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三百三十一章 偏愛李咎的尤老太爺

《帶著倉庫回古代》第三百三十一章 偏愛李咎的尤老太爺

李咎得到三品侯爵,青山城人與有榮焉,本就養出了底氣的他們在和外地行商、游學書生打道時更加驕傲。

比來多流民在青山城就食,往集運中心那邊去上工的人也有部分要從青山城借道,城里的外來人口進出更加頻繁,于是青山人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李咎的功偉績,再帶上自己曾經怎樣和李咎有接往來。

這個說李咎老在他那里吃茶,那個說在學塾看病時李咎親手給他遞的藥,那個又說自家兒本來不合李園用人的要求,是李咎指明招進去的,還有的翻出了老黃歷,擒殺強盜、救死扶傷……聽著竟似無所不能了一般。

許多外地人學得拼音,用的青山筆,看過青山報,聽著青山戲,穿的青山布,只是不知道這些事務背后都是李咎一手主導。

從青山人的口中,頭一次聽說李咎的外地人拼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形象:巨人高潘安容貌,缽大的拳頭柱子,豪爽如蠻人一般一次能干三壇好酒,細膩之也不輸給家里的小娘子,武能以一打百,文能《三國》《西游》……

李咎并不常宅在家,早上熱鍛煉,農忙時下地干活,得了閑還要在地頭轉一轉,因而人們能看到他的時候很多。

那些外地人被哄得一愣一愣,等日子見了真人,卻又覺得不過如此,單看外貌,哪有大家說的那般突出。

時間長了,對李咎的好奇心慢慢地降了下去,那些讓李咎渾不安的視線總算到可以無視。

所以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名聲打出去,細細碎碎的小事也足夠繁瑣了。

Advertisement

因為今年各地農產都損失慘重,李咎借這個機會好好科普了一下大棚和土化的用法。隨著收獲的時節到來,那些得了辦法的各地陸續有消息反饋,大多數都是好的,也有些用得不恰當反而出了問題的。

李咎便想,橫豎這一時也沒有人手去折騰軌道通,倒不如先借著皇帝陛下正在興頭上,給農業技站提個引子。

系不出則矣,一出肯定要和科舉那邊的讀書人起沖突的,不用水磨工夫,恐難推進。

因而李咎將其余事都推了,在家認認真真寫了十幾天關于農業技系的構想:人員來源、去向、升級、培訓、制度管理、如何防止它淪為爭權奪利的工和跳板、如何防止擾民……

得知李咎又在琢磨惹那堆大儒不快的事,黃致第一反應是想勸他不必如此激進。

大棚也好,土也好,地也好,良種也好,只要確確實實地把好擺在人前,別人自然會來求學,那卻比李咎折騰技站要容易得多。就是時間慢些效率低些,也不影響什麼。

李咎則直搖頭:“晚一年不知還要死多人,這些年為了防止種子退化和儲備不足,我已經耽擱了許久。難得今年把心一橫,不經試驗直接送了出去,才收到那些結果,竟有十之二三不盡如人意。十之二三看起來,算算那也是幾千條人命所系。此時將實際況列明才顯得這個‘技站’的重要,過了今年,不知又要等幾年?”

黃致也不好再勸他,只得將大皇子請來幫李咎把著文字合制的關卡,他和尤復幫李咎提改進的建議,還要請尤復幫忙勸尤南去說和京中的儒林大佬。

Advertisement

李咎的初稿相當避重就輕,并未直接點名這個“農學技站”的人員的構和比例,只說他們要定期學習新的農業技并將這些耕種紡織的技巧傳授給鄉民。

看起來仿佛就是最底層的人們之間的口耳相授一般,然而這只能糊弄不大懂行的,糊弄不了老狐貍。

尤南能一眼看出來中間挖的坑:要定期學習就得定期產,定期產就得有經濟來源,那麼這些“技員”有非親自耕種的經濟來源了,還能算是底層平民嗎?技員要組織定期培訓授課,這個組織方是誰,授課的是誰,知識的最源頭是誰……他們真的都只是平民嗎?未來還將涉及到多代“技員”之間份變換,上一代老了死了,下一代怎麼選拔?用什麼決定誰可誰不可?

所有的坑都指向李咎其實在暗地搞一個和科舉的系非常相似的農學系,只是上限暫時不如科舉的上限高。它照樣可以讓最底層的人完份的飛躍,“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尤南十分為難,之前請鄭適道回護李咎,是因為李咎手上的好東西簡直能延續國祚,并不是因為他認可贊同李咎的理論。現在如果他要出面為李咎的農學技站張目,就等于是讓他自己在科舉的主干上砍一刀。

尤晉倒是沒覺得如何,還認為是他爹想多了。他爹算是對這個古板不知變通的二兒子絕了,他還不如他婿呢,傅小貴都看出來了李咎的“居心叵測”還隨信來幫著李咎出主意。

傅貴兒因出貧苦,知道哪怕增加十分之一的收,對天下人而言也十分重要,因此他對李咎的這個“技站”非常支持,也想到了后續的關鍵問題是怎樣才能保證這個技站不淪為宗族爭權奪利的工,不淪為一個好看的擺設。

Advertisement

尤南對傅貴的世知之甚詳,在傅貴坦白以前,尤南都想不到世上還會有老鷹崖那樣的地方,還會有那麼凄慘的人生。因而本該直接把李咎的主意敲回去或者閹割工部底下的一個主簿的活計的尤南猶豫了。

尤南也好,老鄭也好,包括老楊老吳,他們接的教育是“學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學的是“達則兼濟天下”,是“民貴君輕”,即便一切學到最后都是他們實現政治抱負的工,或者是他們的求道的本,然而學進去了就是學進去了,很難不其影響。

尤南糾結了好幾天,也趁著天朗氣清的日子去金陵的郊外轉了轉。

他看到了李園的大棚在金陵的郊外矗立著,人們談論這個東西配上土化特別好使。播種的時間可以提前,的日子可以提早,冬季也可以種點菜蔬。

人們說這是別發明的好東西,可嘆人家不藏私,就這麼拿出來教給大家隨便使用了。今年時間趕著,只有數幾塊地用上了,明年還能有好幾倍的地可以用上大棚,明年的收一定非常好看。

人們這樣議論時滿臉都是激,他們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大棚、種子、土法都是李咎弄來的,也并不是知道的這一點人都對李咎恩戴德,但是他們因為這些東西獲得了更好的未來。

顯然李咎也并無所謂人們是否知道他的功勞。

尤南走了兩圈,最后回到書房長吁短嘆地寫信全老鄭和大楊(楊夢仙)去了。

農業技站和胥吏考核這事,雖然是李咎想得,可是這又不是沒先例。以前科舉也考過法曹軍曹的,武舉不也是定科嘛?各位大佬放輕松,李咎的雜學也就是多幾個不流的胥吏罷了,威脅不到咱們,橫豎想當的還是得考科舉。

果真猶豫時,想想百姓,想想張載,想想孟子,想想天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