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晨唐舊夢 第121章 割韭菜

《晨唐舊夢》第121章 割韭菜

 當晚,張三把錢通來,等余明生和徐長亮回來后,張三便對眾人說道:“現在城聚集了很多糧商,有更多的糧商再往徐州趕來,我覺得差不多是時候開始下一步計劃了。

 幾人聽張三這麼一說,都很是興,尤其是錢通,這兩日明里暗里問了張三好幾次了,生怕張三把這事忘了,現在已經有很多百姓對府不出臺政策管控糧價而怨聲載道了。

 錢通那里可是頂了老大的力,現在聽張三這麼說,頓時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有幾點我要說下,首先,這次降價不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漸進,第一次和第二次調整糧價間隔三天左右,先看下糧商的反應,然后就每天一變,直到把價格到正常糧價水平為止。

 其次,錢大人一定要先從徐州當地糧商開始,不要搞地域分化,做到一視同仁。”

 “這個您放心,我會理好的,絕對做到公平公正。”錢通答道。

 “另外,要做好糧商鬧事的準備,切不可武力鎮,一定要和糧商擺道理,說理,安好糧商的緒,不要讓其他商人對徐州有什麼戒心,影響以后徐州的招商引資。”張三接著說道。

 “張縣伯,目遠大,下佩服。”錢通真心贊嘆道。

 “錢大人謬贊了,還有明天開始辛苦徐史協助錢刺史,務必實現咱們的既定目標。”張三對徐長亮說道。

 “好的,沒問題,有張縣伯前面的鋪墊,我們一定能漂亮地把此事完。”徐長亮信心滿滿地回答道。

Advertisement

 “好的,余使者,你還是需要繼續辛苦帶人去勘察水系,挖掘水井,引水灌溉,爭取多搶種一些糧食,不然明年災民還是很難回歸到正常生活。所需種子,資等,咱們在一起想辦法。”張三對余明生說道。

 “好的,現在我們正聯合當地縣、鄉、里、保,開始分片區進行,有了當地豪紳的幫助,進度還是比較快的。”余明生回答道。

 “那就好,我們也要履行自己的承諾,把這次在救災中出力的富商豪紳地主等名單報上去,請求皇上給他們建功德碑,也好讓他們更加賣力去辦事。”張三說道。

 “沒問題,我這邊已經將名單整理出來了,您們看下,我按照出資出力大小為他們排的順序。”錢通把早已準備好的名單拿出來。

 幾人先后傳閱,確認無誤后,都在上面署了名,有了錢通等人的聯名,功的幾率更大一些。

 “你們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張三問道。

 “沒有了。”

 三人紛紛回答道。

 “好的,那就按照計劃去辦吧,這份名單就麻煩錢刺史安排送到京城吧!”張三說道。

 等這邊安排好,張三回到屋來前去打探消息的護衛隊員。

 “你們有沒有什麼發現?災民安置點可有異常況?”

 “回爵爺,我這邊并未發現異常。”來順說道。

 “我這邊也沒有,他們仿照徐州城的做法,開展相應的措施,只是效果差強人意,但是災民那里倒是每天都能保證有一碗稀粥。”強子把自己這邊的況也說明了一下。

Advertisement

 “張琦和六子去了蕭縣那邊還沒回來,估計明天應該會把消息帶回來。”張福說道。

 “行,明天你們就不要外出了,先休息兩天,在驛站待命。”張三對幾人說道。

 “子和二娃子你們明天繼續混到糧商隊伍中,探查下糧商的消息,以防萬一。”張三吩咐道。

 “好的爵爺。”

 接下來幾天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要是能把這批糧食全部消化掉,張三等人就算有了和旱災抗爭的本錢了。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則消息傳了出來,今日一早有人去糧鋪買糧,發現今天的糧價比昨日低了兩文錢,回落到二十三文錢一斗。糜子更是降低了三文錢,現在是十九文錢一斗。

 據說這家糧鋪是今日幾天新開張的,有人猜測是商家故意這麼做,好打響名聲,也都沒有在意。

 然而,接著徐州當地好幾家糧商也宣布價格回落,這讓一些外地糧商覺到有點不安。

 接下來兩天,糧價依然維持在這個水準,這才讓外地糧商稍微有點安心。雖然糧價比前日低了兩文錢,但是糧價還是于高水位運行。

 可惜當眾人覺得糧價應該不會在回落的時候,又是那家糧鋪,在今天早晨掛出了新的價格,大米、小麥價格二十文錢,糜子十五文錢。價格一出,頓時引起市場

 很多外地糧商紛紛來到這家新的糧鋪討要說法,但是當這些糧商看到徐州刺史錢通坐在糧鋪喝茶時,這些人才訕訕離去。

 同時大家到了一些謀的味道,這些糧商聚集在一起討論對策,有的人提議大家捂著糧食不出,因為外面災民不減反增,肯定對糧食的需求更大。

Advertisement

 “不可,咱們也不知道那家糧鋪是不是背后站著錢刺史,這樣一來會不會讓府覺得咱們是坐地起價,大發國難財。”有人覺得不妥。

 “我覺得也是,再說咱們也不知道那家糧鋪有多存糧,諸位也不可能在此地耽誤太多時候吧?”又一人分析道。

 “那咱們怎麼辦,我們大老遠來這不就是因為此地糧價遠高市場,我可是把家都投進去了,這個價格我肯定虧。”有人抱怨道。

 對于他的話,大家嗤之以鼻,沒人當真,但是大家也不想隨著降價,因此這次商議最后不歡而散。

 隨著新的一天到來,更多的糧商來到徐州,然而等待他們的不是高昂的糧價。

 “怎麼回事,不是說這里糧價奇高無比嗎?”一個糧商悲呼道。

 “老兄您來晚了,前幾天糧價確實奇高無比,可是現在糧價又回落了。”一個最早來的糧商有點幸災樂禍的安道,暗自己聰明,早早就來了,這次可是賺得盆滿缽滿。

 于是也沒有立馬回去,在徐州游玩了幾天,如果不是看城外災民聚集,真看不出徐州這里正在遭百年不遇的旱災。

 這人也不和那名商人斗,連忙想著把手中糧食出手,但是現在整個徐州的糧商都在拋售糧食,一時間糧價頻頻下落。

 有些商人賭氣,準備去徐州其它縣域看看,運氣,可惜廢了大力氣換了一個地方,結果發現那里的糧價竟然也和徐州差不多,頓時一口老噴了出來,氣得七竅生煙。

 早知道就在二十文的時候出手了,現在糧價已經低到十三文一斗了。

 就在各路糧商哭天撼地,急著拋售手中的糧食,害怕糧價再降的時候,從徐州府衙傳出來一道消息,說是為了謝外地糧商不遠千里來徐州經商,為抗災救民貢獻力量,徐州刺史錢通下令由府出面按照十三文錢一斤的價格,大量回收糧食。

 一時間,糧商們紛紛托關系找門路,想著盡快把手里的糧食出手,有些糧商還是不死心,準備死撐著。

 但是當看到那家該死的糧鋪再次掛出十二文一斗的糧價后,再也忍不住,著急忙慌地把糧食出手。

 因為市面上,現在很難見到有人能接手吃下這麼大量的糧食,只好都賣給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