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初唐攻略 第九百六十九章:三足鼎立

《初唐攻略》第九百六十九章:三足鼎立

看著李元吉一無所知的表,裴寂深吸一口氣說道:“楊相雖然才才返回朝堂,但是憑借著之前的人脈,在朝中擁有一大批追隨者,不僅如此安慶王執掌山西三載,也擁有一定的基礎,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娘子軍只聽他的,當然他還是圣上最為寵的平公主之駙馬,通過以上幾點,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楊相威脅你也罷,威脅秦王也罷,甚至有朝一日威脅太子也罷,圣上也不一定會責怪與他。”

李元吉不解地說道:“倘若是他有朝一日謀反呢?難道圣上還會偏袒他?”

裴寂搖了搖頭說道:“他不會謀反的,爾等莫要忘了,安慶王府門前立著一塊石碑,那上面短短四句話,整個長安城人都知道的,而且他曾經當著無數人的面說過,生是大唐人,死是大唐魂,所以他不可能謀反。”

裴寂的話落下以后,李建慨一句說道:“這樣的人若是為我所用的話,秦王之威脅也就無憂了,可惜的是他卻選擇了秦王。”

裴寂嘆了一口氣說道:“楊相或許并沒有選擇秦王,這一次不過是順水推舟做個人罷了。”

李建看著裴寂問道:“裴相就這麼肯定楊辰逸與秦王之間沒有什麼瓜葛嗎?”

裴寂搖了搖頭說道:“這個事恐怕誰也說不準。”

李建有些悲痛,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楊琦竟然會幫助李世民,猶記得以前楊琦和自己是無話不說的朋友,為了讓秀寧嫁給楊琦,自己也曾在父皇面前說過不的好話,而現在楊琦明知道自己和秦王府的恩怨已深,不出手幫助自己不說了,反而幫助秦王。

Advertisement

回到東宮以后,李建那是怒氣沖天,順手將擺在案幾上的琉璃皿摔在了地上,此舉嚇得宮及宦們是跪在地上瑟瑟發抖,沒有人敢說一句話。這個時候太子妃鄭氏踩著蓮步走來,深吸一口氣問道:“殿下這是怎麼了?”

李建一屁坐在胡椅,雙眼無神的看著鄭氏說道:“安慶王負我呀。”

聽得李建這番話,鄭氏那是一頭霧水,緩緩說道:“奴家聽聞安慶王才才返回京師,被父皇拜為右仆與裴相執掌尚書省,這才幾天的功夫,怎麼忽然得罪太子了?”

李建嘆了一口氣說道:“前幾日安慶王建議朝廷說是要修建一個醫學院,說什麼要招募天下醫高超之人為師,給大唐培養優秀的郎中,而且是男不論,在朝堂上父皇將建造醫學院的事給了秦王,孤覺得秦王一人督造醫學院恐怕有所閃失,或者是出現什麼問題,所以派袁朗與秦王一道負責醫學院的督造,誰知安慶王卻直接拒絕,說什麼督造醫學院的事,秦王一個人負責就足以了,孤氣憤之下就將此事告知了父皇,誰知他竟然當著圣上的面又一次拒絕了孤的請求。”

這番話落下以后,李建又喋喋不休的說道:“想當年他和秀寧的事焦灼,基本沒有希的時候,是孤一次又一次在圣上面前替他求,而現在他卻反過來與孤作對,簡直是豈有此理。”

Advertisement

李建的話落下以后,鄭氏總算是明白李建為什麼氣憤的原因了,也明白了李建為什麼說出“安慶王負我”這樣的話了。

鄭氏行至李建邊,輕聲細語地說道:“殿下覺得安慶王忘恩負義?”

李建點了點頭,鄭氏又說道:“殿下是否想過若是沒有安慶王,大唐能不能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能不能解決隋末以來的天下大,能不能震懾北方的突厥人及西邊的吐谷渾及其他西域國家?國庫又能不能充盈?”

鄭氏這番話落下以后,李建暗暗想到,如果沒有楊辰逸的話,隋末以來的義軍能不能徹底解決還有待一說,北方的突厥人自然會一如既往的侵中原搶奪糧食及人口,憑借著現在的五谷雜糧,恐怕依舊不能解決百姓溫飽問題等。

看著李建若有所思的樣子,鄭氏又說道:“殿下應該清楚,父皇是在怎樣的況下冊封楊辰逸為大唐第一個異姓王的,又是在怎樣的況下讓其鎮守山西的,而這次圣上又讓其歸于朝堂,自然是有圣上的目的,殿下可曾想過?”

李建耷拉著腦袋說道:“父皇冊封楊辰逸為大唐第一異姓王,是在他種出畝產千石的馬鈴薯及玉米以后的事,讓其鎮守山西是因為頡利不斷的派兵侵擾百姓,而這次父皇讓楊辰逸歸于朝堂,孤倒是猜不圣上的意思。”

聰明伶俐的鄭氏,拉著李建的手說道:“整個朝堂的文武百都知道殿下與秦王明爭暗斗,難道父皇他老人家就不知道嗎?”

Advertisement

聽得鄭氏這樣的話,李建大吃一斤說道:“你的意思是孤與秦王府的事,父皇那是一清二楚?”

鄭氏一本正經地說道:“父皇主宰大唐天下已經九年了,耳目眾多,若是連殿下與秦王的事都不清楚的話,如何執掌乾坤?”

鄭氏繼續說道:“這一次父皇之所以讓安慶王留在京師,并且擔任右仆,恐怕也是因為殿下與秦王之間明爭暗斗的事,朝堂之上有了安慶王之后,就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不管殿下與秦王發生什麼事,安慶王都會一清二楚的,估著父皇就是用安慶王來震懾殿下與秦王。 ”

鄭氏這番話落下以后,李建拉著鄭氏的手說道:“孤麾下能人異士多如牛,但是從未有人當著孤的面說出這番肺腑之言,王妃是第一人。”

鄭氏輕輕說道:“奴家與孩子此生靠的是殿下,殿下榮興,奴家也就榮興,殿下若是失寵,那麼奴家與孩子也就……”

鄭氏的話讓李建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麾下那些文臣之所以投奔自己,不過是想某得一個錦繡的前程,倘若是自己有朝一日敗在秦王的手中,那麼麾下那些臣子們說不定會反過來去投奔秦王,樹倒猢猻散呀,這樣的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想當初房陵王楊勇是大隋太子的時候,朝堂中許多的員都忠心與他,而當楊勇被廢褚,那些人又去投奔為太子的楊廣。

太子妃這番話的意思是只有家人才是一心一意的支持自己,自己榮興了,們也就平安無事了,倘若是自己敗了,那麼們的命恐怕也就危險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