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初唐攻略 第九百九十二章:水火不容

《初唐攻略》第九百九十二章:水火不容

秦王府與東宮的沖突已經從暗里上升到人前,這讓許多的文武百嗅到一不同的味道,難道東宮和秦王之間沒有諒解的可能了嗎?其實在場所有文武百都明白,太子與秦王的斗爭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兩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和平共了。

有人不想到,假如秦王能安心做一個護國大將軍,太子登基為帝,再由安慶王楊辰逸為百之首,那麼大唐注定是繁榮昌盛,國富民強的,然而這一切不過是夢想,秦王注定是不甘于做一個親王的,而太子也容不得秦王的存在,兩人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

回到東宮以后,李元吉依舊是耿耿于懷,沖著李建說道:“阿兄,再不手就遲了,難道非要等他騎到我們頭上嗎?”

李建看了一眼李元吉,輕聲說道:“孤已是太子,只要是不出任何差錯,待的父皇百年以后,自然會為大唐下一任帝王,為何要冒著風險除掉秦王呢?”

李建的話,讓李元吉瞬間沒了脾氣,不過李元吉依舊不肯死心地說道:“話是這樣說的,可誰知道秦王會什麼壞心思,如果讓他先出手了,那我們就陷之中了,到時候所有的一切就都破滅了。”

李建是不想冒風險的,除非是萬不得已的時候,畢竟之前楊文干事件已經給李建敲響了警鐘,那就是不能任何的心思,不然的話自己這個太子之位將不保。按照李建的想法,只要是自己循規蹈矩,踏踏實實的完一個又一個政務,那麼父皇一定不會罷免自己,至于秦王不管怎麼樣鬧騰,都無法左右自己的太子之位。

Advertisement

其實最為急躁的乃是李元吉,要知道李元吉不止一次的建議李建出手對付李世民,為什麼李元吉要這樣做呢?首先我們要明白,李元吉和李建,李世民一樣,都是李淵和竇皇后的兒子,所以李元吉也有權利去爭奪那個位置。

但是李元吉的勢力比起李建和李世民來說薄弱許多,而且李元吉論治國之才比不上李建,論軍功又比不上李世民,故此李元吉才選擇投奔李建,希自己這攪屎,能攪的他們兩人兩敗俱傷,到那個時候自己也就有機會了。

李元吉想的很,但是李建不為所,只想著按部就班的等待著父皇他老人家駕鶴西去,隨后繼承皇位。李建可以等,自己可等不了呀。

在東宮待了片刻以后,李元吉回到了齊王府,封倫到來以后,李元吉嘆了一口氣說道:“太子依舊不為所呀,我們該如何是好?”

封倫拱手說道:“請殿下放心,最近秦王會有所作的。”

李元吉一愣,不解地問道:“此話怎講?”

封倫一字一句說道:“前段時間屬下派人將太子與楊貴妃,齊王與張婕妤私通的事告知了秦王的人,只要是秦王知道了這個消息,一定會告知圣上......”

不等封倫這番話說完,李元吉驚的站了起來問道:“為什麼不事先告知與本王?”

Advertisement

看著李元吉怒氣沖天的樣子,封倫緩緩說道:“齊王莫要激,且聽在下一言。”

李元吉罵罵咧咧地說道:“本王看你能說個什麼出來。”

只聽封倫說道:“屬下之所以將這件事告知與秦王的人,目的就是讓秦王知道這件事,殿下想一想秦王若是知道這個消息,會怎麼做?”

李元吉揮手說道:“無非就是告知圣上治我和太子的罪。”

封倫輕輕一笑說道:“王爺睿智,一猜就中,倘若是秦王知道這件事,一定會選擇告知與圣上,而皇子與皇帝的妃嬪茍合,乃是重罪,圣上一定會重重懲罰。所以太子肯定會對秦王有所怨言,甚至是深惡痛絕,齊王想一想,到了這個時候,太子還會坐以待斃嗎?”

聽得封倫這番話,李元吉那是激不已,沒想到封倫竟然想出了這樣一個計策,這個計策簡直是太棒了,出乎自己的意料呀,如此一來,到時候太子不出手也沒有辦法了。

李元吉激地說道:“本王錯怪你了,這個計策的確是妙不可言呀。”

封倫不卑不地說道:“最近這段時間,王爺可耐心等待,秦王一定會有所行的,到時候我們以不變應萬變。”

李元吉輕輕點頭說道:“既如此,那本王就拭目以待了。”

李元吉與封倫商議著機的事,秦王府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也商議著機的事,對于如何得來太子,齊王和妃嬪茍合的消息,李世民并沒有過于詢問,只是覺得這個消息,對于自己有利那就行了。

Advertisement

上一次李世民與長孫無忌等已經商議出一些步驟了,但是細節的事還沒有怎麼完善,如今醫學院已經竣工,接下來也沒有什麼要的事,所以李世民決定進一步完善奪嫡之戰的細節。

只聽李世民說道:“誠如諸位所言,眼下我們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險境之地了,如果不主發起進攻的話,太子繼承皇位以后,肯定容不得我們,所以我們必須要商議出的計策,隨后展開行,爭取一舉殲滅太子和齊王。”

李世民的話落下以后,長孫無忌等人齊聲說道:“秦王英明。”

李世民繼續說道:“最近幾日我們必須要商議出的措施,隨后擇吉日正式行。”

聽得李世民要擇吉日才能行,長孫無忌皺著眉頭說道:“依秦王的意思,如若六月沒有吉日,難道我們就不行了嗎?”

李世民一愣,看了看長孫無忌,房玄齡及杜如晦等人說道:“不管有沒有吉日,這件事都必須要進行,這次我們一定要一舉功,不留后患。”

李世民的話落下以后,四個人開始商議的措施,約莫商議了將近兩三個時辰以后,終于決定讓長孫無忌和高士廉去往城外,穩住城外駐軍。接著讓秦瓊和程咬金,段志玄埋伏在啟夏門抵東宮有可能沖來的衛率。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