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使者看到陳登的時候,眼中出一異樣,陳登也發現使者在看著自己,他臉也略微有些尷尬,因為眼前的使者他也相,原本二人同為陶謙效力,但現在他已經投降李元,讓他到有些愧。
“來者何人報上名來。”李元坐在主位上,眼睛上下打量使者,看到使者著華貴,樣子十分年輕,但上著穩重的氣息,看上去不像謀臣,更像商人。
“小人糜竺見過李將軍。”糜竺對李元抱拳說道。
“原來你就是糜竺,久仰大名了。”李元走過去將糜竺扶起。
“難道李將軍有聽過我的名字?”糜竺有些寵若驚,他只在徐州有些名,還遠不及陳珪和陳登二人,不知道李元是從哪里聽到他的名字。
“當然有聽說過,徐州能夠有今日的繁華離不開糜家的貢獻,久聞糜家以經商起家,糜竺更是一名極才干的商人,商人將貨帶到各地,滿足各個城鎮的需求,為徐州的繁華發展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李元說的是事實,作為現代人自然知道商人的重要,但是古代人都是重農而不重商,認為商人都是貪圖利益的小人。
古代社會等級按士農工商來劃分,也是按社會貢獻來劃分階級,所謂士就是指大學士,統稱有學問的人,也即是讀書人,在古代讀書人有很高的地位,俗語有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由此可見古代讀書人地位之高。
為何讀書人的地位會這麼高,其實都是因為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當而讀書,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的學子不是好學子,在古代很多寒窗苦讀十年的學子都是為了考取功名當上大而讀書,所以讀書人基本上和做劃上等號,因此士排在第一位。
其實不僅在古代,放在現代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會將士放在第一位,人不讀書而無知識,無知識而難人才,對于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唯有不斷學習進步者方能立足于社會。
排在第二位的農就是指農民,在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商業的發展商人獲利非常高,以致多數人棄農經商,社會生產下降,為了改善這一況商鞅便提出重農抑商,以法紀來約束生產力,保證社會生產,穩定社會秩序,后來的君主也繼續沿襲這一制度,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重農抑商有利于鞏固封建統治。
排第三的工就是指做技活的工匠,任何時代都離不開工匠。
“李將軍言重了,我糜竺只是一介小小商人,何談為徐州做貢獻。”糜竺謙虛道,但心其實非常高興,雖然家財萬貫,但經常被同僚排,皆因認為商人是重利輕義的小人,活了這麼久還是第一次被人夸做商人做得好。
“你莫要過于謙虛,我李元豈是眼界短淺之人,士農工商都是國之本,各有特點,缺一不可,雖歷來重農輕商,然這是錯誤的念,如若有機會我必定要大力發展商業。”商業決定一個國家經濟是否興盛,所以李元才會有如此看法。
此時此刻糜竺總算明白為什麼會有如此多能人異士為李元效力,皆因李元目獨到,一視同仁,卓遠的眼界和廣闊的襟令人折服。
“李將軍乃大智之士,我深佩服!”糜竺由衷而道。
李元笑了笑,說道:“可惜今日你我戰,不然定要暢談一番,對了,今日來是所謂何事?”
糜竺這才想起自己今日的任務,與李元談兩句就被折服,連他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開口道:“今日只為一事而來,我家主公覺得再打下去實在無益,害的只有無數士兵還有徐州百姓,因此他自愿讓位,把徐州刺史的位置讓出來。”
李元等人聽此都臉驚訝之,實在想不明白陶謙為何突然投降,按理說城還有一萬士兵,依靠瑯琊防守起碼還能堅持好一段時間,李元真要強攻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就拿下,而且損失不會,但陶謙偏偏在這個時候選擇投降,實在讓人想不通。
其實陶謙剛開始還沒有打算投降,直到李元將鮑信,張超和孔融三路諸侯擊敗后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實力和李元相差甚遠,再繼續打下去也只有失敗一途,再加上他的確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又怕李元會在破城之后對他家眷不利,所以才會有主投降這一想法。
“陶公深明大義,不知他投降可否有條件?”李元知道陶謙投降不可能沒有條件。
“啟稟李將軍,我家主公投降有三個條件,”糜竺把三個條件一一說出來,“第一,李將軍接手徐州后不能危害徐州百姓;第二,不能加害徐州各地員及其家眷;第三,放過陶氏全族,不能危害陶家任何一人。”
“你回去告訴陶公,他的條件我都答應了,我李元不是弒殺之徒,絕不會危害百姓和各地員,也不會他陶家一人,只要他安安分分,不給我搞什麼謀詭計,我李元依然會尊重他。”李元細想一下,覺得陶謙的條件不算過分,便點頭答應。
“李將軍大量,我現在就回去回復我家主公。”糜竺告辭離開便返回瑯琊。
營帳,一眾文臣武將尚未反應過來,但覺得陶謙投降有些突然,趙云懷疑道:“師兄,陶謙突然投降會不會是他的計謀,故意把師兄引進城,然后再設下伏兵襲擊。”
李元搖了搖頭,“按理說陶謙不是這種言而無信的小人,如若他說投降應當是真的投降。”
“主公所言甚是,”戲志才也認同李元的看法,“陶謙也是個聰明人,否則就不會做到徐州刺史這個位置,然而他已老矣,自知難擋主公大軍鋒芒,所以想借投降而保全家命,再加上主公軍紀嚴明,從不縱容部下,在攻打下邳和小沛各地的時候也沒有冒犯當地百姓,因此陶謙才愿意開城投降。”
一個時辰后,陶謙開城投降,親自出來迎接李元大軍進城,李元不怕陶謙搞謀,他也不太相信陶謙有這個膽子,所以明正大地帶領大軍進瑯琊。
進刺史府后,陶謙把印,還有徐州的戶籍和各種文書都給李元,由此開始李元算是正式接手徐州,為徐州之主。
“陶公能如此明白事理,我李元深佩服,不知日后有何打算?”接收徐州后李元說話也客氣了,他和陶謙本無大仇,因此犯不著趕盡殺絕。
“李將軍,我知道你是雄才大略之人,我陶謙遠不及你,我謙讓徐州也是為了徐州百姓著想,相信在你的治理下徐州繁榮必定更勝昔日,我老了,雖有心卻無力繼續為徐州百姓造福,之后只想帶上家眷在山野田間當一閑云野鶴,安晚年。”
不知道為何,陶謙自打讓出徐州后反倒覺得輕松了不,一直以來他的擔子都太重了,而且年紀也太老了。
“陶公盡管放心,我李元不敢說一定能夠平定天下,然我所做一切皆是為了天下百姓,我大軍所到之從不冒犯百姓。”李元保證道。
“那我就放心了,希我能夠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一個太平盛世。”陶謙和李元告辭后便帶上家眷離開瑯琊,至于去哪里李元也沒有過問。
送走陶謙后,李元向遠方的天空有些唏噓,陶謙雖無雄才大略,但是個識時務者,能夠放下手中權力而選擇田野生活,這不是什麼人都能夠做到的。
接檔文《廢帝基建攻略》,歡迎預收呀~問:爹是漢武帝媽是陳阿嬌是什麼感受?劉談:謝邀,人在漢朝,剛下時光機,有點暈,這個問題,如果是穿越之前問我,我要噴提問的人無知,陳阿嬌有個毛的兒子,現在……哎,有些作者為了紅真是什麼都敢寫。如果有人想要體驗一個處心積慮想廢后的爹,一個處心積慮想廢太子的媽,我可以把位置讓給你,真的。————順便補充幾點:第一,陳阿嬌陳皇后,她是重生的。第二,現在太子是我哥劉據。第三,其實我親媽是后宮某氏。哎,不說了,我要去偏遠地區努力搞基建了。PS:每日三更,分別是中午12點,下...
【黑暗文風+死亡回檔+殺伐果斷+詭異復蘇】千萬不要讓他們知道你能看見!!!這是方休穿越過來看到的第一句話,當他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時,他已經被詭異足足吃了十八次。如果不是擁有死亡回檔的能力,能夠無限重生,他將帶著無盡的仇恨與怒火永遠死去。現在,既然活著,他決定要讓全世界的詭異感受痛苦。我叫方休,至死方休。
沈清歡一睜眼天塌了,她不僅失憶了,還成了一軍官的逃妻。這男人還在她跟人結婚時追過來了。 這下慘了,這抓回去肯定沒好日子過。 大院群眾對她指指點點,男人不茍言笑又冷又硬,會不會憋著勁折磨她? 后來,折磨是折磨了,但是在床上…… 這男人雖然冷,但該做的一點沒少做,不僅帶娃做家務全包,還維護她寵她無度。 可就在沈清歡打算和他好好過日子時,她記憶恢復了部分。 這男人不就是她小時候發誓死也不嫁的男人嗎? 她猶記得他小時經常給她罰站罰抄書,對她意見老大! “馮熾,你是不是算計我結婚的?小時候折磨我還不夠,長大后娶我繼續?” 馮熾咬牙,“誰折磨誰?” 分明就是對她蓄謀已久! * 馮熾從小就喜歡沈清歡,處處給她操心,管交朋友管學習管不良習性,卻不想把心上人越推越遠。 吃肉的老虎往往是伺機而動,終于在沈清歡被算計下鄉時,她找上門,他佯裝無奈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