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三百五十二章 實操

《帶著倉庫回古代》第三百五十二章 實操

三個招到骨干人才里,最擅長記賬和查賬的是蕓娘,留黯能說會道學什麼都快然而心最為浮躁,小山則是最老實的人,說一做一,不廢話干就完事了。

李咎很速地把賬本給了蕓娘,把編教材編口訣的事給了留黯,把鉆研技解決難題的事給了小山。

蕓娘雖然轉職會計,也需要學會八,否則時間一長,難保不被蒙蔽。

留黯本來就是教書先生,教書育人是老本行,就是得改改文縐縐的說話方式。他和一般的腐儒不一樣,不抵和“下里人”往來,也沒有看不起大字不認得一個的農民。他對自己的份倒是認得清:“若非早年吃了百家飯,只怕早死在大門外,還有考秀才的機會?只是我學得不好,教書也教不出個名堂,不如教大家種地,大家種得好了,請個好塾師,或許能多教些好苗。”

他是真的很清醒,比較難得。

至于小山,他大部分時間就像第二個啞一樣沉默,對李咎教的東西是真的很能花氣力去學去思考。可能他真的點了天賦,李咎直覺他的學習速度可能就比小蓮差一點點。想來小山平時做農活就沒思考,只是過去沒人給他解。李咎一點,他就能想通。

三人本就是很干練的人,被分配了不同的“崗位”后,很快就運轉了起來。

李咎的種子苗苗已經有部分可以移栽,李咎就用這頭一批可移栽的苗當做第一個月的考試題,給他們去辦。

錢、糧、人,李咎給到足夠,但是事從找實驗田開始,包括招人招工、搭建大棚……全部由他們自行解決。

Advertisement

同一時間李咎抓時間去找陶工燒滴灌的管子和蓄水增的裝置。滴灌技也是要給技站去推廣的,不過李咎需要。

李咎能想到的最適合城府的節水裝置就是滴灌系統,大雍可能做不了很的過濾,含有較多雜質的水容易造滴點堵塞。不過沒關系,大雍人力多,堵上了就換,也不麻煩。以后的人如果能搞定過濾,再升級換代也沒問題。

滴灌系統的技難度最低,加工難度最高,工匠方面的事,李咎除了砸錢,半點忙都幫不上。燒制演示模板這件事從李咎畫好圖紙開始就移給了幺娘。

幺娘和蕓娘算是如今城府里的奇景了。

府里的眷再窮再苦,平時都不出門。若要出門,必有重要的事,再有好些人一起,挑著早晚路上沒人的時候,那才敢上路。

幺娘蕓娘兩個卻大大方方地拋頭面。蕓娘后來去了租佃的實驗田,基本也就看不到了,幺娘卻一直在外行走。

絕大多數人看不慣幺娘代表“穰侯”管這管那——比穰侯的幕僚門客蘇秀才管得還多哩!然而沒人敢當著幺娘的面說一個“不”字。

特別是那些經營著產業的,背著說幺娘不知檢點,當面一口一個“李姑娘”得畢恭畢敬。

蕓娘、花姐兒和幺娘住在一塊兒,多聽了外面的風言風語,或旁敲側擊地想提醒幺娘,幺娘卻不甚在意:“我知道的,這樣的人我也沒遇見。要我們老爺的話說,‘我就喜歡看他們又看不慣我,又干不掉我,只能忍著我捧著我的慫樣兒’。而且我這才哪到哪兒呀,二位將來有幸去江南,見見我的好姐姐,掌著半個李家的產業,一個人走在路上都是八面威風的模樣,那才是人該有的樣子呢。”

Advertisement

花姐不怎麼出門,聽了就羨慕一下,倒無所謂。蕓娘卻若有所思地跟著點了點頭,后來再去實驗田,就更懶得理會外面的言三語四了——那麼大個幺娘和幺娘姐杵在那呢!

“技站”的三個骨干在城東置辦了一片實驗田,和李咎的青山快樂老家一樣,一半是平地一半在坡上。

然后他們雇人在坡上鑿了個蓄水池,用水泥、石頭、陶瓷片糊了五個面以防滲,定期往里頭補充河水作為水源使用。

平地里搭了大棚,里頭是小麥、黍子、花生,山上搭了幾個臨時的棚屋給守夜的人居住,水池邊是黃瓜,其他地方暫時種著作為對照組和繁育組的作,還有一個角落空著,是給還沒長出來的蘋果苗做的準備。

蘋果還都是小苗苗,暫時沒到移植的時候。李咎拿的蘋果是種子和扦苗,扦苗路上就死得差不多了,不過李咎倉儲里還有一些小苗,他會將一些死掉的扦苗更換為倉庫里還有活的新苗,就用這個辦法存活了幾棵苗苗,剩下的都是種子,還在生發芽。

棚屋旁邊有技站的辦事和居住場所,是方方正正兩進的四合院,正在建。棚屋一路通往山下最凹挖了蓄糞池和堆池,再遠一點是制造土化的作坊。李咎贊助的一頭耕牛兩頭騾子養在棚屋腳下的圈里,

這就是技站的一期雛形布局。

蕓娘和留黯、小山商議后,先期招募了二十位農夫參與實驗田的耕種。這二十位農夫不是全職或者終制的參與者,他們有自己的田地要耕種,接招募只是因為有多余的勞力用不完,想多掙一口飯吃。

Advertisement

“技站”招募人手時,這些農夫也聽說了,他們都不認得字,也不覺得這事能,就可惜自己拿不上一個月一石米一兩銀的月錢。

他們剛到實驗田,就羨慕嫉妒拿月錢的人。他們不敢對留黯這個秀才有所言語,對蕓娘和小山就沒那麼客氣了。

李咎不知道,知道他也沒辦法手。人是蕓娘他們自己招的,將來的事也得蕓娘他們自己辦,他手一時,還能手一世?

沒過多久,蕓娘雷厲風行地換掉了事兒干得不行還整天賴賴的幾個農夫,再次補充人手,這次補充的人手里有兩個非常健壯的農婦。

農婦干農活是常事,不像蕓娘做的是“男人們才該做的事”,不會招來流言蜚語。況且兩個農婦做事很上心,照顧的大棚溫度都比別人靠譜,每次考評都是“上上”,每五天拿一次的工錢也都是最高的,連帶著原本有些懶散的其他人也一日比一日正經。

李咎偶爾去他們的實驗田看看,地里幾乎一天一個樣,一切都在磕磕絆絆中有序前行,這就很好。

隨著時間推移,實驗田和其他地方的區別漸漸地明顯了起來。

實驗田里種著李咎帶來的種子、本地的種子,本地種子有黍子小麥這樣的對比組同類種子,也有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種子的待遇又分大棚+土待遇(不含小麥黍子)、大棚(不含小麥黍子)或土待遇、本地其他種植方法相同待遇(不含落花生)等不同的況。

一段時間過去后,人們眼可見地發現,就算不考慮品種問題,實驗田里種的麥子黍子瓜果菜蔬,長得也比他們尋常地里的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