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五百三十一章 算計

《帶著倉庫回古代》第五百三十一章 算計

鄉紳地主抗稅,把李咎拉下馬,收割他的學閥勢力,聽起來真

崔舉人用看傻子的表看著潘先生:“這樣的大事,非天才絕世不能為啊!小人才疏學淺,恐怕有心無力,莫能助啊!小人眼觀潘先生人才出眾,聰明絕頂,縱人心、權柄,翻云覆雨易如反掌,為何不親自領了此事、拿了這好呢?”

潘先生又是一聲冷笑:“主人料定你也不行,不過白說兩句。既然此事不行,另一件事,總該做到了?主人撈你出來,自然能讓你再回去繼續蹲大獄!主人能讓你當發財,當然也能讓你八輩子翻不了。”

崔舉人意識到這“另一件事”才是他的真正目的,忍不住脖子:“您先說,能辦到的我一定辦,那我辦不了的是真的辦不了——這世上還能有人不喜歡榮華富貴嗎?”

潘先生的馬車拐了幾個彎兒,在一院子停下。

隨從扶著兩個讀書人下了車,崔舉人抬眼一看,古木森森,蜂蝶圍繞,青瓦墻人家,是個十分幽靜的院子。

郡侯府附近形的他立刻意識到這里是郡侯府附近的一民居,旁邊巷子再過去一些,就是郡侯府的東墻。

崔舉人想到楊青娥,還有可能已經從楊青娥那里知道他的不軌行為的公主夫妻,頭皮發麻。

潘先生道:“你先住這兒吧,我也住在這里。你的任務就是先等著,等到哪一天我要你把里面的人騙出來,你就去把人騙到這里。”

Advertisement

“我……郡侯不可能上當!”

“要你去騙的人又不是郡侯,而是他的屬李秋娘。你不會連你那個相好的姐姐都騙不出來吧?你不是還有個丫頭嗎?可是你相好的兒,你把娘,還有姨娘騙來就行了。果真事,雖不算什麼大功勞,好歹也能下半生無憂無慮。倘或他年有了兒子,還能繼續功名。”

聽得說是把秋娘、冬娘兩姐妹騙來,崔舉人松了口氣。

騙兩個人,其中有一個還是自己睡過的,那不是手到擒來?

潘先生見他點頭應了,又道:“如果你能騙過來他的其他心腹,比如賬房,比如管家,還能再得些好。”

“這事兒容易啊,隨便找幾個人說要談事,或是京里來了消息,豈不是輕輕松松地就把人給騙出了門?你們人多,直接打暈帶走,那還不簡單?”

潘先生繼續用看傻子似的表看著他:“果真這麼容易,還得到你?你當我們不曾試過?”

何止是崔舉人,潘先生他們連當初收養過余幺娘的那個余家都找去了,可惜那一家子里頭,死的死喪的喪,就剩一個老酒鬼村,連話都聽不懂。

他們找了本地人當翻譯,聽見那個村每天里叨叨的是“我媳婦在李家當管家”。當時他們聽了這話,四下一對,這村不就是余幺娘也就是李秋娘曾經的未婚夫嘛?他們以為抓到了大魚,很是驚喜。

Advertisement

接著潘先生花了錢把村帶到了金陵,想趁著李咎出去大灣府、城公主剛查出來懷孕不大好折騰這麼一個萬年難逢的機會,讓村把李秋娘騙出來。這時節李秋娘沒有個靠山,正好對下手。

然而這個村才剛面,趾高氣昂地上門要求帶“養媳”回家,還沒到李秋娘出手呢,早就被四周八圍的巡邏隊抓走了。后來,不出三天,村就被判了個訛詐罪遣送回老家枷號。

訛詐是真訛詐,李咎當時確實從余家帶走了余幺娘的賣契,村正備案的契書也得很清楚,余幺娘由李咎帶走,和余家再無瓜葛。

此事無可說法,誰看了都得說本地府判得好,誰不知道李咎當年買了很多無家可歸的人,全都包吃包喝包住地安排好了,李家的管家們不都是這樣來的嗎!有了點家產就被人訛上門來要認媳婦兒子的,誰得了這?都得夸府不盲從盲聽,給李大善人保駕護航了!

后來潘先生還陸陸續續找了些人,包括秦王妃先夫的村子的村正里老、吳管家那個村子里的地主、王得春的前東家……都沒用,一個都騙不到。

有那麼一次他們把啞騙了出來,可是啞出來還帶了七八個公主的侍衛……

若不是崔舉人上次算計楊青娥時帶上了翠甜,可能潘先生都不會想到還有個崔舉人可用。

倒不是崔舉人可用,而是翠甜可用。

Advertisement

總之崔舉人就這麼藏頭尾地在潘先生租的屋子里住下,等著潘先生說的時機到了,把秋娘冬娘姊妹誆騙過來。

不過他還沒等到潘先生說的時機,倒是先等到了另一件事。

李咎與城要帶著孩子北上給皇帝陛下賀壽了,同時一并前去的還有楊青娥。

楊青娥是帶著一個人去的,人是,代表梁瑞去楊家提親來著。

對,托崔舉人的福,梁瑞結識了楊青娥。

兩人一個喪妻喪,一個未過門就喪夫;一個喜歡干練活潑的,一個恰好就是風風火火;一個對另一個本來就有好,一個算是被救了一次也滿懷激……兩人在李家學塾遇到了幾次,互相切磋了些見解,彼此都有了點意思。

公主看出來他們的眉眼,找了個婆,讓跟著一起去京城,就為提親。

梁瑞下定決心娶楊青娥時,尚不知就是楊太傅的兒,只當是一個真正的守寡的才。他才而非嫌貧富的人,這讓城和楊青娥都非常放心。

樂見其,楊青娥還有點擔心回家吃掛落,想賴在江南再拖兩年,被城好勸歹勸,才依依揮別了郎,回家備嫁。

再走這條去長安的路,已是時移世易。

首先是兩條鐵路已經開建,全長幾百里的鐵路路基,到都是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有些機械設備已經用在了基建上,反過來催生了更大的機械需求。到此時,經過了大灣府的先例洗腦和基建需求的推,已經沒有人再質疑機械的能量。

甚至有許多工人在勞過程中自發地對機械進行了改造,提高了設備的生產效率。

李咎注意到沿途可見的工人有男有一點兒,不過已經不再罕見。

推著三車在旁邊做飯的基本都是帶著娃的老婦人或者小孩兒,那些娃兒們滿地跑,不過三五歲的年紀,卻學著父母的樣子,跟在父母的后,砸石塊搬石頭。

李咎相信這些地方的工錢不會太貴,就是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分工出來的工人,還是服徭役的農民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