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三百九十二章 實踐課2

《帶著倉庫回古代》第三百九十二章 實踐課2

辛秀才、歐秀才這里才知道原來這個村子已經在搭技站了。

并且錢八月的兒子今天去公田干活,也是干的技站的活兒。

瞬間兩個秀才就不想走了,他們多難得才能參與一個技站從零開始搭建到投運轉的整個過程!

“錢大伯,能不能帶我們去看看你們村的技站?一來我們也能搭把手,二來我們回去了也要建這個呢,正好先學習學習。”

錢八月一想,那確實好,當即就把人帶到公田旁邊,和村長這麼一說,村長也同意,接下來的事便好辦了。

說是“搭建”,最主要的工作卻并非是蓋房子。

房子是現的,從公田旁公用的屋舍里騰出兩間帶個小院的就行。

順帶把旁邊的兩畝地也給了技站。

現在村里正忙著把屋子翻修好,準備好鋪蓋陳設,把院子、地窖等都收拾干凈。

這些不過一二天就能做完。

更重要的事是錢糧和人手的分配。

站吃的是公家糧,但要從府城、縣衙運到各地,并不現實,于是實行的是采買制度,即錢由中央朝廷給到技站系統,再由技站層次分配給各個站點。各個站點拿著這筆錢自行采買錢糧。

這是朝廷給的公家糧。由于技站主要服務于一個的小區域,益人也是這個小區域的百姓,因此這個小區域也要出一部分錢糧。

Advertisement

到這個村子,就是從公田祭田等公共收里拿出一部分給技站。

細節比例沒有統一要求,公家糧足夠技點運轉,相當于村里給的就是額外獎金。

“額外獎金”怎麼給,這是頭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人手。

站的機制是集中學習、分頭傳授。也就是會有人去縣城乃至府城接新的知識,回來教給大家,并駐留技理新知識新技在推廣中遇到的問題。

這里就有至兩撥人了:去府城、縣城學習的人;第一批上課的人。

錢八月的兒子爭取的就是前面那個位置,那個位置才是能吃公家糧的。并且當上了技員,才能一年四季在外跑,而不是困在自家的地里。

前面的這種人也約分著幾種,管著賬的,學得快的,打雜的……那都不一樣。

當然這是辛秀才他們從孟二郎等人那里聽來的,眼下這個村子還沒意識到,就是出去學知識回來上課這樣簡單的事,依然會有分工。

辛秀才和歐秀才并沒有指手畫腳地說哪里哪里不對,他們就安安靜靜地聽著,只有當人們遇到明顯為難的事時,才會主幫忙。

比如要算個什麼數,比如要寫個什麼對聯,比如要理解一下縣城技站的規矩等等。

兩個秀才一邊向錢八月父子學著稻基魚塘里的事,一邊關心著村技站的的進度,收獲不菲。

Advertisement

金陵雖然學了基礎知識,然而很多況只有作時才知道厲害。

魚坑選位置、水流多決定魚坑的深度、水含氧測算、料的選取、水稻狀態的判斷、魚的品種、魚的飼料補充……都是很細的活兒,非有人帶著學,并不能學明了。

且錢八月和他的鄰居們還提供了許多失敗的案例供他們參考。

有的是魚的品種混雜了,混進了的魚,把其他品種吃了個干凈。

有的是水稻的作業時間變了,導致水稻需水的時間和養魚的時間沖突,致使水稻被澇死。

還有各種各樣奇葩的減產方法,只有親試過才知道李園教課時真沒藏私,每個技細節都教得齊齊整整。

站本的搭建就更加了然。

兩個秀才都不大關心庶務,給飯就吃,給就穿,頭一次知道,就算只是兩三人的小機構,也牽涉到那麼多問題。

決定人選就費了老悶子勁兒。

大家都饞這個機會,給誰不給誰的,就連村長都不敢胡來,實在盯著的人太多了。

最后是結合了辛秀才轉述的孟二郎的辦法,從所有人里選出來認得字兒、說話好懂的幾個人,從中投票決定了三個正選兩個備選。

也有人想賄賂投票的村民,那人家自己也有小九九:技員回來了是要教大家種地養牲口的,大家伙兒都靠幾畝地過活,多打一斗打一斗的影響甚大,萬一派出去學技的人不合適,不能把學到的東西講明白,那不是坑了自己?故而最后的決定可能有被人、好左右過,卻也偏不去太多,萬不能選出不合適的人。

Advertisement

最后選上的三個人里就有錢八月的兒子。這個錢大郎從皇莊實驗地學了稻基魚塘后回來教他爹、教鄰居,都教得好,又不藏私,又說得明白,著實是個合適的人。

人選既定,就有分工的問題,誰管賬,誰寫每個月、每個季度、每年的監測、考評、總結,誰通知召集村民,每天怎麼個班巡查法兒……

最后也是頗爭論了一番,才大至攏了攏事兒,正式開始了,還要再調的。

這里定了,還要調節技站和村民的關系。

對,雖然技點是個好的,但是它也不是金子銀子,不是人人都的。

村里有的是人看不上技點。

有擅長種地的人敝帚自珍,不樂意別人學會更好的種地辦法。

有游手好閑的地流氓,貪技點的錢糧,總打些歪主意。

有圖謀技點將來可能的胥吏和公糧錢,想把人兌走了自己跟上的。

有家大業大人口眾多,想和技點勾結起來獨吞新技的。

……

令人無法忍的瞎搞打算就有這些,還有些小打小鬧,沒這麼嚴重卻也讓人不開心。比如有人想走走關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他倒是不想吃獨食,他想吃第一口。也有人看上了技站的活兒,想攬下來給添點進項——技站的人用的自行車、煤爐子,一日三餐吃的飯,又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自然會有人為供應商……

如此種種,也著實讓人困擾。反正辛秀才和歐秀才是真的頭炸。

他們一直覺得自己并不是打理這些瑣碎來的,現在才發現,除非他們有的是錢隨便請人把事應付掉,否則這些瑣碎真的就是以后的日常。

培訓的第一天:想回家,想回家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