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灣府16勢

《帶著倉庫回古代》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灣府16勢

有些聰明人有一種神的天賦,在危機到來前,他們會提前獲得先知似的預

張郡守的眼皮連著跳了三四天,而決定的消息正在第四天出現。

張郡守照常謹慎小心地出現在署正堂時,他的幕僚急匆匆地趕來,告訴他,管著本地倉賬本的賬房,以及戶曹和他的隨從、家人,已經全部被李咎帶走。

張郡守當時就確定了李咎必定對他下手,只是他不知道李咎會怎麼做。

在張郡守看來,自己可從來沒有做錯什麼。他沒有多拿朝廷一文錢,更沒有過本地富戶任何一次賄賂。他的每一筆收,每一個政令,全都符合本朝律法,毫無犯,就算李咎把大灣府署的賬本翻個底兒朝天,他也無所畏懼。

可是這種篤定和自信,并沒有讓他的況好轉,反而他的心慌一天比一天劇烈。沒有頭緒,張郡守甚至不知道該從哪下手解決。

……

“不管張郡守做了什麼沒做什麼,大灣府的況就是這樣破敗,本地署有一個算一個,都不配當父母。”

這是李咎的判斷。蘇秀才上京的這段時間,李咎沒有閑著,安排了一大堆人往深了拉。

有人在查賬,李咎的要求是吃穿住行俸祿節禮等所有賬目必須都能對得上;有人在繼續提審被囚的富商、豪強,榨取任何一信息;有人在繼續從參與縱火、打砸工廠的工人那里獲取更多信息——關于工廠和作坊的已經收集得差不多了,現在李咎讓他們擴展到更多的領域,要追溯到他們還沒有離土地為工人的時候。

Advertisement

而李咎自己利用這段時間去大灣府底下的各個村落轉了一圈。

大灣府下除了治所府城所在的大灣府之外,還有三個郡縣,六土地都是山地,水利資源非常富,但是極度不平衡。

以前還是純農業時代的大灣府,村落之間為了水源、耕地、碼頭械斗是常有的事,到了初級工業階段,他們斗得更兇了。

這些村落土地荒廢和移作他用的況比之前李咎所見的大灣府道兩邊的田地撂荒要嚴重得多。

畢竟道兩邊的田地位置還不錯,又是田,如果農民不得不放棄耕種,顯然第一會放棄的會是薄田、瘦田、犄角旮旯里不好運輸產出的田。

而偏遠的村落之所以偏遠,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本自然稟賦不佳,必須的資源短缺,所以田地的狀況不會很好。這樣的村落是最容易被拋棄的。

所以越是偏遠的地方,李咎看到的況就越嚴重。離道路近一些的,種滿了棉花、油料、染料、藥材作。更遠一些的地方,零散的田地,基本上已經全荒著了。

李咎快馬看了整個大灣府附近所有的村落,只有四分之一的比較富庶的村子還在種糧食。雖然這些村子也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土地挪給了經濟作,但是至他們保留了剩下的土地種稻子和麥子,又開了些梯田和河灘種紅薯土豆和玉米。

這些村子的最典型共同特征就是宗族和睦,人多勢眾,位置優越,稟賦出

宗族和睦所以能集思廣益,人多勢眾所以不怕被城里的豪強一鍋端了,自然稟賦好,所以往年留下了不錯的家底子,所以人的平均壽命會稍微長一點,能活下來的人會多一點,對未來會看得相對明白一點。他們也會為了錢去改種經濟作,同時他們也會守住吃喝的底線。

Advertisement

有那麼一兩個村落,位置也不好,條件也不好,但是因為有個很聰明的說得上話的村長族伯,無論如何都沒放棄糧食的底線,甚至還有人學了兩江道技站的一些七七八八的技,抄了個不三不四,總還是讓人欣的。

而村子流失的人口,沒有意外,都去向了鎮上、縣城的工廠和作坊。

集型產業形了,機一開日產八千,干了勞力。因為垂直打擊家庭經濟單元,破產的農民也沒有權力說不進廠。

最初時,為了搶購棉花、油料,這些廠子作坊很舍得掏錢。于是很多地方的農民就悄悄的違背政令,把自家的地改種了經濟作。而府對此事視若無睹,朝廷的糧食耕作令淪為空文。

第一年種棉花的人嘗到了甜頭,第二年就有更多的農田被改掉了。很有人能阻止這種逐利的行為,更多的人只會跟風。然而一旦為了錢改種了棉花,想再改回去就很困難了。

城里大量出現作坊的第三年,糧價奇高無比,府突然嚴格地執行收糧政策。不上糧的人家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借錢買糧,要麼被抓走等家人來贖,而贖買的錢比買糧的價格還貴。九九的平民之家因為這一場借錢買糧而破產,不得不出賣田地,或是舉家抵給牙行。

這才是各個城鎮里出現大量貧民窟、各個村落里田園荒廢的直接原因。

確實從郡守、縣令的政策執行上看不出什麼問題,甚至還可以夸他們一句,前兩年沒有強制要求農民如數糧食、同意他們用錢抵公糧,是行善政,還暗合了現在即將執行的新稅制度。

Advertisement

可是李咎知道他遇到了當前低下的信息通效率前提下,最頑固的問題,便是聰明人總有辦法把好事當壞事辦了。這個問題在夏刺史和秦王的改革里也一定會反復出現。

不過在大灣府,這種“聰明”并不安全。

李咎是不惜得玩什麼謀的,他一向只用“勢”。張郡守多圓啊,法令之外的事一件都沒辦,可是他逆了“勢”,這就是最大的把柄。

就拿整肅城里的環境來說,確實地方上一向存在宅子契約規定不明白、契書無備份、事實居住權遠大于法定居住權、先修屋子住人后辦契書證明的況,所以張郡守下令把看不過眼的屋子全拆了,在法令上是合規的,他拆的都是契約書有問題的房子。至于拆了房子之后人去哪——不是都濟貧待著了嗎?

再至于濟貧出現胡抓人湊數、強迫勞、驅逐老弱病殘致人死亡的況的,那不是底下人執行太偏激了嗎?和他這個郡守有什麼關系呢?他甚至還下令提高了濟貧的待遇,他甚至還算是個好不是?

張郡守就是典型的把規則玩得團團轉的那種人,這種人聰明得過了頭,又恰好沒個良心。

和這種人討論他犯了什麼罪是沒意義的,他本就不留手尾。他和鄉賢豪強的眉來眼去,錢也不會過他的手。他有自己的產業,經營得還不錯,什麼錢洗不出來呢?

不過現在是封建時代,意味著一切都以皇帝陛下的意志為轉移。不犯法只是法律拿他沒辦法,卻不代表皇帝陛下拿他沒辦法。

張郡守為一個進士,一個父母,治下多年人口無繁衍,政令執行不到位,稅收年年負……這三條足夠把他罷一百次了,這就是“勢”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不論張郡守再怎麼圓,有一件事他不過去,那便是本地倉的糧食數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