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大理寺小飯堂 第308章 脆皮年糕(四)

《大理寺小飯堂》第308章 脆皮年糕(四)

“雖當日在渭水河中游玩賞月的私船不,可那艘船卻不是私船,而是從租船租的遊船,”林斐說道,“租的是最好最大的甲等遊船。”

對這等租出來的遊船,那些船伕、花娘自是悉的很,時常看見,不會弄錯。

聽林斐說到這裡,劉元同白諸心中一:如此……不就好查了?只消去渭水河畔的租船查一查當日租甲等遊船的有誰不就知曉了?

要知道似這等租船因著每日都要做賬,且一艘遊船價值不菲,便是付了押金也是不抵遊船價錢的,是以不管是哪個租的遊船都需帶著足以證明自己,諸如戶籍、碟之類的信息,確認此人可靠無誤之後方纔能夠出借。

看著激的劉元同白諸,林斐面上卻無任何喜,他看了激的二人一眼,搖了搖頭:“不巧的很,記錄客人姓名的賬簿沒了。”

如同一盆冷水兜頭澆下,將兩人澆的一個激靈,臉微變。

“中秋當日河面之上的煙花落到了河畔的帳篷,彼時租船的人一同跑出去看煙花了,待到回來才發現帳篷被燒了,賬簿什麼的都被燒沒了。”林斐解釋道,“不過好在當夜租出去的船都回來了,他們便也未在意。”

“至於對那些客人有沒有印象云云的……”林斐說到這裡,瞥向二人,道,“每逢節慶,來租船的人都不在數,來來往往的,人多事雜,實在記不住什麼。”

Advertisement

“況且便是能記住,也沒有幾個是租船的人自己來租的船,多是令手下管事跑的這一趟,來來往往,同他們打道的皆是些管事,那些人著實沒有什麼印象!”林斐說道,“至於那些被船伕、花娘們看到的護衛,也皆是著的尋常的黑勁裝的護衛袍子,並無什麼特別之。”

劉元同白諸二人越聽越發失,卻也不覺的意外:以林卿的經驗和手段既查到了遊船,自是會方方面面的查證一番,他們能想到的方向,林卿豈會想不到?

既然如此,林卿還會站在這裡同他們說話,而不是令人著手去查,必是查證方向被滯了。

林斐接下來的話應證了兩人的猜測,只聽他道:“租船的人著實想不起來當日租船者的樣貌,況且甲等遊船他們統共有七八搜之多,當日盡數租了出去。”

劉元同白諸聽到這裡,忍不住搖頭嘆了口氣。

尋常人走到這一步自是不得不滯住腳步了,可林斐卻並未就此收手,只聽他悠悠道:“這般讓租船的人想自是想不出什麼來了,我便將租船那些負責打掃遊船的雜工喚了過來,問他們當日打掃歸還的遊船時可有發現什麼貴重之。”

這話一出,劉元同白諸二人頓時恍然,知曉上峰將查證過程說的這麼“細”是在提點他二人注意之,自是不敢怠慢,連忙記了下來。

Advertisement

其實若是靜下心來細細推導,走到這一步也不難:既捨得銀錢租甲等遊船遊渭水河的客人,定然非富即貴。

或許有豪客便喜好獨自一人包下一艘甲等遊船賞月,可當日中秋,正是歡慶之節,或許會有那等獨來獨往的豪客,更多的卻是呼朋喚友之輩。

男子腰間的玉佩、吊墜、荷包等子頭上的簪子、耳朵上的耳飾之流的皆是玩樂、宴會時最容易掉落之

中秋當日,他們雖在找走失的小娘子們,可同時也找到了不香囊、首飾等玩樂時丟了的件。

果然,林斐這話一出,雜工管事便連連點頭,道:“每逢節日,遊船租出去還回來時,總會撿到不客人落之。”

渭水河畔的租船又不是那等幹一票換個地方到跑的行當,在渭水河畔做租船行當做了多年了,便是想跑也跑不了。自然不會幹出昧了客人丟失財的事。

畢竟來租船的多是長安城中的權貴,這等人的東西,真昧了,怕是麻煩才大呢!既如此,不如干脆就賺個“誠信”的口碑,靠租船,自己的荷包也會日漸盈。

林斐猜測的沒錯,在那堆中秋當日被整理出來的件裡,便是沉甸甸的金玉兔、金花生、金月餅也有幾個,可租船的人卻未昧下,而是盡數歸攏在了匣子裡。

Advertisement

“從中秋到現在,陸陸續續有不客人過來領了件,雖極發生冒領之時,可以防萬一,我等還是留下了這些客人的名字,以及領走的件。”雜工管事說著,將記錄的賬簿遞了過來,指著上頭這三個月的記錄,道,“來的不客更多些,那些簪子、耳飾等既節日帶出來,多是心頭好,領走的也多是客的這等件。”

林斐將雜工管事那裡的記錄謄抄了下來,指著上頭長長的記錄,道:“撇去客的裝飾件,剩餘男客的記錄還剩三,這三中大半皆是腰間玉佩、玉墜等掛件之,剩餘的,除卻幾個被領走的裝銀錢的荷包之外,便只有這幾樣件了。”

分別是一本賬簿、一隻硯臺、一幅畫、一盆繡毬同一件甲。

不似耳飾、腰墜等玩樂時容易丟下,這幾樣件出現在玩樂賞月的中秋遊船之上便需要詳細斟酌一番了。

雖說不昧客人之,可因著需要記錄,所以這幾樣件,雜工管事還是細緻的記錄了下來。

賬簿乃是做茶葉生意的富商落的,雖說中秋,可趁著節日宴會的空檔,商人還是同族里人彙報了一番茶莊的賬簿,裡頭記錄的皆是茶莊的生意來往進項。

硯臺則是一隻澄泥硯,雜工管事不懂硯臺,只記錄了澄泥硯的外形,乃是一隻朱沙紅的澄泥硯,硯臺上的圖案也頗爲應景,乃是圓月星空的模樣,很是麗。

畫則是一副描摹自晉時顧愷之的《神賦圖》,雖非名家所繪,可畫師功底不錯,聽聞是被人帶去遊船上品鑑的。

繡毬花乃是花木商人帶去遊船之上裝點遊船所用,因著玩樂太過盡興,下船時忘了這盆藍繡球花,待到第二日酒醒了,便令人過來取了回去,不是什麼名貴件。

這裡頭最耐人尋味的還要數那件甲了:賬簿、硯臺、畫作、繡球這等外玩樂的太過盡興,以至於失了尚能理解,穿在裡的甲又是如何落的呢?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