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晨唐舊夢 第117章 功德碑

《晨唐舊夢》第117章 功德碑

 “大家不要客氣啊,來,先喝一杯。”張三舉杯對眾人說道。

 “敬張縣伯!張縣伯辛苦了!”

 眾人紛紛起端起酒杯說道。

 “坐坐,今天大家不要拘束,咱們就吃吃飯,聊聊天,本初來乍到,以后做事還要仰諸位。”張三笑道。

 眾人在王司馬的示意下紛紛坐回原位。

 “王司馬,這位就是你剛才說的宋老是吧?”張三問向邊的王司馬。

 “是的爵爺,這位就是宋莊的宋老,方圓幾十里沒人不知道宋老大名的。”王司馬回答道。

 “來,本要和宋老喝一杯,宋老真是老當益壯啊,以后本在這里還要仰仗宋老支持啊?”張三起向宋老敬酒說道。

 “爵爺客氣了,老漢敬您!”宋老連忙站起來說道。

 “你們都是本地最有威的一群人,本今日就想與大家親近親近,來來,吃啊!”張三自己夾起一塊,對眾人說道。

 酒過三巡,眾人見張三就是和大家喝酒吃菜,漸漸放下戒心,一時間屋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爵爺您這麼年輕就已經貴為縣伯,真是年有為啊!”張三側手方一名劉永忠的老人夸贊道。

 “劉老客氣了,實不相瞞,我自己也是一名商人,承蒙皇上厚,才獲此殊榮。”張三謙虛地回答道。

 眾人一聽,張三竟然也和大家差不多,是一名商賈,很是驚訝。

 “呵呵,真的,不騙你們,以后你們去長安了,可以去萬年縣張家村找我,我們生產的水果糖很歡迎,這次來倒是忘記帶了。”張三笑道。

Advertisement

 “哦,我有一次去藍田經商,見過一種用明白紙包裹的糖塊,五的,吃起來很是香甜,還有一桃子的味道,原來竟是張縣伯發明的啊!”一名高福生的行商驚嘆道。

 “哦,高郎君也聽說過啊,不錯,那些就是我做的,我們還經營家、鐵、造紙等等。”張三侃侃而談,把自己經商遇到的趣事和難和大家一一道來。

 “唉!我等商賈,雖然不愁吃穿,但是卻于社會底層。”高福生嘆道。

 “是啊!我們合規納稅,經商叟無欺,但是有時候還要到不公平的待遇。”

 眾人紛紛附和道,當張三道出自己的另一個份,頓時獲得了大家的認可,說起話來更加融洽了。

 “諸位不要妄自菲薄,沒有我等商賈,市場也不會繁榮,咱們只是社會分工不同罷了。”張三說道。

 “張縣伯說的是,只是人往高走,水往低流,誰不想要一個好點的出呢。”劉老嘆道。

 聽到劉老這麼說,張三心里一樂,終于找到突破口了。

 “其實,眼下就有一件可以讓諸位揚名立萬,價倍增的好事。”張三笑道。

 眾人一聽,眼神一亮,紛紛看向張三。王司馬雖然不在意,但是也好奇張三想要說什麼。

 “你看啊,現在徐州各地旱災嚴重,要是大家在這件事中出了一份力,你說,要是傳到皇上耳朵里,圣人會怎麼想?”張三引道。

 眾人都是人老,走南闖北的什麼人沒見過,聽張三這麼一說,眾人暗想:前面鋪墊那麼久,原來是在這里等著眾人的。

Advertisement

 張三見眾人只是看著他,沒人接話,張三也不在意,繼續說道:“看來大家對這事不興趣啊,唉!本想著同為商賈,想著幫大家一把呢,到時候讓皇上親自書寫表彰,為大家立塊功德碑,也好傳給子孫后代,算了,不提這事了,咱們喝酒。”

 張三假裝可惜,就要舉杯和大家繼續喝酒,不再說這事。

 眾人除了王司馬,都是一驚,要是真如張三說的那般,豈不是要揚名立萬了?

 “張縣伯,您說的都是真的?”宋老連忙問道,老人家一輩子就想著如何耀門楣,雖然在當地有些好名聲,但是也僅限于此,聽到張三剛才說的,讓宋老瞬間看到了名揚萬里的契機。

 張三假裝糊涂地問道:“宋老什麼真的假的?您是指什麼?”

 “張縣伯,就是您說我們要是在這次救災中出了力,您可以奏請皇上為我們立功德碑一事。”

 眾人也都是眼神熱切地向張三。

 “哦,這啊!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嗎,當然也要看大家肯不肯出力了,畢竟皇上也不是隨便就賜下墨寶的。”

 張三滿口大話,管他李世民會不會親自寫,但是我這也是替你辦事,手的事,想必你不會拒絕吧!張三在心里悱惻道。

 王司馬聽到張三說得這麼滿,不看了眼張三,心里不是很相信張三能夠辦到。

 但是王司馬也不敢揭穿,畢竟要是這些人一起出力,那府的力就會小很多。

 “那不知我等該如何出力?出多大力才能達到要求呢?有沒有個章程出來?”劉老接著問道。

Advertisement

 “你也知道,皇上九五之尊,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得了他的法眼的,我也不敢報上去太多名額,不然到時候皇上不悅,怪罪本就不好了,因此名額必定有限。

 當然,在座的,我肯定會優先推薦的,只是這個消息要是傳出去后,肯定會吸引一大批商人加,所以各位要是興趣就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了。”張三模棱兩可地說道。

 “這……那我等該如何做,才能最大可能上榜呢?”宋老聽張三說得不清不楚,急忙追問道。

 “其實我倒是有一個方法,保準能夠讓大家上榜,并且還不會一下子讓諸位損失一大筆錢糧。”張三心里樂開了花,果然這些人對這事很熱衷。

 “什麼法子?”劉老等人紛紛出言詢問道。

 “這個說出來就有點以權謀私的嫌疑了,但是今日和大家相談甚歡,又是王司馬引薦的人,本自然要照顧一二。”

 王司馬也附和道:“諸位可都要念著張縣伯的好啊,出去可不能說。”

 “這個自然,我等保準出了這個門就把這話忘了。”宋老等人恭維地回答道。

 張三暗自給王司馬點個贊,繼續說道:“其實眼下朝廷最頭疼的就是如何安置災民,你們可以從這方面手。”

 “該如何手呢?還請張縣伯明示,老漢先敬您一杯。”宋老端起酒杯態度恭順的問道。

 張三和宋老了一下酒杯,說道:“其實說出來也簡單,我看各個村落很多水井都干涸了,你們可以組織一批難民挖掘水井,或者把年久失修的橋梁、道路翻修一下,再有就是你們行商也好,做工也好,都需要人手,可以多從難民中挑選一些工人。

 你們只需要提供難民飯食和很一點工資就會吸引一大批人跟隨,修橋造路,興修水利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又能幫助朝廷吸收一部分難民,皇上知道后必定會對各位的善舉表示贊賞的。”

 “那萬一有人說我們此舉是邀買人心,扣上什麼罪名怎麼辦?”宋老問道。

 “呵呵,既然我和你們這麼說了,就不會讓你們擔責的,這事會有府出面給你們正式的文書,你們就放心去做吧!”張三笑道。

 眾人一聽也很在理,紛紛向張三敬酒,以示謝。

 “諸位,你們回去后,就好好商議下要做些什麼,到時候匯報給我,我好上報朝廷,為你們先行請功,當然你們也不能敷衍我哦!”張三說完哈哈大笑道。

 眾人也連忙表示會盡心盡力,讓張縣伯多在皇上面前為自己等人言幾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