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一念桃花 四百一十、夏至(一百七十)

《一念桃花》四百一十、夏至(一百七十)

晚云怔了怔,隨即道:“那是自然,師父把我想什麼忘恩負義之人了?我答應師父。”

文謙目深深,只輕輕的頭,語重心長:“此事做來不容易,師父原本只想讓你高高興興地嫁人,一輩子平安喜樂,但終究事與愿違……”

“師父別再這麼說。”晚云道,“我早已經想明白,婚事于我而言,并非要。師父一生不曾婚娶,亦俯仰無愧天地,又豈有憾?我今生最大的幸事,便是得師父為師。”

文謙看著,雙眸映著燭,微微

趴在他的床前,就像時一般。只是那時若是累了,睡著了,師父便會抱到床上睡,今后再也不會了。

文謙虛虛笑了兩聲:“是麼?等我去見了你父親,可以和他炫耀了。”

晚云忍著眼眶里的酸,喃喃道:“那師父可要替我帶個話,便說到了來生,我還要認你做師父,他不可反對。”

文謙的頭,笑容溫和。

“放心,我還當你的師父。”他緩緩道,“你父親還欠我一頓酒菜,他不會反對。”

*

天才微微亮,青云堂上已是人頭攢

上千門人同著仁濟堂的灰,神肅靜,列隊靜候。

Advertisement

同是一個地方,昨日和今日,悲喜不同。

堂上“仁心濟世”的牌匾被得锃亮,已故的二十二位掌門的牌匾也被恭敬地請到堂前,在供桌上擺開,頗有威嚴之氣。

時辰一到,幾名弟子用肩輿抬著文謙,徐徐步堂上,后,跟著王和晚云。

將文謙扶下肩輿,攙著他,在上首坐下。

主事們隨即在姜吾道的帶領之下,向文謙行禮。

文謙答了禮,將目掃過眾人,緩緩道:“我的病況,諸位想必也已經知曉。今日召諸位過來,便是按門中祖訓,在諸位主事面前,將大權移。今日之后,王便是新掌門,門中一應之事,得失獎懲,皆由掌門做主。還請諸位牢記祖訓,相扶相攜,助新掌門一道守護仁濟堂基業。”

他的聲音不大,卻仍著一威嚴之氣,眾人聽得一清二楚。

徐碧等人雖目不定,卻也不敢違抗,只得隨眾人一道再度行禮,口稱遵命。

禮畢之后,文謙看向王,讓他上前。

上千人的目注視之下,王走到文謙面前,向他跪下。

文謙親自將一柄代表仁濟堂權柄的白玉令牌給他,道:“仁濟堂上萬門人弟子,日后食所系,皆在你一人。你敬之之,戒之慎之,全心謀事,”

Advertisement

雙手捧著令牌,向他鄭重一拜:“弟子謹遵師命。”

說罷,他起,又向歷任掌門牌位行禮。

而后,他轉向堂上眾人。

姜吾道率先高聲道:“拜見王掌門。”說罷,下跪伏拜。眾人也紛紛跪下,跟著姜吾道向王見禮。

晚云也在其中,叩首之后,看向文謙。

只見他臉上仍帶著笑意,似乎在看著自己。

晚云著他,角堪堪彎起,卻忽而見他眼睛閉上,倒向旁邊。

“師父!”急忙沖上去,將他扶住。

卻見文謙神安詳,已經沒有了氣息。

*

秋風乍起,京師迎來秋日的第一場雨。

侍打著傘,跟著一個行匆匆的人后,往太極殿而來。朱深瞇了瞇眼,好一會,才看清是裴安,趕吩咐了左右備下巾子和熱湯。

待裴安走到殿前,朱深迎上去,躬一禮:“殿下。”

“阿監。”裴安揮手,讓上來給他拭雨水的侍退下,道,“勞煩阿監通傳,我有急事要面見父皇。”

朱深拱手道:“還請二殿下稍后,太子……”

“事關文公。”裴安打斷道。

朱深臉微變,趕殿去通傳。

裴安解了上的大氅,侍,徑直站到了太極殿門口,待聽見里頭傳來皇帝應許的聲音,便拜見。

Advertisement

果不其然,太子也在里面。

見到裴安,太子笑一聲:“二弟有了文公的消息?方才還和父皇說起不知文公如何了。不愧是皇城司,消息總快人一步。”

裴安沒有理會太子,只看向皇帝,低頭一揖:“父皇,文公今天早晨去了。”

太子本想繼續出言譏誚,可聽得這話,愣了愣。

皇帝似乎并不覺意外,卻目沉沉,臉上的神比方才又郁了幾分。

沒有人說話,殿上一時安靜。

“是麼。”皇帝閉了閉眼睛,好一會,緩緩道,“他,去的可痛苦?”

“信報上說,文公走時含笑,走得很安詳。”

皇帝再度沉默,片刻,冷笑一聲,低低道:“他倒是早早得了解……”

這話說得很輕,眾人卻聽得清楚,一時間,無人敢接。

太子想說些死不足惜之類的話,可看到皇帝那攥的手,在嚨里打住。

“父皇,逝者已矣,功過自有定論,還請父皇保重,莫思慮過多。”只聽裴安道。

太子不屑地看了看他,卻也隨即跟著道:“二弟所言甚是,還請父皇保重才是。”

說罷,他親手將茶壺提起,給皇帝把茶添上。

“喪禮定在何時?”只聽皇帝問道。

“三日后。”裴安道,“父皇,兒臣預備去吊唁一番,今日便啟程。”

“不必你去。”皇帝卻擺擺手,說罷,看向朱深,“便按朕先前與你說的,你親自去一趟。”

“老奴領旨。”朱深禮道。

“你現在就去準備,越快越好。”皇帝道。

朱深應下,告退而去。

看著朱深的背影,裴安向皇帝道:“父皇,兒臣從前云游在外,曾得過文公照拂。他如今故去,理應前去給他上支香。”

“二弟此言差矣。”太子卻道,“ 二弟是皇子,文公是臣子,他照料二弟,是他的本分,怎就了功勞?二弟去,落在別人眼里,那就是父皇的臉面。朝臣婚喪嫁娶,父皇該如何表示,尚都有定例在,不可輕易為之,何況這文公不過一介布?二弟且莫妄為才是。”

裴安的目掃過太子,眼里掠過一厭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