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戰斗一共斬殺敵兵三百多人,傷敵八百多人,其余皆降,而李元軍只有兩百多人了輕傷,沒有戰死者,這場守衛戰可謂大勝,其中功勞最大的莫過戲志才,如果不是戲志才識破敵軍計謀,恐怕汝南已經被攻下。
功勞第二的則是黃忠,黃忠力擒下劉辟和襲都,這份勇武已經讓所有士兵佩服,許諸甚至已經想要和黃忠切磋,對于像他那樣沉醉武學的人只有黃忠這種高手才能引起他的興趣。
李元也說話算數,回城后當即獎賞黃忠一千金,雖然黃忠回絕了,但李元還是讓他收下。其余等人,陳群和許諸皆有獎賞,李元雖然很想提升他們的位,但他自己也只是個偏將軍兼任汝南太守,而且這汝南太守還沒給朝廷報上去,所以職只能日后提升,戰斗結束后他第一時間讓人將戰報傳給孔伷,并且派人到城外接張機等人回來。
太守府,李元麾下的重要人均已到齊,許諸,黃忠和王武站在右手邊,戲志才和陳群站在左手邊,下面跪著的是劉辟和襲都二人。
李元看著垂頭喪氣的二人開口說道:“你二人都是黃巾頭領吧?報上名來。”
劉辟冷哼道:“我乃黃巾大頭領劉辟,你就是那李元嗎?”
“斗膽,我家主公名字豈容你直呼!”王武站出來大喝道。
“不要,”李元擺了擺手,看向另一人,“沒錯,我正是李元,另一人什麼名字?”
“我乃二頭領襲都。”襲都用一種非常意外的目看向李元,因為他沒想到李元竟然這麼年輕,看起來最多只有十七,八歲而已。
得知眼前二人是劉辟和襲都,李元倒不想為難他們,而且還想收下他們,原因無他,皆因這二人在歷史上都是非常忠心的武將。
劉辟出黃巾軍,在黃巾之后盤踞汝南,后來要追隨劉備,將汝南讓給劉備,隨后在和曹部將高覽戰的時候,劉辟因保護劉備而戰死。
襲都同為黃巾將領,后來為劉備部將,對劉備忠誠至極,雖然無勇無謀空有一腔熱,但是他的忠誠卻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劉辟,襲都,此番襲擊汝南乃是你等之錯,現在敗于我手上可服?”
“我等使用調虎離山之計設計你們,為何你們能夠識穿?難道李將軍你離開汝南,還有大軍前往平輿縣都只是為了給我們造假象讓我們攻城而已?”直到現在襲都依然沒法想明白個中原因。
李元笑道:“其實你的調虎離山之計用得非常不錯,我離開汝南前往南是真的,但為因事過于順利所以提前回來,至于大軍前往平輿縣引你們那的確是我軍師戲志才的計謀,他早已看穿你們的調虎離山之計,所以他干脆來個將計就計。”
聽完李元的話襲都總算明白他們輸在哪里,嘆息道:“唉,是我等本事不夠,既然已被你擒下就由你置吧,我襲都毫無怨言。”
“我劉辟技不如人敗在你手上無話可說,要殺要剮由得你,但我那些手下皆是貧窮百姓,只因走投無路才跟隨我做些無本買賣,還你能夠網開一面饒恕他們,讓他們回家耕田即可。”
劉辟知道今天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也沒想太多,只希能夠放過他的手下,他的這一翻話讓眾人對他產生了一好,臨死前還能想到自己的手下,這份態度不是誰都能擁有的。
李元雙眼地盯著他們,良久后才放聲大笑說:“哈哈哈哈,你這話說得倒是不錯,大部分黃巾黨皆是走投無路才會做無本買賣,我看你等也不是窮兇極惡之徒,現在給你們兩個個選擇,第一個,砍頭示眾,以儆效尤。”
“第二個呢?”劉辟和襲都同時問道。
“第二個,投靠我做我手下,我可以過往不究,但你們必須忠心效力,如若有二心就別怪我心狠手辣。”
當李元說出第二個選擇的時候,別說劉辟和襲都二人,連戲志才和許諸等人都覺得意外,因為他們實在想不到李元為什麼要收留黃巾賊,要是傳到其他人耳中恐怕還會留下不好的名聲。
陳群站出來說道:“主公,收留黃巾賊這恐怕不太合適吧。”
李元擺了擺手,說道:“正所謂英雄莫問出,我李元用人向來不拘一格,只要有才能并且能夠忠心耿耿的人我都會收留,更何況他們都是因為形勢所才做黃巾賊,并且沒有做傷害百姓或者罪大惡極之事,所以應當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李元這一翻話讓劉辟和襲都頗為,他們都是黃巾出,也曾經有心投靠其他勢力,但都因為他們的份而遭到嫌棄,沒想到李元竟然毫不嫌棄他們的份,還在攻打汝南后愿意收留他們,這份襟氣度足以讓他們信服。
劉辟和襲都同時說道:“李將軍襟乃平生所見,我等愿意投降!”
“好,你們暫且在許諸手下當副將,將來立功后再提升你等職。”李元非常高興,讓人為劉辟和襲都二人松綁。
其實李元剛才那一翻話不僅是讓劉辟和襲都二人信服,像戲志才和黃忠等人也都對李元佩服不已,能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絕對會是個明主,眾人都為自己能夠為李元效力而到幸運不已。
李元突然想到一事開口問道:“劉辟,這次攻打汝南使用的調虎離山之計應當不是出自你們二人之手吧?”
劉辟和襲都二人互相看了一眼,驚訝道:“主公你是如何知道的?”
“哈哈哈哈,我看你們皆是武將出,或許武藝還算不錯,但計謀的話你們可能不太擅長,我想這一計應當出自別人之手。”李元其實早就知道劉辟和襲都不會有這等智謀,所以才會如此說道。
聽到此話劉辟和襲都都佩服不已,覺什麼事都瞞不了李元,劉辟回答道:“正如主公所說,我與襲都皆不擅長謀略,此次調虎離山之計乃出自徐先生之手,如若不是他獻計我們也不敢輕易攻打汝南。”
“徐先生?是哪位徐先生?”不僅是李元好奇,戲志才和陳群也好奇到底是哪位徐先生有如此謀略,要不是有戲志才在,這次汝南守衛戰誰勝誰負還不好說。
劉辟搖了搖頭,“我們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他只是說姓徐,我們當初在懸崖邊上救了他,他為了報答就獻出此計,我們本想把他留下,但他不愿,后來他上的傷勢恢復了就離開山寨前往荊州去了。”
李元聽完后皺起眉頭思索,腦海里不斷回想,在他印象中三國里姓徐的能出姓名的只有兩人,一個是曹魏的五子良將徐晃,還有一個就是劉備麾下軍師徐庶,再聯想到劉辟說這徐先生要去荊州,李元幾乎可以肯定所謂的徐先生就是徐庶,因為徐庶乃是荊州潁川郡長社縣人。
想明白后李元不覺得有些可惜,要是徐庶還留在黃巾軍中他就能夠一起收留,要知道徐庶可是毫不輸給戲志才的謀士,在劉備招攬諸葛亮之前徐庶就是他手下最為厲害的軍師,還曾經在新野幫助劉備大敗曹。
雖然錯過了徐庶,但李元這次收獲還算不錯,招攬了兩個忠心耿耿的將領,他們的手下也一起加,除卻戰死重傷和想要回家農耕的人,最后一共一千五百名黃巾軍愿意歸順李元,再加上原來的兩千三百人士兵,還有兩百名虎衛營士兵,此時李元麾下兵馬已經達到四千人。
前一世孤兒的她要在這一世過上有人疼,有人愛,平凡幸福的生活。啥?幸福給你,平凡不可能。不要啊!
現代退伍特種兵王鐵意外穿越成水滸第一任寨主王倫的兒子。什麼,明天就是林沖火并王倫的日子,小命豈非不保?堂堂特種兵,擁有各種保命的技能和對水滸各種橋段的熟知,怎麼會命隕當場。收林沖,當寨主,殺晁蓋,陰宋江,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王鐵謹記九字真言,攬盡天下英雄,在北宋末年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靖康之難中開始大放異彩,爭霸天下……
貞觀三年,大唐進入戰事,各地資源吃緊。唯有平遙縣……載歌載舞、吃穿不愁。甚至隱隱有幾分現代化大都市之景!隨著李世民與長孫無忌深入探究,發現這里的一切與眾不同……富庶的黎民百姓,發達的商業建設……更令人驚訝的是,當地縣令劉少卿,竟然窮困潦倒只食一餐!……平遙縣的一切,震驚整個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