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我替代了諸葛亮 第990章 孫權之危

《三國我替代了諸葛亮》第990章 孫權之危

建業。

相比較于許昌的世家互爭,明爭暗斗,躺一炮斷接連不斷的熱鬧場景,此地顯得頗為的空寂。

魏國雖說是第一個倒地,但是奈何于對方是主投誠,在待遇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

變好比如說,曹籌謀的帶兵離去,已經被陸鳴在大方向上答應,劉備也同樣默認了這一結果。

然而,吳國在此前由于孫權的諸多失智作,卻徹底惹惱了陸鳴。

魏國在絕境之中是有兩種選擇的,如果不投而選擇背水一戰,在此前的諸多積累之下,敵軍軍力恐怕會難以想象。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魏國喪失了八萬銳兩大將領,但其剩余的兵馬,在放手一戰之下,如果不能如同當年白起一般挖個坑給他全買了,整個中原都會被打到支離破碎。

強行打下對方,付出的時間和力絕對會超出預算,陸鳴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當其主投誠時,陸鳴欣然應允。

吳國有這樣的本事嗎?

呵呵,即便打下了夷洲,在那一個土著島嶼的加之下,也僅僅只是能夠給吳國增添個一些水師員罷了。

這一批人員所能夠發出的戰力,完全不值得一提。

最壞不過就是莊園之多出幾筆水盜,占據江河湖泊,以機力量,延緩商業通的發展罷了。

這樣的代價陸鳴完全能夠承得起,惹火了大不了封堵水脈,下流的河脈寬闊,還是依靠于上游無數條支流合一。

Advertisement

因此,只要陸鳴愿意付出時間力,用不了半月,下游的水脈都會窄上一大截。

沒有了地理優勢后,江東只剩下一個丹軍還能夠勉強一看,剩余的兵馬英,大多都只是弓兵而已。

這樣的兵團,在沒了船只加大速度優勢的況之下,難道能夠正面懟得過火力營嗎?

鳥槍大炮會告訴他們時代變了,往日的經驗,不適合于今日之發展。

有足夠的手段去哄對方,孫權還那般不知進退,即便之后認了慫,但陸鳴給出的回應也是十分強

“除去建業的政務班子之外,僅僅只能帶走兩萬人。”

兩萬人,能夠做得了什麼?

一個大點的王國兵力都不止兩萬人了,而且,孫權還不可能把這兩萬人全部帶士兵。

畢竟,一個國度的立之基,還是在于民眾。

吉思汗都打到了歐洲,為何沒能守住偌大的版圖,不就是因為兵力過,走一嗎?

沒有足夠的民眾進行文化侵,即便給孫權找到一帝國之基,也完全不可能在短時間發展出一整座帝國。

類似的場面,往前推上百年,大月氏侵貴霜,最終不也只能夠占領土地貧瘠的北方,通過上百年的休養生息,忍著百多年的分割,以此而保證自家民族不會被徹底同化為種奴嗎?

都已經開始大軍征戰,貴霜的事在中原早就不是,因此,孫權即便想要離去,也不可能僅帶個幾千兵馬一萬民眾,去猥瑣發育一百年,把事由后人發展。

Advertisement

陸鳴給出的條件過于苛刻,以至于建業沒有人去考慮搶蛋糕的事

許昌的世家能搶,那是因為蛋糕還有的做,有人選擇離開,有人選擇留下,留下之人必定能夠得到更整塊的蛋糕,而離開者也未必就是一件失智之舉。

從未曾虧待過真心相侍之人,跟隨而去,很有可能給自家打下萬世之基,獲得比中原祖地更為長遠的發展

但是在建業,沒的選擇。

以陸鳴苛刻的條件而言,如果跟隨著孫權離開,那麼意味著世家除了嫡系之外,連尸兵恐怕都難以帶走。

苦心經營數十上百年,總不能玩兒一出凈出戶,跟著你孫權去浪吧。

就算孫家在江東經營數十年,也不可能讓無數聰明人都被洗了腦,無腦狂熱追隨于他。

而留在建業,也未必能如同許昌同僚那般,討得什麼好

正如在此前所言,孫氏在江東的經營過于固,在此之前,被拿下的三郡,都已經有近三年時間,卻依舊沒被蜀漢徹底掌握。

之前是陸鳴騰不出時間來清理,但如果魏國的事平定的話,必定會使他怒然而回。

江東可是他主持著打下來一半的,但打下之后卻從未曾給出過半點的助力,反而是一再的拖后

任憑是誰都不可能接這樣一個不可控的結局,因此,強力清除世家在底層民眾之間所留下的印記,是一個必然的結局。

Advertisement

必定會有著大量空降而來的員對江東從上而下進行一次換,本地世家的權力遭遇到極大的削弱。

世家和地主老財之間的差距,就在于文化和勢力的底蘊,系列底蘊除了武裝力量,那就是在于員人數,以及民心之態,這兩樣要是都被拔除后,他們和暴發戶唯一的差別就是有錢的時間長點罷了。

作為傳承了千年的世家,他們清晰知曉著,只有如同蜘蛛網一般,從各種角度參雜于民生之中,將自己和一方百姓變得牢不可破,這樣才是最為穩固的傳承方式。

繼續留下來,無疑只會讓他們斷代,等出去,凈出戶下,八也是沒有個好結局。

如此局面,頓時讓許多人陷到兩難之境,長時間無法做出抉擇。

但他們相比較于許昌,唯一的優勢在于,孫權對本地的掌控不如曹那般恐怖。

大家誰還沒幾個士兵,朝廷所喪失了一半的土地后,常備著的駐軍,還真未必能夠和所有世家私兵相抗。

于是乎,力又給到了孫權一側,如果他拿不出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的話,那就甭怪哥的世家不講面了。

孫氏確實人脈甚廣,但那都是孫堅孫策留下的老本兒,尋常時可以賣你一個面子,人往來不寒,但是一旦關乎家族延續的基,那可就沒什麼面可講了。

若是陷危局,各大世家也不吝嗇于強行開團,自己把皇帝綁下來送到蜀漢,怎麼說也能換到一個投誠的功勞吧。

如此功勞不求得到更渾厚的基業,僅僅只是為了能夠保住老本,怎麼也應當是可以被應允的。

其實,若非周瑜的在水上的統軍能力著實讓人心中忌憚,給予力的這個流程,怕是早就已經跳過去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