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種田經商 旺夫命 065

《旺夫命》065

硯臺剛才吵著要下地, 這會兒好像忘了那出, 姜要抱他也只是扭了下屁好像不大好意思, 沒說不讓。

他到底記不記得他娘沒人知道, 反正剛重逢還有點拘, 給姜抱著乖得很, 不像在他懷里吵鬧得厲害。

分開是一月頭上, 這都九月間,母子兩個太長時間沒見,硯臺還是像以前那樣一手環著他娘的脖子, 另一手不知在搗鼓什麼,眼神就落姜臉上。

回頭就親他一口:“看什麼呢?”

硯臺也不吭聲,就另一手也抱上去, 趴上。

想著是分開太久, 他認生了。也沒強求兒子立刻就要跟自己重新親熱起來,抱著人讓開, 請公婆進門, 又招呼掌柜的進來坐會兒。

人家團聚呢, 馮掌柜摻和啥?他說還要趕著回鋪子去, 連口茶水都沒喝, 拱手告辭了。

趕車人幫著把東西卸下來,幫著送進院里, 姜就要去拿錢袋,吳氏讓別忙活, 自己發了辛苦錢。等馬車也走了, 他們才進了院子閂上門。

衛父扭頭看了一圈,問這個院子多錢置辦的?真不錯。

“二百兩,還是撿的便宜,京城這邊啥都比老家貴,要不是皇上才……咱們哪住得起這樣的院子?”

皇上送錢那個事衛父他們也知道,就說得讓三郎好好干報答皇上。想起來又問:“三郎人呢?是在衙門?”

點頭說是,說他白天都不在家,基本是天不亮就出門,天近黑回來。現在也是每旬休一天,秋收假這些都沒有,實在有要事同上峰告假,給朝廷做事還是很辛苦的。

“月俸怎樣?”

“朝廷總不會虧待底下員,相公他俸祿沒多高,養活我們一家也足夠了。”

Advertisement

吳氏就瞪了老頭子一眼:“郭舉人是說三郎在清水衙門,你們擔心得很,我就說用不著。朝廷給的俸祿肯定不會太低,要是當都養不活家里人那不是人去貪?皇上能想不到這點?”

“娘說的是。”

“媳婦兒你給指指這些東西都放哪兒去?還有我跟你爹住哪間?”

一手抱著沉甸甸的胖兒子,一手給婆婆介紹,告訴哪個是灶屋,哪個是倉房,“兩間耳房暫時沒用上,正房是給爹娘留的,我跟三郎住東廂,西廂是書房,大概就是這樣。三郎不是在信里寫了讓爹娘拿點東西,怎麼帶了這麼多?”

吳氏聽明白了就催促男人搬東西去,自己跟姜說話,說這不是帶著硯臺?不準備充分怕路上有個什麼狀況。“你爹當時就以為來個人,還是我他把咱家那兩床嶄新的被褥還有看著上好的裳打包拿上了。結果你看看,我們出門那會兒還有點熱,半路上就降溫,到京城我換了厚裳都覺風嗖嗖的……這些要是不拿,半路上就凍壞了。”

“娘別站著說話,來坐,您抱著點硯臺,我去燒個水,嗎?要不要吃點?”

吳氏說沒啥胃口,讓姜蒸個蛋給硯臺,他該了。

往灶屋去,吳氏把胖孫子放地上,讓他自個兒玩會兒,也跟著往灶屋去。過去一看,屋里不算很窄,只是線不太好,進去就覺有些暗。

“這兒不燒柴?”

“京城里哪有干柴?只能燒炭。”

說著往門口的方向看了一眼,不婆婆進來了,硯臺也跟他后面。

“硯臺幾時學會的走路?走這麼穩。”

吳氏聽他這麼說才低頭看了一眼,胖孫子果然跟進來了,嘿了一聲,說這胖娃一路都鬧,馬車里悶著他了,早想下去跑跑跳跳,真把他放下來又老實了:“咋的?跟進來是舍不得你娘?”

Advertisement

在打蛋呢,一聽這話就笑開了,問:“難為硯臺還記得娘!娘在京城這幾個月可想你了!”

看過來,硯臺還往他后躲了躲,姜回頭繼續打蛋他又邁開兩步走出來。

吳氏好笑的看著胖娃,這是害?他還知道害

“臭小子在我手里皮實得很,說也不聽,見著你倒是乖了。不說他,娘你跟我說說在京城平時咋過日子?米朝廷會發,菜呢?出去買嗎?”

就給挨著說了一遍,吳氏當即拍板,說現在養豬和種地是指不上了,倒是可以喂幾個:“趕明我跟你去菜市看看,我多走幾趟把路認回頭買東西就我去,沒點事兒做怪不自在的。”

“娘都搶著做了,我呢?”

“你帶硯臺,你都多久沒跟他好好相了!”

“那行,咱家銀子在我那兒放著,待會兒我拿給娘,還是娘來管。”

吳氏擺手說別給了:“你們帶出門那點估早就使干凈了,后來皇上賞了五百兩,你倆還送了二百回來,就留了三百給自己。置辦這個院子就用去二百,再添置些東西,能剩下多?剩多你自己拿著吧,我那兒有錢。”

那兒還有六十來兩,也不

“六十兩你也收著,你們送回來那二百我就拿一百買了十畝地,剩一百帶上京了,說了我這兒有錢。”

“爹娘路上沒開銷?”

“我原先手里不還有點兒嗎?”

:……

婆婆也是真會藏錢,家里三個媳婦兒誰也沒清過

“對了娘,三郎中進士之后是不是有人上村里報喜?村里熱鬧嗎?”

說到這個,吳氏就有話講了。從報喜的登門說起,說村里原先覺得三郎不太可能考上,大概就是去見見世面,沒想到很突然的就有人敲鑼打鼓來了,說他們村里出了進士老爺。消息傳過來的當天,村里好幾家人把早先三郎幫著寫的福字和對聯裱了起來,說是進士老爺親筆寫的要收起來當傳家寶。反應慢點兒的睡了一夜大門口就溜溜啥也不剩下了。

Advertisement

要說衛中舉之后,最高興的是誰?

當然是衛家和姜家。

第二高興的呢?

那就要數村學老秀才和鎮上學塾的塾師。從前教過的學生發達了,他倆門檻差點被踏破,跟著有不捧著錢去請他收下說想送自家娃兒去讀書。

鎮上那個翻箱倒柜找出兩篇衛原先做的文章,弄了塊板子請人刻上,就掛在學塾里,給后來的學生拜讀。

弄好這個之后他還搖頭嘆氣說可惜了。

當初其實想給衛,雖然他連續出了幾次意外,耽誤了考秀才,夫子知道他有實力想著遲早能轉運,就準備把侄說給他。還沒和兩邊提,衛家鬧了分家,因為分家的理由是衛屢試不第,自然壞了他的名聲,夫子就打消了原本的念頭,沒做這個

聽說衛中舉他就把腸子悔青了。

又中了進士,學塾先生想想還憾的,也是想到自己已經白撿了個大便宜,往后再不用愁學塾冷清,心里才平衡下來,心想是侄沒那個命。

……

吳氏說了一大堆,說得特別夸張,姜聽得云里霧里的。

等吳氏說夠了,問京城這邊熱鬧嗎?中進士之后是不是很多人來道賀?

“娘您想想,三年一屆科舉,每次都能出百來個進士,京城百姓早不稀罕了。要不是出在自己家,聽著頂多稍稍羨慕一下,哪會有什麼夸張反應?要說熱鬧,狀元游街的時候是很熱鬧,道兩旁滿了都是人,給我們道賀的卻不多,也就郭舉人和他結的朋友,還有馮家和鄰里幾戶。后來相公選上翰林院庶常更熱鬧一點,其實我也不是很懂,反正都說這職位好。選上之后相公整天也忙,在家的時間其實不多,每日天不亮就出門天黑才回來,回來還要進書房去。我總想給他補,也沒補得起來,吃得不算差,看著還是清減了些,您看了怕是要心疼。”

聽著就心疼,不過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三郎原先就這樣,因為家里幫不上他,他干啥都比別人要拼,不然咋會有今年呢?

婆媳兩個聊了一會兒,水燒開了,姜替公婆把茶泡上,給他們潤潤,又繼續盯著灶上,等蒸蛋出鍋,拿帕子包著從鍋里端出來,擱在灶臺上涼了一下,這才上調羹端出灶屋。

“硯臺過來,吃蛋蛋了。”

硯臺剛在吳氏腳邊磨蹭了會兒,看他娘和他聊起來,就敦敦跑旁邊自己玩兒去,這會兒聽到姜喊他,又聞到香味兒,才跟著去。

“自己吃嗎?還是讓娘喂你?”

硯臺臉蛋紅撲撲的,說:“娘喂。”

就找了個凳子坐下,一勺勺喂他。硯臺恐怕是真的憋狠了,吃的時候還在旁邊扭扭跑跑,里的咽下去了才會回來吃下一口。等最后一勺都喂完了,姜把空碗放下,招手讓他過來,給,問吃飽沒有?

硯臺點頭。

“娘跟你說話呢,硯臺吃飽沒有?”

他又點點頭,說:“吃飽了。”

就笑開來。

分開這麼長時間,沒親自教會兒子走路,沒親自教他說話,憾是有的。姜沒反復去糾結這些已經過去的事,過去不想了,人得往前看。現在相公在翰林院當差,家人也在京城安置下來,以后會有很多時間,還能跟硯臺一起讀三百千,一起認字呢。

喂飽兒子之后,姜把空碗拿去洗,轉跟婆婆收拾起屋子。剛才拿著東西搬來搬去的衛父歇下來,坐下吹風喝茶。倆忙了半天,估還有一會兒就要回來,姜上灶屋做飯去了。吳氏人在正房里,衛父在檐下坐著,守著人在院子里跑來跑去的孫子。

后來衛回來,他在外面敲門,第一個聽到的竟然是硯臺。

硯臺蹲著玩呢,聽到有人敲敲敲就扭頭去看,看了一會兒還站起來往門口去。

衛父想到是不是三兒子回來,本來要應,看孫子去了就沒著急,想看看孫子會怎麼做。

硯臺搖搖晃晃走到門口,將耳朵在門邊,很認真聽著外頭的靜。門外衛等了會兒,還沒人應,以為姜在屋里沒聽見就多用了點兒力,結果把胖娃嚇了一跳,他一個后仰,啪嘰坐地上去了。

隔這麼近,衛能聽不見靜?

他喊娘,硯臺委屈爬起來,氣回他:“沒有娘。”

聽著還怪兇的,衛愣住了,過了會兒才試探著問:“是硯臺嗎?是不是硯臺?”

“我是硯臺,你是誰啊?”

:……

“我是你爹。”

硯臺:??

“我沒爹。”他回得可干脆了,轉就要往回走,不稀得搭理,還是衛父坐不住了來給兒子開了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