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三百六十五章 木軌實裝

《帶著倉庫回古代》第三百六十五章 木軌實裝

李咎回來后帶著一幫工匠把木軌車制問題解決掉了。

要徹底解決還是要靠車輛自的剎車系統,不過剎車的改進只做了一些些就被李咎否掉了。

因為太耗材料,關鍵部件磨損嚴重,特別是含有鐵、銅的部件磨損,不符合大規模裝備的價格要求。

所以最后他們選擇的方法是調整道路的位置,把站點、臨時休息所、岔道口的位置選在坡上,如果恰好最佳選址沒有坡,那就是架橋也要架個坡度出來,用上坡的自然阻力增加配合車夫的經驗達到減速的目的。

解決了制問題,木匠們很快就在批準實驗的地方架設了第一條木軌車道。

這條木軌車道連接李園和學塾,從城門側遠遠地繞了個大彎子,非常平穩地穿過住滿了小販和短工的城西。

青山城的人看著李園外的木軌車已經有半年了,漸漸地也不覺得稀奇,因而這次試運行并沒有引來太大的轟

李咎請的養路隊沿途維持秩序以免有人或牲畜闖上軌道被車輛撞傷。

載重大的騾車、馬車跑起來,那力勢能,真不是瞎吹。

已經非常悉木軌車道的車夫頭一次跑正式路段,心里不由得有些張。同時作為對照組的李咎趕著另外一輛騾車在旁邊當陪襯。

確認無誤的路段豎起了綠的小旗子,李園后門口的出發坡放開柵欄,車夫一拉韁繩,騾子便小跑起來。一段緩長的下坡,騾子逐漸加速到穩定的勻速狀態。

Advertisement

比空跑慢一點兒,但是又比其他道路上拉車要快很多,悉的駕駛再次出現了。

車夫早就發現跑木軌車比跑水泥路輕松,仿佛車輕了許多一樣,他按照之前的經驗調整騾子的狀態,避免它撒歡忘形又飛出去。

不多時,李咎就被遠遠拋到了后面。在平地上奔跑的騾子跑得更慢,力消耗得更快,穩定勻速慢得多,保持時間也短。

而木軌騾車已經劃過了一大彎進第一個測試彎道,考驗轉彎的穩定

之前在彎道上出現了太多次失誤,甚至直接導致這些工匠對離心力和向心力的研究造詣登峰造極,負責轉向架和車設計的曹工更是早早就守在蛇形彎道前等著驗收。

他一點都不張,失敗了那麼多次,又功了那麼多次,這次也不過是實驗中的常規況而已,遠比極端彎道測試簡單。

果然騾車順利地通過了彎道,然后就是岔道測試。

畜力軌道車的安全比機車軌道車高得多,但是李咎依然用上了未來的變軌技,也就是到了岔路口會有道岔改變車輛前行的方向。

在岔道測試這里,早有養路隊的據排班表提前接好道岔軌道,將騾車扳向另一個方向的岔路。

只要對路線心里有數,過岔路也不是什麼問題,騾車又是風馳電掣似的通過了岔道,直奔他們最后攻克的疑難點——停車。

Advertisement

雖然停車已經不再是問題,至在測試時搭配制剎車可以做到定點停車,急剎車也不是剎不住,只需要車夫經驗富能安住牲口……可是鑒于這個難關是最后攻克的,大家難免信心不足。

圍觀的人絕大多數都知道木軌車在停車難這個問題上卡了好幾個月,也在幫著小鐘工他們汗。

岔道通往休息區、暫停區,是一個緩慢的上坡。

車夫據車輛的載重漸漸地讓騾子放慢速度,今天的一切都出奇地順利,騾子非常乖巧聽話,車的況也很穩定,車速也完全在控制中。他穩穩地控著車輛爬上坡頂的平臺,最后就在暫停旗幟的正下方停下來。

守候多時的小鐘工帶頭歡呼一聲,然后馬上一群人掉頭去找李咎炫耀。

李咎還遠遠綴在后面,他半途把車卸了,只騎著騾子跑來,仍然比軌道車慢了片刻。

來到停靠點時,停靠點里早就是一片歡聲笑語,單聽聲音也知道這一關也過了。

李咎放下心來,跳下騾子牽了韁繩踱進去,年紀比較小的小鐘工一把跳過去抱住李咎牽來的騾子,大:“老爺,賞錢!”

李咎笑瞇瞇地說:“賞,當然賞,讓我看看車停在哪,花了多長時間?”

負責掐表的的人報了個時間:“一刻又三分。”

非常好,遠快于正常人跑步,還有整整六百斤的挽力載重。

Advertisement

難怪小鐘工他們已經樂瘋了,這個速度和載重,基本上可以宣告一個新的運輸時代的到來。

李咎也長長地舒了口氣,趕把木軌投到主干道連接上去,金陵到青山城的通行時間可以短到五日左右——別看時間其實沒短多,但是一車人那可多了,那不得六七個?仔細算算,運力已經翻倍了,這還是考慮到人安全,要控制騾車速度的前提。如果換馬車,恐怕只需要三天就行。

李咎當場宣布給小鐘工他們每人基礎獎金十五兩,總共是三百四十五兩銀。另外木軌車的項目獎金按照各人的貢獻分別給付,總獎金大約有六百多兩。

縱然大家都知道李咎給技獎金從不手,近一千兩這個數字聽著也很可怕了。

就在大家為獎金議論紛紛時,李咎趁勢宣布組建技站的事

顯然軌道運輸即將列上青山城的日程,組建軌道運輸聯營會也是早晚的事,那麼技站也就順理章地放上了籌建清單。

站這個東西,目前只有青山城的部分“上流人”和已經加站的一些學塾的學生知道。

李咎為了這個東西往人生地不的城府待了大半年,回來人都瘦了一大截;李咎回來后不忙著先找“皇商”的麻煩,召集人開會也是直奔立技站去的。

這就不得不讓人對技站這個東西另眼相待。然而他們怎麼看,這都只是一幫工匠的事罷了,頂多是青山城的工匠非常有錢所以有一些不同。

大多數圍觀的吃瓜群眾只當個笑話聽,而二皇子和隔壁玉鶴縣張縣令的幕僚、蘇秀才等人,卻已經把耳朵豎得高高的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