的陣營,一起跟大宋為敵。

三家聯手對付大宋這可不是小事,尚培齡不敢耽擱,急急匆匆來到皇宮見到徽宗,把華櫸的信和宣州、沙州、肅州的軍報全都呈給他過目。

徽宗看完信和軍報之后,問尚培齡:“尚老卿家你覺得咱們現在應該怎麼做呢?”

尚培齡說道:“這件事非同小可,只聽老臣一人之言不妥,陛下還是把周老相爺、宿太尉、石老將軍、司馬老將軍、盧老將軍他們找來一起商議吧。”

徽宗輕輕點了點頭,然后立刻派人把周孝德、宿元景、石松、司馬宏、盧正鑫找來了。

“陛下,依臣之見,既然吐蕃和西回鶻、回紇主向我們發起了進攻,那咱們就不應該再對他們客氣,應該立刻派兵征討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大宋不是好惹的。”盧正鑫看過軍報之后說道。

“對。”

司馬宏隨即也說道:“咱們大宋現在可不比從前了,兵強馬壯,要消滅他們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們既然敢主來挑事,那咱們就應該讓他們知道招惹大宋的下場。”

徽宗看了一下周孝德和宿元景,問道:“兩位卿家你們覺得呢?”

宿元景說道:“臣以為事只怕不像兩位老將軍想的那麼簡單,所以最好還是要謹慎一些,不要急著派兵征討。”

“太尉,難道你是信不過大宋的軍隊嗎?”司馬宏看著宿元景問道。

宿元景說道:“老將軍誤會了,我不是信不過大宋的軍隊,而是因為以前我們從來沒有跟西回鶻、回紇打過仗,對他們的況完全不知,如果貿然便發兵前去征討,只恐會吃大虧。

Advertisement

至于吐蕃,他們地在高原之上,早已適應了那里的氣候和地形,行自如。而我們的士兵長期在平原地帶作戰,本不適合他們那里的環境,到時候別說跟他們打仗了,恐怕就連走路都非常困難。

正是基于以上兩個考慮,我才會勸陛下要慎重,并非對大宋的軍隊沒有信心。”

“宿太尉所言甚是。”

尚培齡輕輕的點了點頭,說道:“咱們大宋立朝以來曾經跟吐蕃過手,而且就在數年以前,我們也曾跟吐蕃短暫的鋒過幾次,但那幾次我們都沒有占到便宜。雖然現在我們有了強大的火,但我們的士兵完全不適應高原環境作戰,到了高原上面出氣都非常困難,就算擁有再強大的火也是枉然。

而西回鶻、回紇之前只是有過跟我們通商的往,軍隊從來沒有過手,我們對他們的軍隊實力一點都不知道,而且現在他們也知道了使用火藥棒,我們如果貿然進他們的地域作戰,只怕有可能會落他們的圈套。

所以,臣贊同宿太尉的提議,不要忙著下派兵的決定,先派人把西回鶻、回紇的況打探清楚,然后再決定是不是要派兵征討他們。”

“老臣同意尚老公爺的意見。”周孝德說道。

“老臣也同意暫緩派兵。”石松跟著也說道。

司馬宏,盧正鑫在聽了宿元景和尚培齡的話之后,也覺得剛才他們的提議有些冒失了,所以站在一旁不說話了。

徽宗見大家全都同意暫緩派兵征討,于是微微點了點頭,但隨后想了一下又說道:“可是如果我們不派兵征討他們,他們一直攻打我們怎麼辦,咱們總不能一直被挨打吧?”

“陛下說得不錯,咱們的確不能一直被挨打。”

Advertisement

石松說道:“依老臣之見,不如您立刻下旨把華大人調回來,如果西回鶻、回紇和吐蕃還繼續攻打我們,那就讓華大人先率兵去平定西回鶻、回紇,然后再回過頭來想辦法對付吐蕃。”

“沒錯,也許其人對付西回鶻、回紇和吐蕃有些困難,但如果由華大人去對付他們,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盧正鑫說道。

“老臣同意盧老將軍的提議,要對付西回鶻、回紇和吐蕃,華大人是最適合的人選。”司馬宏也說道。

徽宗看了一下周孝德、尚培齡、宿元景,他們三個相互看了一下,周孝德說道:“眼下華大人已經屯兵喀喇汗國邊境,只需要陛下一道圣旨便可進攻,徹底的消滅遼國殘余勢力,如果這個時候把他調回來,豈不是給了遼國殘余勢力息的機會,將來要是再想剿滅就又要費一番力氣了。”

宿元景說道:“喀喇汗國一直有商隊跟我們來往,我們大宋的況他們應該知道,相反我們對他們的況卻不甚了解。而且喀喇汗國也不是一個小國,其地域也非常大,想要在短時間把他們滅掉只怕不容易。

而且,他們雖然不像吐蕃那樣有高原地形的優勢,但據說那里的氣候也跟我們中原不同,我們的士兵未必能夠適應他們那里的氣候,如果要是因為水土不服,造士兵大量倒下,那對我們來說可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臣也贊同把華大人調回來。

至于遼國的殘余勢力,他們現在已經沒有多人,就連百姓也沒有,即便逃到喀喇汗國得到了修養息,也不可能再什麼氣候。

我們只需要把邊境守好,同時依照朝廷的新政對待剛剛依附的那些百姓,讓他們能夠與大宋一條心,再做好各個城池之間的守衛與聯系,遼國的殘余勢力想打回來簡直比登天還難。

因此,我們不需要把華大人那支有生力量繼續放在那個地方,而是應該盡快把他調回來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尚培齡贊同的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宿太尉剛才分析得很對,遼國的那些殘余勢力現在對我們已經構不了威脅,只要我們在境做好防范以及報探查,他們就不可能再有打回來的機會。

所以,陛下完全可以放心的把華大人調回來對付西回鶻、回紇和吐蕃。

如果陛下實在不放心那些遼國殘余勢力,等到華大人把西回鶻、回紇和吐蕃解決之后,再讓他帶兵去清剿也不遲,反正喀喇汗國也不會挪地方。”

徽宗仔細想了一下尚培齡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說道:“既然如此,那寡人就立刻下旨把文山召回來。”

隨后他馬上讓吳呈海準備圣旨,趁著這個機會他又問道:“如果文山要是回來了,那誰去守現在打下來的那些地方呢?”

“這個……”

這個問題的確難到了尚培齡,宿元景他們,因為大宋在這麼短的時間之收復了那麼多的地盤,連續派出去了那麼多的兵、將和員,已經造了朝中的員和兵將短缺。

雖然最近他們已經又招募了很多的士兵和有學識的秀才、書生,但現在他們都還在訓練和培訓期,還不適合派出去,尤其是那些正在培訓的文人員,因為他們要理的事比士兵要復雜得多,如果不對他們進行嚴格的培訓和考核,一旦要是上任之后出現錯誤,很可能會影響到大宋在那些百姓心中的形象,因此在沒有培訓和考核之前是絕對不敢派出去的。

所以,現在朝中本派不出來這麼多的兵、將和員。

“陛下,朝廷眼下的確派不出那麼多的兵將和員了,因此以臣之見,不如陛下暫時只把華大人和其中一部分軍隊調回來,剩下的一部分軍隊暫時留守在原地,等到我們的士兵和員全都培訓考核之后,再派去接替他們,這樣就不會出大問題了。”宿培齡說道。

“臣贊同宿太尉的提議。”

尚培齡說道:“我們靠近吐蕃、西回鶻、回紇的邊境已經有大量的軍隊駐扎,所缺的只不過是一名可靠有效的統軍將領,華大人如果要攻打吐蕃、西回鶻、回紇,可以讓他直接統領邊關的軍隊就可以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