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閒散王爺 第一百六十七章書寫《渭城曲》

《大唐閒散王爺》第一百六十七章書寫《渭城曲》

李世忠心中猶豫,自己昨天才幹了一件錯事,把李元景寫的那些字幅拿給周興旺,讓他裝裱,可今天早上就又去給他要過來了。

纔剛剛乾了一件出爾反爾的事,如果再把這些字幅拿給周興旺,又因爲什麼原因又要回來了,那就太對不起周興旺了。

李世忠猶猶豫豫地詢問李元景,他又寫的這些字幅,準備找誰裝裱。

他告訴李元景,他原本找了裝裱師周興旺裝裱那些字幅的,但他又去給周興旺要了回來,周興旺非常失,他覺很對不起人家。

李元景聽了笑道:

“族兄,那些字只是我隨便寫的,準備掛在飯店房間中的,原本隨便裝裱一下就可以,我也沒有想到陛下會來,要走那些字幅。

不過這不要,我現在再寫一些,你拿給那個裝裱師讓他裝裱就可以了。”

李世忠聽了非常高興,他趕命令一名下人去告訴周興旺,讓他不要毀了那些裝裱字幅的東西,他又求趙王寫了一些字幅,很快就拿過去請周興旺裝裱。

卻說李世忠和裴寂拿走了那些字幅之後,周興旺和他兒子二人非常失,他們呆呆地坐在那兒,坐了很久,沒有心吃飯,也沒有心裝裱字畫了。

李世忠派遣的下人來到周氏裝裱店,把李世忠又請李元景寫字幅,寫好之後就拿來讓周興旺裝裱的事告訴了周興旺,周興旺和他兒子聽了之後心中大喜,他們趕把工作臺收拾好,把裝裱字幅用的綢緞、橫軸準備停當,把臉洗乾淨,再點上一炷香,無比興、激地等著李世忠把字幅拿來。

Advertisement

他們等啊、等啊,一直沒有等到李世忠拿來字幅,二人等不及了,周興旺就讓他的兒子去趙王府看看。

周興旺的兒子來到趙王府一打聽,心中再次無比失

李世忠又失信了,李元景又寫的字幅,依然沒有拿給他們裝裱,那些字幅被五姓七的李明誠等人買走,拿去黃大師那裡裝裱去了。

卻說李元景提筆再寫字幅。

他當然不會把他昨天寫的那些詩,再寫一遍,李元景腦子中會的唐詩、宋詞、元曲太多了,隨便拎出來一首就是千古名篇,自然沒必要把昨天寫的那些重寫一遍,讓人笑話他江郎才盡,只會重複,寫不出來新的。

李元景這樣,倒是無意識地避免了重寫昨天的詩詞,失李世民的面子。

李元景提筆一揮而就,把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寫了出來。

剛寫完,張方、趙圓進來稟報:

“稟王爺,五姓七的李文誠、李明誠七人求見。”

李元景聽了,就讓張方、趙元請他們進來,一會兒功夫,李明誠、李文誠七人人進來了。

五姓七在京城人員衆多,消息靈通,他們早就聽說李元景的字和詩寫得非常好,他曾寫過四句詩: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Advertisement

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四句寫得非常好,被李績索要走了。

後來李世民聽說這四句寫得好,就讓李元景在皇宮把整首詩都寫了出來,那首詩寫得氣勢磅礴、絕唱千古!

今天,李世民等衆人之所以來趙王府,聽說是因爲昨天李元景寫了很多字幅,每一張字幅都是一首非常了不起的詩,李世民等人就是來要那些字幅的。

李明誠七人心中非常羨慕,期他們也能看看李元景寫的詩。

七人來到趙王府迎賓殿,他們一看,李元景正在寫字幅,幾人趕湊到字幅跟前觀看,就見字幅上寫著: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關無故人。

這、這、這……

早晨的雨剛剛潤溼塵土,天氣放晴,道路潔淨清爽,雨澄塵而不溼路,恰到好,彷彿天從人願,特意爲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

“柳”者,“留”也,離別的象徵,但一個“新”字,使離別調清新明朗,而不黯然銷魂。

深意濃的友人西出關,萬里長途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千言萬語盡在酒中,“更盡一杯酒”吧,西出了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

白居易曾對王維的這首《渭城曲》極爲推崇,他的《對酒五首》之一:

Advertisement

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關》第四聲。

第四聲就是西出關無故人這一句。

李明誠七人,全都看呆了:

這真是仙曲啊!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啊!

李元景看李明誠七人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樣,他心中暗笑:

就知道你們看了這首詩,會是這副模樣!

這首詩不說你們,只要稍微識點字的人看了,或者說本不識字,但只要聽了的,也都會被震驚到。

原本這首詩被王維寫出來之後,天下震,青樓市井,紛紛傳唱,但一唱本不足以表達送別之,而疊之三唱,故又名《關三疊》。

後人曾評論唐詩開卷之作、卷之作,王的《送杜府之任蜀州》當之無愧開卷之作。

卷之作,除卻謫仙人李白、和詩史、詩聖杜甫,其作品仙人之賜,凡俗詩人難以其項背,天下評客不敢妄評之外,其餘詩篇一共評出來五首卷之作:

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輕塵》;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

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張繼《楓橋夜泊》

萬千唐詩,王維的這首《渭城曲》,能被評爲唐詩卷之作之首,能會差嗎?

當然,李明誠七人只是覺這首詩寫的特別特別好,但他們卻不會說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這樣的詩句,這兩句詩是杜甫所寫的《贈花卿》中的兩句。

李元景趁勢提筆把這首《贈花卿》寫了出來。

當然題目李元景改了《贈友人》,把錦城改了京城:

贈友人

京城管日紛紛,

江風半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這、這纔是真正“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李明七人都看傻了。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